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邑 [chéng yì]
1. 城市。
例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英[city;]
城邑 引证解释
⒈ 城和邑。泛指城镇。
引《国语·楚语上》:“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於手拇毛脉,大能掉小,故变而不勤。”
《史记·淮阴侯列传》:“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宋 曾巩 《道山亭记》:“程公 为是州,得 闽山 嶔崟之际,为亭於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四瞩。”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三:“自昔遘难初,城邑遭屠割。”
茅盾 《耶稣之死》:“城邑被火焚烧,田地为外邦人所侵吞。”
国语词典
城邑 [chéng yì]
⒈ 城市、都邑。
引《文选·江淹·杂体诗·魏文帝》:「众宾还城邑,何以慰吾心。」
《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兖州薛兰、李封军士皆出掳掠,城邑空虚,可以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城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丰邑释义:⒈美好富厚的城邑。⒉周文王所作邑,以为都。⒊汉高祖故乡。⒋借指汉高祖。⒌指新丰。在骊山附近。
- 2.
义衆释义:南北朝 时州郡乡里自募之兵。《晋书·桓彝传》:“苏峻 之乱也,彝 纠合义众,欲赴朝廷。”《梁书·元帝纪》:“世祖 驰檄告四方曰:‘有能率动义众,以应官军,保全城邑,不为贼用,上赏方伯,下赏剖符。’”
- 3.
乡邑释义:⒈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⒉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⒊家乡,故里。⒋同乡。
- 4.
俘邑释义:在战争中获取、因而对其拥有所有权的城邑。 《左传·昭公十八年》:“许 不专於 楚,郑 方有令政,许 曰:‘余旧国也。’郑 曰:‘余俘邑也。’”明 刘基《春秋明经·郑伐许郑伯伐许》:“郑 人盖以 许 为俘邑久矣,特畏大国而未得逞其志耳。”
- 5.
充牣释义:⒈充仞。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珍怪鸟兽,万端鳞崪,充牣其中,不可胜记。”李善 注引《广雅》:“充、牣,满也。”《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唐 司空图《说鱼》:“前年捧詔西上,復移疾 华 下,则邻之佛者遽至,言石竇泉隟,鱼皆充牣。”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以故海内之士,莘莘济济,鱼鱼雅雅,衣冠俎豆,充牣儒林。”⒉丰足。明 宋濂《送钱允一还天台诗序》:“计其士马之精强,城邑之壮丽,府藏之充牣、意盛气得,亦可谓一时之雄。”黄远庸《交通部之政见书及大事记》:“人民众多,地产充
- 6.
内邑释义:诸侯国境内的城邑。《公羊传·庄公八年》“夏,师及 齐 师围 成,成 降于 齐 师”唐 徐彦 疏:“成 为内邑,孟氏 所有而与 齐 围之。”
- 7.
列城释义:⒈城邑;边塞城堡。《左传·僖公十五年》:“赂 秦伯 以 河 外列城五,东尽 虢略,南及 华山,内及 解梁城,既而不与。”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汝水》:“楚 盛 周 衰,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於北方,以逼华夏。”《旧唐书·德宗纪下》:“吴少诚 非次擢用,授以节旄,秩居端揆之荣,任总列城之重。”⒉指城邑长官。宋 陆游《喜小儿辈到行在》诗:“传闻贼弃两京走,列城争为朝廷守。”
- 8.
列都释义:各城邑。
- 9.
化人释义:⒈有幻术的人。《列子·周穆王》:“周穆王 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张湛 注:“化幻人也。”清 赵翼《<小仓山房集>中有<咏物诗>戏用其韵镜》诗:“谁从对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⒉指有道术的人。《关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⒊佛教谓佛、菩萨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周穆王 时,文殊、目连 来化,穆王 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宋 苏轼《同正辅表兄人游白水山》诗:“因随化人
- 10.
北郭释义:⒈古代城邑外城的北部。 亦指城外的北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齐 人葬 庄公 於北郭。”杜预 注:“兵死不入兆域,故葬北郭。”汉 阮瑀《驾出北郭门行》:“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唐 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 寧采臣 ﹞适赴 金华,至北郭,解装兰若。”⒉“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清 吴伟业 林云凤《梅花庵话雨联句》:“北郭 余偕隐,东山 尔共瞻。”⒊复姓。春秋 齐 有大夫 北郭子车。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 11.
啜汁释义:喝汤。比喻乘机邀功或沾光吃闲饭。《史记·魏世家》:“彼劝太子战攻,欲啜汁者众。”张守节 正义:“冀功勋者众也。”唐 陆龟蒙《杂讽》诗之二:“年来横干戈,未见拔城邑。得非佐饔者,齿齿待啜汁。”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往日良朋密友,有求必应,啜汁者岂止一人。”
- 12.
国邑释义:⒈国都。⒉城邑。⒊汉代诸侯的封地。
- 13.
圆城释义:⒈都城,城邑。 ⒉指儿童游戏中牵绳围成的圈。因假想为城池,故称。
- 14.
城署释义:犹城邑。
- 15.
城聚释义:犹城邑。
- 16.
城邑释义:城市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17.
塞邑释义:形势险要的边境城邑。《穀梁传·僖公二年》:“夏阳 者,虞 虢 之塞邑也。”范宁 注:“其地险要,故二国以为塞邑。”
- 18.
夫余释义:⒈古国名。汉 代 夫馀族 所建。在今东北地区。《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夫餘国,在 玄菟 北千里。南与 高句丽,东与 挹娄,西与 鲜卑 接。”《晋书·四夷传·夫馀国》:“﹝ 夫餘国 ﹞地方二千里,户八万,有城邑宫室,地宜五穀。其人强勇,会同揖让之仪有似中国…… 武帝 时,频来朝贡,至 太康 六年,为 慕容廆 所袭破,其王 依虑 自杀。”清 黄遵宪《用写经斋体送叶损轩之申江》诗:“夫餘 立国今何似?为我探询海外髯。”⒉复姓。
- 19.
安辑释义:⒈犹安抚。《汉书·西域传序》:“都护督察 乌孙、康居 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唐 李德裕《遣王会等安抚回鹘制》:“专往慰问,仍賑米粟二万石,俾其安辑离散,渐就漠南,再復旧疆。”金 王若虚《千户侯父墓铭》:“当 贞祐 兵火之餘,城邑几废,遗黎无依,侯以完復安辑之功,为众所推,由本县尉至为州刺史。”《儒林外史》第八回:“务在安辑,与民休息。”沈从文《边城》三:“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⒉安定;使安定。《汉书·王莽传上》:“居摄之义,所以统立天功,兴
- 20.
完复释义:恢复;复原。唐 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时疫旱甚,人死亡且尽。公至,多方救活,天遂雨,疫定。比数年,里閭完復。”金 王若虚《千户贾侯父墓铭》:“当 贞祐 兵火之餘,城邑几废,遗黎无依,侯 以完復安辑之功,为众所推。”明 李东阳《经筵讲章》之三:“只因饱煖安逸为私欲所遮蔽,将本心都丧失了。圣人教民提撕警觉,引掖开导他,使他每各自完復了那本然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