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七步 七步的意思

七步

简体七步
繁体
拼音qī bù
注音ㄑㄧ ㄅ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bù,(1) 行走。【组词】:步兵。步行(xíng )。徒步。信步。闲步。固步自封。望而却步。(2)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组词】:步韵。步其后尘。步武前贤。(3)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组词】:步伐。步测。寸步难行。(4)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组词】:步骤。初步。(5)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6) 同“埠”,多用于地名。(7) 姓。

基本含义

指距离极近的步数,形容非常接近或即将达到某个目标。

七步的意思

七步 [qī bù]

1. 相传三国魏曹植七步成诗,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七步 引证解释

⒈ 相传 三国 魏 曹植 七步成诗,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参见“七步成诗”。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淮南 取贵於食时, 陈思 见称於七步,方斯蔑如也。”
明 徐复祚 《红梨记·逼试》:“可惜他才高七步,赋埒《两都》,锦心绣腹,隐豹凤雏,却为柳营花阵都担误。”
《平山冷燕》第八回:“故有时而名成七步,有时而倚马万言。”


七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步释义:相传 三国 魏 曹植 七步成诗,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淮南 取贵於食时, 陈思 见称於七步,方斯蔑如也。” 明 徐复祚 《红梨记·逼试》:“可惜他才高七步,赋埒《两都》,锦心绣腹,隐豹凤雏,却为柳营花阵都担误。”《平山冷燕》第八回:“故有时而名成七步,有时而倚马万言。”参见“ 七步成诗 ”。
    • 2.
      七步八叉释义: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 3.
      七步奇才释义: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 4.
      七步成章释义:称人才思敏捷。 同“七步成诗”。
    • 5.
      击鉢催诗释义:南朝 齐 竟陵王 萧子良,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 萧文琰 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 丘令楷、江洪 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后以“击鉢催诗”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鉢催诗,我要击鉢了。”亦省作“击鉢”。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蜡梅》:“坐想明年 吴 与 越,行酒赋诗听击鉢。”清 赵翼《自鸣钟》诗:“投籤常恐就睡酣,击鉢不怕催诗恶。”
    • 6.
      同根释义:三国 魏 曹丕 欲加害其弟 曹植,尝限 植 七步中成诗。
    • 7.
      煮豆燃萁释义:相传魏文帝曹丕叫他弟弟曹植做诗,限他在走完七步之前做成,否则就要杀他。曹植立刻就做了一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 8.
      相煎太急释义:传说魏文帝曹丕有一次限定他弟弟曹植在七步中成诗,不成则处死。曹植应声成诗一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无言以对。后用“相煎太急”比喻兄弟或内部之间互相残害。
    • 9.
      神瑞释义:神异的吉兆。《南齐书·乐志》:“永明 六年,赤城山 云雾开朗,见石桥瀑布,从来所罕覩也。山道士 朱僧标 以闻,上遣主书 董仲民 案视,以为神瑞。”《法苑珠林》卷十四:“所以神形六动,方行七步,五浄雨华,九龙洒水,神瑞毕臻,吉徵总萃。”
    • 10.
      管情取释义:犹管情。包管。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堦。”明 陈大声《一枝花·集曲名寿史痴》套曲:“天仙子赠图,圣药王赐福,管情取八百庄椿岁年足。”
    • 11.
      绣虎释义:《类说》卷四引《玉箱杂记》:“曹植 七步成章,号绣虎。”绣,谓其词华隽美;虎,谓其才气雄杰。后遂以“绣虎”称擅长诗文、词藻华丽者。
    • 12.
      维卫释义:⒈连接,护卫。《晋书·陶璜传》:“寧州 兴古 接据上流,去 交阯郡 千六百里,水陆并通,互相维卫,州兵未宜约损,以示单虚。”⒉古国名。《南齐书·高逸传·顾欢》:“老子 入 关 之 天竺 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 浄妙,老子 因其昼寝,乘日精入 浄妙 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子时,剖左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於是佛道兴焉。”
    • 13.
      耳治释义:⒈谓以耳闻。《穀梁传·僖公十六年》:“先陨而后石,何也?陨而后石也。於 宋,四境之内曰 宋。后数,散辞也,耳治也。”杨士勋 疏:“耳治也者,谓陨石先以耳闻。”⒉指教学中的听讲。朱自清《标准与尺度·诵读教学》:“所谓‘耳治’、‘口治’、‘目治’这诵读教学三部曲,日渐纯熟,则古人的‘一目十行’、‘七步成诗’,并非难事。”
    • 14.
      萁豆相煎释义:三国 魏 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以“萁豆相煎”比喻骨肉自相残杀。聂荣臻《山城堡战斗》三:“当时被迫与 胡宗南 部一同向我进攻的右路东北军 王以哲 部,曾表示决不愿意与红军为敌,不愿意见到萁豆相煎的局面。”参见“七步成詩”。
    • 15.
      豆萁才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 尝令 东阿王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豆萁才”喻才思敏捷。
    • 16.
      赤螘释义:亦作“赤蚁”。 亦作“赤蛾”。传说中的赤色大蚁。《楚辞·招魂》:“赤螘若象,玄蠭若壶些。”王逸 注:“螘,一作蚁……言旷野之中有赤蚁,其状如象。”《山海经·海内北经》“大蠭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晋 郭璞 注引《楚辞》作“玄蜂如壶,赤蛾如象”。宋 梅尧臣《赤蚁辞送杨叔武广南招安》诗:“南方赤蚁大若象,潜荒穴洞人莫逢。”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蚁》﹝集解﹞引《五行记》:“后魏 时,兖州 有赤蚁与黑蚁鬭,长六七步,广四寸。”

