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过所 过所的意思
guòsuǒ

过所

简体过所
繁体過所
拼音guò suǒ
注音ㄍㄨㄛˋ ㄙㄨㄛ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ò guo guō,(1) 姓。

suǒ,(1) 处,地方。【组词】:住所。哨所。场所。处所。(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组词】:研究所。派出所。(3) 量词,指房屋。【例句】:一所四合院。(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例句】: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组词】:为人所敬。(6) 姓。

基本含义

过去的所在,指过去所经历或所在的地方。

过所的意思

过所 [guò suǒ]

1. 古代过关津时所用的凭证,犹近代的通行证。

过所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过关津时所用的凭证,犹近代的通行证。

《周礼·地官·司关》“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 汉 郑玄 注:“传,如今移过所文书。”
《新唐书·百官志四下》:“户曹司户参军事,掌户籍、计帐、道路、过所。”
《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邠(杨邠 )又奏:‘行道往来者,皆给过所。’”
胡三省 注:“盛 唐 之制,天下关二十六,度关者从司门郎中给过所,犹 汉 时度关用传也。 宋白 曰:古书之帛谓繻,刻本为契,二物通谓过所也。”
明 杨慎 《丹铅续录·过所》:“过所者,今之行路文引也。”


国语词典

过所 [guò suǒ]

⒈ 古代度关所用的凭照。

《唐律·卷八·卫禁》:「诸不应度关,而给过所,若冒名请过所而度者,各徒一年。」


过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犂释义:⒈亦作“三犁”。指汉武帝时赵过所创制的三脚耧。这种农具对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促进作用。⒉亦作“三犁”。谓屡次征伐扫荡边庭。语本《汉书·匈奴传下》:“犂其庭,扫其閭。”《明史·翁万达传》:“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犂王庭,残其部落。”清查慎行《拟玉泉山大阅二十韵》:“忆昨三犁候,亲征万里逾。”
    • 2.
      不及格释义:⒈不够或达不到标准。⒉评定[一个学生]成绩不能通过所要求的标准。⒊证明缺少知识或技巧而不能通过(一项试验或课程)
    • 3.
      乞浆得酒释义:比喻所得超过所求。
    • 4.
      乞火释义:⒈求取火种。⒉《汉书·蒯通传》:“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鬭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説之士也,束緼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於曹相国。”后因用“乞火”为向人说情、推荐的典故。
    • 5.
      人浮一世释义: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 6.
      人浮于食释义:浮:超过,多余。 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
    • 7.
      价值形式释义: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一个商品的价值不能由这个商品自身来表现,而必须在同另一种商品交换时,通过所交换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才能相对地表现出来。如一丈布可以交换二斗米,二斗米就是一丈布的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 8.
      保白释义:买卖双方成交时订立的契约,有保人作证。《文物》1975年第7期:“《唐益谦请过所状勘注》中称:‘见有市券、保白。’保白是私契,或称‘白契’,是买卖双方成交时订立的,并有若干保人作证。”
    • 9.
      功不补患释义:功:功绩;补:替,添充;患:祸患。所取得的功绩,抵不过所带来的祸患。
    • 10.
      导择释义:精选稻米。《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往年已敕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其令太官勿復受。”
    • 11.
      尘土飞扬释义:是指风吹过,或车马路过所扬起的灰尘在空中久久不散。漫天的尘土。
    • 12.
      散木释义: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庄子·人间世》:“匠石 之齐,至於 曲辕,见櫟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北周 庾信《奉和法筵应诏》:“覊臣从散木,何以预中天?”唐 戴叔伦《酬赠张众甫》诗:“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宋 苏轼《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诗之二:“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
    • 13.
      最为释义:用在双音节的形容词前,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最为重要。最为可恶。用电话通知,最为省事。
    • 14.
      束緼请火释义: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鬭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緼”作“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 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緼以请火,访蓬茨於善邻。”緼,一本作“藴”。亦省作“束緼”、“束藴”。唐 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 临邛 遣妇,寄束緼於 齐 邻;邯郸
    • 15.
      母色释义:常被称为三母色,又名三原色,在美术上,红、黄、蓝通过所占量比例的混合而可以产生其他任何颜色,因此红、黄、蓝称之为母色,在绘画中指的是大红,柠檬黄和天蓝。
    • 16.
      沟槽释义:车轮磨下或任何东西经常通过所留下的痕迹;任何东西来回移动的凹沟。
    • 17.
      电路回路释义:即闭合回路,每个回路必须是闭合的才能有效。 简单的说一个回路即一个接通的电路,一个电路中的电流必须从正极出发经过整个电路,当然电路中必须有电阻,否则就会形成短路,经过所有的电器回到负极这就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
    • 18.
      疲费释义:谓折腾浪费。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戊子,詔曰:往年已勑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其令太官勿復受。”
    • 19.
      符传释义:古代符信之一。 用于出入门关。《墨子·号令》:“诸城门若亭,谨候视往来行者符,符传疑,若无符,皆诣县廷言,请问其所使。”孙诒让 间诂:“《周礼·司关》有‘节传’,郑 注云:‘传,如今移过所文书。’《释名·释书契》云:‘过所或曰传。传,转也,转移所求执以为信也。’崔豹《古今注》云:‘凡传,皆以木为之,长五寸,书符信於上,又以一板封之,皆封以御史印章,所以为信也。’”岑仲勉 简注:“即护照或通行证。”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以其受异气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贾贩,无关繻、符传、租税之赋。”范文澜 蔡
    • 20.
      行无越思释义:所行之事不要超过所想的内容。

