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承意 承意的意思
chéng

承意

简体承意
繁体
拼音chéng yì
注音ㄔㄥ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éng,(1) 在下面接受,托着。【组词】:承重。承受。(2) 担当,应允。【组词】:承担。承当。承包。承做。承认。(3) 受到,蒙受。【组词】:承蒙。承恩(蒙受恩泽)。(4) 继续,接连。【组词】:继承。承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承前启后。(5) 顺从,迎合。【组词】:奉承。承颜候色(顺着别人颜色办事)。(6) 姓。

yì,(1) 心思。【组词】:意思。意见。意义。意味。意念。意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意。同意。意在笔先。意在言外。(2) 心愿,愿望。【组词】:意愿。愿意。意向。意图。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组词】:春意。诗意。惬意。情意。意境。(4) 料想,猜想。【组词】:意料。意想。意外。

基本含义

接受并满足他人的意愿或要求。

承意的意思

承意 [chéng yì]

1. 秉承意旨;逢迎。

承意 引证解释

⒈ 秉承意旨;逢迎。

《庄子·外物》:“彼教不学,承意不彼。”
成玄英 疏:“禀承教意以导性,而真道素圆,不彼教也。”
《史记·汲郑列传》:“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寧令从諛承意陷主於不义乎?”
《陈书·始兴王叔陵传》:“叔陵 治在 东府,事务多关治省阁,执事之司,承意顺旨,即讽上进用之。”
明 孔迩 《元蕉馆纪谈》:“伪将征伐必使之遍求奇寳,故善承意者,甚至发塚行劫。”


国语词典

承意 [chéng yì]

⒈ 承受旨意。

《文选·傅毅·舞赋》:「迟速承意,控御缓急。」
《文选·张协·七命》:「芳旨万选,承意代奏。」


承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仰承释义:敬辞,遵从对方的意图:仰承意旨。
    • 2.
      匡谏释义:匡正谏诤。 《史记·儒林传·伏生》:“﹝ 儿宽 ﹞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諫。”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汉 初四言,韦 孟 首唱,匡諫之义,继轨 周 人。”《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羣臣罢朝之后,聪 恆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动輒匡諫。”《明史·儒林传二·邓以赞》:“万历 初,座主 张居正 枋国政,以讚 时有匡諫,居正 弗善也,移疾归。”
    • 3.
      承意释义:秉承意旨;逢迎。
    • 4.
      膺奉释义:承意侍奉。明 高明《琵琶记·勉食姑嫜》:“争奈公婆年老,死生难保,朝夕又无甘旨膺奉,如何是好?”明 李东阳《周公墓志铭》:“然则太皇荫覆之仁,累朝报本推恩之孝,於公见之,而膺奉持守,不危不溢,以衍於无穷者,公之贤亦可谓无负耳矣。”
    • 5.
      蒿目释义:⒈极目远望。《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宋 王安石《忆金陵》诗之二:“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清 李渔《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⒉犹言蒿目时艰。《明史·职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参见“蒿目时艰”。
    • 6.
      诗颂释义:⒈颂扬功德的诗歌。一说,诗,指仅为徒歌之风、雅;颂,指乐章而兼有舞容者。《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 孔颖达 疏:“弦歌诗颂者,谓以琴瑟之弦,歌此诗颂也。”《汉书·佞幸传·李延年》:“是时上方兴天地诸祠,欲造乐,令 司马相如 等作诗颂。 延年 輒承意弦歌所造诗,为之新声曲。”⒉泛指诗歌。《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诗颂之作,有自来矣,或以吟咏情性,或以述德显功。” 李善 注:“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参见“ 六义 ”。参阅 清 阮元
    • 7.
      谏说释义:进谏游说。《韩非子·说难》:“故諫説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説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淳于髡,齐 人也。博闻彊记,学无所主。其諫説,慕 晏婴 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
    • 8.
      趋和释义:随声附和。《汉书·郑当时传》:“当时 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斥臧否。”《新唐书·李德裕传》:“始议用兵,中外交章固争,皆曰:‘悟 功高,不可絶其嗣。又 从諫 畜兵十万,粟支十年,未可以破也。’它宰相亦媕婀趋和。”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庆元党》:“至於北伐,举朝趋和,而争之者不数人。今既更化,当先破尚同之习。”鲍昌《庚子风云》第一部楔子:“王文韶 是 汉 尚书中新近十分得宠的人,因为他善于‘趋和承意’,僚属中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琉璃蛋’。”

承意(cheng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承意是什么意思 承意读音 怎么读 承意,拼音是chéng yì,承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承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