七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步释义:相传 三国 魏 曹植 七步成诗,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淮南 取贵於食时, 陈思 见称於七步,方斯蔑如也。” 明 徐复祚 《红梨记·逼试》:“可惜他才高七步,赋埒《两都》,锦心绣腹,隐豹凤雏,却为柳营花阵都担误。”《平山冷燕》第八回:“故有时而名成七步,有时而倚马万言。”参见“ 七步成诗 ”。
    • 2.
      七步八叉释义: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 3.
      七步奇才释义: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 4.
      七步成章释义:称人才思敏捷。 同“七步成诗”。
    • 5.
      击鉢催诗释义:南朝 齐 竟陵王 萧子良,常于夜间邀集才人学士饮酒赋诗,刻烛限时,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 萧文琰 认为这并非难事,乃与 丘令楷、江洪 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要求钵声一止,诗即吟成。见《南史·王僧孺传》。后以“击鉢催诗”指限时成诗,亦以喻诗才敏捷。《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鉢催诗,我要击鉢了。”亦省作“击鉢”。宋 陈师道《次韵苏公蜡梅》:“坐想明年 吴 与 越,行酒赋诗听击鉢。”清 赵翼《自鸣钟》诗:“投籤常恐就睡酣,击鉢不怕催诗恶。”
    • 6.
      同根释义:三国 魏 曹丕 欲加害其弟 曹植,尝限 植 七步中成诗。
    • 7.
      煮豆燃萁释义:相传魏文帝曹丕叫他弟弟曹植做诗,限他在走完七步之前做成,否则就要杀他。曹植立刻就做了一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 8.
      相煎太急释义:传说魏文帝曹丕有一次限定他弟弟曹植在七步中成诗,不成则处死。曹植应声成诗一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无言以对。后用“相煎太急”比喻兄弟或内部之间互相残害。
    • 9.
      神瑞释义:神异的吉兆。《南齐书·乐志》:“永明 六年,赤城山 云雾开朗,见石桥瀑布,从来所罕覩也。山道士 朱僧标 以闻,上遣主书 董仲民 案视,以为神瑞。”《法苑珠林》卷十四:“所以神形六动,方行七步,五浄雨华,九龙洒水,神瑞毕臻,吉徵总萃。”
    • 10.
      管情取释义:犹管情。包管。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凭着满腹文章七步才,管情取日转千堦。”明 陈大声《一枝花·集曲名寿史痴》套曲:“天仙子赠图,圣药王赐福,管情取八百庄椿岁年足。”
    • 11.
      绣虎释义:《类说》卷四引《玉箱杂记》:“曹植 七步成章,号绣虎。”绣,谓其词华隽美;虎,谓其才气雄杰。后遂以“绣虎”称擅长诗文、词藻华丽者。
    • 12.
      维卫释义:⒈连接,护卫。《晋书·陶璜传》:“寧州 兴古 接据上流,去 交阯郡 千六百里,水陆并通,互相维卫,州兵未宜约损,以示单虚。”⒉古国名。《南齐书·高逸传·顾欢》:“老子 入 关 之 天竺 维卫国,国王夫人名曰 浄妙,老子 因其昼寝,乘日精入 浄妙 口中,后年四月八日夜半子时,剖左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於是佛道兴焉。”
    • 13.
      耳治释义:⒈谓以耳闻。《穀梁传·僖公十六年》:“先陨而后石,何也?陨而后石也。於 宋,四境之内曰 宋。后数,散辞也,耳治也。”杨士勋 疏:“耳治也者,谓陨石先以耳闻。”⒉指教学中的听讲。朱自清《标准与尺度·诵读教学》:“所谓‘耳治’、‘口治’、‘目治’这诵读教学三部曲,日渐纯熟,则古人的‘一目十行’、‘七步成诗’,并非难事。”
    • 14.
      萁豆相煎释义:三国 魏 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以“萁豆相煎”比喻骨肉自相残杀。聂荣臻《山城堡战斗》三:“当时被迫与 胡宗南 部一同向我进攻的右路东北军 王以哲 部,曾表示决不愿意与红军为敌,不愿意见到萁豆相煎的局面。”参见“七步成詩”。
    • 15.
      豆萁才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 尝令 东阿王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豆萁才”喻才思敏捷。
    • 16.
      赤螘释义:亦作“赤蚁”。 亦作“赤蛾”。传说中的赤色大蚁。《楚辞·招魂》:“赤螘若象,玄蠭若壶些。”王逸 注:“螘,一作蚁……言旷野之中有赤蚁,其状如象。”《山海经·海内北经》“大蠭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晋 郭璞 注引《楚辞》作“玄蜂如壶,赤蛾如象”。宋 梅尧臣《赤蚁辞送杨叔武广南招安》诗:“南方赤蚁大若象,潜荒穴洞人莫逢。”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蚁》﹝集解﹞引《五行记》:“后魏 时,兖州 有赤蚁与黑蚁鬭,长六七步,广四寸。”

七步造句

1.他很有文学才华,上中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2.他即景吟诗,有七步成章的才能。

3.她文思敏捷,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4.我虽无七步之才,但写点杂感还是得心应手的。

5.他长于写作,有七步之才。

6.他能即景吟诗,真是七步成章的天才。

七步(qib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七步是什么意思 七步读音 怎么读 七步,拼音是qī bù,七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七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