过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犂释义:⒈亦作“三犁”。指汉武帝时赵过所创制的三脚耧。这种农具对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促进作用。⒉亦作“三犁”。谓屡次征伐扫荡边庭。语本《汉书·匈奴传下》:“犂其庭,扫其閭。”《明史·翁万达传》:“河套本中国故壤,成祖三犂王庭,残其部落。”清查慎行《拟玉泉山大阅二十韵》:“忆昨三犁候,亲征万里逾。”
    • 2.
      不及格释义:⒈不够或达不到标准。⒉评定[一个学生]成绩不能通过所要求的标准。⒊证明缺少知识或技巧而不能通过(一项试验或课程)
    • 3.
      乞浆得酒释义:比喻所得超过所求。
    • 4.
      乞火释义:⒈求取火种。⒉《汉书·蒯通传》:“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鬭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説之士也,束緼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於曹相国。”后因用“乞火”为向人说情、推荐的典故。
    • 5.
      人浮一世释义: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 6.
      人浮于食释义:浮:超过,多余。 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
    • 7.
      价值形式释义: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一个商品的价值不能由这个商品自身来表现,而必须在同另一种商品交换时,通过所交换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才能相对地表现出来。如一丈布可以交换二斗米,二斗米就是一丈布的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 8.
      保白释义:买卖双方成交时订立的契约,有保人作证。《文物》1975年第7期:“《唐益谦请过所状勘注》中称:‘见有市券、保白。’保白是私契,或称‘白契’,是买卖双方成交时订立的,并有若干保人作证。”
    • 9.
      功不补患释义:功:功绩;补:替,添充;患:祸患。所取得的功绩,抵不过所带来的祸患。
    • 10.
      导择释义:精选稻米。《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往年已敕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其令太官勿復受。”
    • 11.
      尘土飞扬释义:是指风吹过,或车马路过所扬起的灰尘在空中久久不散。漫天的尘土。
    • 12.
      散木释义: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庄子·人间世》:“匠石 之齐,至於 曲辕,见櫟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北周 庾信《奉和法筵应诏》:“覊臣从散木,何以预中天?”唐 戴叔伦《酬赠张众甫》诗:“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宋 苏轼《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诗之二:“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
    • 13.
      最为释义:用在双音节的形容词前,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最为重要。最为可恶。用电话通知,最为省事。
    • 14.
      束緼请火释义: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鬭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緼”作“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 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緼以请火,访蓬茨於善邻。”緼,一本作“藴”。亦省作“束緼”、“束藴”。唐 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 临邛 遣妇,寄束緼於 齐 邻;邯郸
    • 15.
      母色释义:常被称为三母色,又名三原色,在美术上,红、黄、蓝通过所占量比例的混合而可以产生其他任何颜色,因此红、黄、蓝称之为母色,在绘画中指的是大红,柠檬黄和天蓝。
    • 16.
      沟槽释义:车轮磨下或任何东西经常通过所留下的痕迹;任何东西来回移动的凹沟。
    • 17.
      电路回路释义:即闭合回路,每个回路必须是闭合的才能有效。 简单的说一个回路即一个接通的电路,一个电路中的电流必须从正极出发经过整个电路,当然电路中必须有电阻,否则就会形成短路,经过所有的电器回到负极这就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
    • 18.
      疲费释义:谓折腾浪费。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戊子,詔曰:往年已勑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其令太官勿復受。”
    • 19.
      符传释义:古代符信之一。 用于出入门关。《墨子·号令》:“诸城门若亭,谨候视往来行者符,符传疑,若无符,皆诣县廷言,请问其所使。”孙诒让 间诂:“《周礼·司关》有‘节传’,郑 注云:‘传,如今移过所文书。’《释名·释书契》云:‘过所或曰传。传,转也,转移所求执以为信也。’崔豹《古今注》云:‘凡传,皆以木为之,长五寸,书符信於上,又以一板封之,皆封以御史印章,所以为信也。’”岑仲勉 简注:“即护照或通行证。”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以其受异气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田作、贾贩,无关繻、符传、租税之赋。”范文澜 蔡
    • 20.
      行无越思释义:所行之事不要超过所想的内容。

过所造句

1.不论何时何地,但愿能与你共度过所有不测的风云以及所有的欢笑悲伤。

2.期待过才会失落,付出过所以快乐。

3.过所有流转的风景之后,我开始喜欢,最初的自己。

4.她站在花坛边,背着手,太阳底下闪闪发亮,胜过所有夜里的光。

5.这个台风威力之大无与伦比,超过所有的纪录。

过所(guos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过所是什么意思 过所读音 怎么读 过所,拼音是guò suǒ,过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过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