春令 [chūn lìng]
1. 春季。
英[ spring; ]
2. 春季里的节令,也指春节。
英[ spring weather; ]
春令 引证解释
⒈ 春季的节令。
引《礼记·月令》:“﹝仲秋之月﹞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恐。”
唐 郑谷 《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欣欣春令早,蔼蔼日华轻。”
⒉ 春季所行的政令;宽和的政令。
引《管子·轻重己》:“路有行乞者,则相之罪也,天子之春令也。”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则木不曲直。此失春令者也。”
唐 钱起 《奉和张荆州巡农晚望》:“明牧行春令,仁风助昇长。”
国语词典
春令 [chūn lìng]
⒈ 春季。
引唐·郑谷〈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欣欣春令早,蔼蔼日华轻。」
⒉ 春季所行的政令。多指宽和的政令。
引唐·钱起〈奉和张荆州巡农晚望〉诗:「明牧行春令,仁风助升长。」
春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停落释义:亭落,驿亭村落。停,通“亭”。汉 桓宽《盐铁论·授时》:“田畴赤地,而停落成市,发春而后,悬青幡而策土牛,殆非明主劝耕稼之意,而春令之所谓也。”
- 2.
司春释义:⒈职掌礼部。春官为礼部的别称,故云。⒉掌管春令的神。⒊指掌管春令。
- 3.
彩花释义:彩绢制作的花。宋 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綵花》:“《实録》曰:‘晋惠帝 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 晋《新野君传》:‘家以翦花为业,染绢为芙蓉,捻蜡为菱藕,翦梅若生’……按此则是花朵起於 汉,翦綵起於 晋 矣。《岁时记》则云:‘今新花,谢灵运 所制,疑綵花也。’唐中宗 景龙 中,立春日出翦綵花。又四年正月八日立春令侍臣迎春,内出綵花,人赐一枝。”
- 4.
推伐释义:推耜翻土。古代帝王率领公卿春令郊祀后以示劝农的一种礼仪。
- 5.
新元释义:新年号。《后汉书·律历志中》:“及用《四分》以来,考之行度,密于《太初》,是又新元,效于今者也。”宋陆游《春晴登小台》诗:“谁知老子痴顽甚,看改新元十一回。”新春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宋赵长卿《探春令·寻春》词:“新元纔过,渐融和气。”新加坡元的简称,亦称新币,旧称坡币,是新加坡的法定货币,以S$标记。
- 6.
春令释义:⒈春季。⒉春季的气候:冬行春令(冬天的气候像春天)。
- 7.
春律释义:犹春令。 春季的节令。北周 庾信《奉和赵王西京路春旦》:“宜年动春律,御宿敛寒氛。”唐 施肩吾《早春残雪》诗:“佇逢春律后,阴谷始堪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七年》:“﹝朕﹞将乘春律,往临 大江,驻蹕 建康,以察天意。”
- 8.
来至释义:来到。《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行春令,则煖风来至。”《汉书·扬雄传赞》:“初,雄 年四十餘,自 蜀 来至游京师。”前蜀 毛文锡《纱窗恨》词:“新春燕子还来至,一双飞。垒巢泥湿时时坠,涴人衣。”
- 9.
游精释义:⒈游神,游心。《后汉书·冯衍传下》:“上陇阪,陟高冈,游精宇宙,流目八紘。”《晋书·皇甫谧传》:“今子以英茂之才,游精於六艺之府,散意於众妙之门者有年矣。”明 王廷相《<空同诗集>序》:“李子 献吉 ……游精於 秦 汉,割正於六朝,执符於《雅》《謨》,参变於诸子。”⒉古代指浮游的精气。晋 陆机《赠顾令文为宜春令》诗之一:“沦心浑无,游精大朴。”
- 10.
煖风释义:和暖的风。《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行春令,则煖风来至,民气解惰,师兴不居。”
- 11.
班春释义:颁布春令,指古代地方官督导农耕之政令。《后汉书·崔篆传》:“篆 为 新建 大尹……称疾不视事,三年不行县。门下掾 倪敞 諫,篆 乃强起颁春。”李贤 注:“﹝班春﹞班布春令。”宋 王安石《次韵春日感事》:“病得一官随太守,班春无助愧 周任。”明 杨慎《放春行春发春班春》:“《汉书》,太守有班春之文。”清 赵翼《吊汤纬堂殉难凤山》诗:“一官海外正班春,伏莽无端起劫尘。”
- 12.
盛水释义:指水气旺盛,也指雨和雪化为水的时期,即春令。
- 13.
那每释义:⒈亦作“ 那门 ”。亦作“ 那懣 ”。⒉犹那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那法师,忙贺喜,道:‘那每殷勤的请你,待对面商议。’” 宋 陈允平 《南歌子·茉莉》词:“綵线串层玉,金篝络细香。半鉤新月浸牙牀。犹记东华年少、那门相。” 宋 沉端节 《探春令》词:“旧家之夜,追随风月,连宵欢宴。被那懣,引得滴流地,一似蛾儿转。”
- 14.
青旛释义:亦作“青幡”。古代春令作劝耕、护花等用的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