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难 [méng nàn]
1. 遭受到人为的灾祸。
例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易·明夷》
英[fall into the clutches of the enemy; meet a fatal accident; be confronted by danger;]
蒙难 引证解释
⒈ 遭受灾难。
引语出《易·明夷》:“内文明而处柔顺,以蒙大难, 文王 以之。”
孔颖达 疏:“以此蒙犯大难,身得保全,惟 文王 能用之。”
《新唐书·蒋清传》:“初, 清 蒙难,以秩卑不及謚。”
徐特立 《辛亥革命之始末》:“中山 在 伦敦 蒙难,得到 英国 朋友的保护。”
国语词典
蒙难 [méng nàn]
⒈ 遭受危难。
例如:「满清末年,许多年轻志士在革命中蒙难。」
蒙难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脱险释义:脱离危险:虎口脱险。病人已经脱险。
- 2.
获救释义:得到挽救:食物中毒的民工均已获救。
蒙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出狩释义:⒈帝王蒙难出奔的讳辞。⒉出外打猎。
- 2.
同志们释义:影片讲述的是6个多塞特劳工被驱逐到澳大利亚,并在1830年组建了史诗般的托尔普德尔蒙难者联盟工会……。
- 3.
屯亨释义:困顿和通达。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而屯亨有数,剥极为灾,梟獍豺狼,肆逞兇逆。”明 高攀龙《邹忠公惠山祠堂记》:“公当年所以蒙难,贞志坦然,于屯亨夷险而不二者,是遵何道也?”
- 4.
眼语颐指释义:用眼色或面部表情示意别人为之奔走。形容有权势者气焰之盛。明 刘若愚《酌中志·正监蒙难纪略》:“監不開口明説,止於膝上或案上用右手食指作畫字寫字形,或眼語頤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 5.
贯日释义:⒈积日;累日。《荀子·王霸》:“若夫贯日而治详,一日而曲列之。”杨倞 注:“贯日,积日也。”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王逸 注《离骚》云:‘贯,累也。’言以累日之治而辨之於一日也。”⒉遮蔽太阳;干犯太阳。古人常以之为君王蒙难或精诚感天的天象。《战国策·魏策四》:“夫 专诸 之刺 王僚 也,彗星袭月;聂政 之刺 韩傀 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 荆軻 慕 燕丹 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裴駰 集解:“应劭 曰:精诚感天,白虹为之贯日也。如淳 曰:白虹,兵象。日为君。”前蜀 杜光庭
- 6.
难友释义:一同蒙难的人。
- 7.
饥附饱扬释义:《後汉书·吕布传》:“譬如養鷹,飢即爲用,飽則颺去。 ”《晋书·慕容垂载记》:“且 垂 猶鷹也,飢則附人,飽便高颺,遇風塵之會,必有陵霄之志。”后遂以“飢附飽颺”谓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回目:“滿少卿 飢附飽颺,焦文姬 生讎死報。”《孙中山全书》附录《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如 陳炯明 者,飢附飽颺,外强中乾,諉過推罪,嫁禍貽患。”参阅 清 郑志鸿《常语寻源·飢附饱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