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 [jiǔ yàn]
1. 以饮酒为主要招待内容的宴会。即“酒席”,也叫“酒筵”
例所有的人都参加了欢乐的酒宴。
英[toot;]
酒宴 引证解释
⒈ 见“酒宴”。亦作“酒讌”。酒席。
引《汉书·疏广传》:“及置酒宴,奉觴上寿,辞礼闲雅,上甚讙説。”
明 程嘉燧 《戏效长庆排律即事与高文倩》:“累日朱门添酒讌,连朝彩笔费诗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双全》:“广賡虞 侍郎当权时,好畜声伎,凡酒讌间,每掷缠头以千百计。”
《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老夫人饯别。先到长亭内,酒宴齐备,满满斟酒,奉上三盃。”
国语词典
酒宴 [jiǔ yàn]
⒈ 酒席。
引《汉书·卷七一·疏广传》:「及置酒宴,奉觞上寿。」
反便餐
酒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马席释义:新娘进门那天的酒宴。
- 2.
举酒作乐释义:举行酒宴,奏起乐曲。
- 3.
乡饮酒礼释义:亦称“乡饮酒”。周 代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历朝沿用,亦指地方官按时在儒学举行的一种敬老仪式。《仪礼·乡饮酒礼》贾公彦 疏引 汉 郑玄《三礼目录》:“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於其君,以宾礼待之,与之饮酒。於五礼属嘉礼。”唐 韩愈《张君墓志铭》:“﹝ 张署 ﹞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学乡饮酒、丧、婚礼。”清 冯桂芬《杜年丈七十寿序》:“有 三代 之制,歷 汉 迄今莫之或废者,乡饮酒礼其一也。今制孟春望日,孟冬朔日举行於府厅
- 4.
传杯弄斝释义:传:传递,传送;弄:酒宴中戏弄;斝:古代青铜制的圆口三足酒器。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 5.
传杯弄盏释义: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 6.
传杯换盏释义: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 7.
传杯送盏释义:指酒宴中互相斟酒。
- 8.
传杯递盏释义:传传递,传送;盏浅而小的杯子。指酒宴中互相斟酒,借指饮酒作乐。
- 9.
使酒骂坐释义:称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骂同席的人。同“使酒骂座”。
- 10.
使酒骂座释义:称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骂同席的人。
- 11.
侑酬释义:酬答;回敬。多用于酒宴。
- 12.
关席释义:坐主位。 设酒宴待客,主人最后落座,故称关席。
- 13.
十人馔释义:《南史·刘穆之传》:“﹝ 穆之 ﹞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輒为十人饌,未尝独餐。 ”本指招待十个客人的饭食,后用以指主人待客的丰盛酒宴。
- 14.
千叟宴释义:清 帝 康熙 乾隆 等为笼络臣民而举行的大型酒宴。赴宴者均为老人,故称。清 昭槤《啸亭续录·千叟宴》:“康熙 癸巳,仁皇帝 六旬,开千叟宴於 乾清宫,预宴者凡一千九百餘人;乾隆 乙巳,纯皇帝 以五十年开千叟宴於 乾清宫,预宴者凡三千九百餘人,各赐鳩杖。丙辰春,圣寿躋登九旬,适逢内禪礼成,开千叟宴於 皇极殿,六十以上预宴者凡五千九百餘人,百岁老民至以十数计,皆赐酒联句。”邹容《革命军》第二章:“康熙 开千叟宴数次,命群臣饮酒赋诗,均为笼络人起见。”
- 15.
占场儿释义:⒈行院用语。在嫖客,谓包占妓女;在妓女,则谓于某一场所居于首位。⒉指在酒宴上居于首席。
- 16.
压桌释义:⒈宴席中预先摆定的菜,多为冷荤之类。⒉谓人在酒宴上最后离席。用以讥笑人贪吃。
- 17.
嫁杏释义:音jia xing古时指女子出嫁,或是出嫁的时辰。如:嫁杏三月、嫁杏无期等。嫁杏无期的嫁杏,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家堂前的杏树只开花而不结子,有个媒婆替杏树遣嫁,为杏树披上嫁衣,设酒宴祝祷,明年,杏树果然开花结子了,这就是嫁杏。
- 18.
小除夕释义:指除夕前一日。清 顾禄《清嘉录·小年夜大年夜》:“或有用除夕前一夕者,谓之小年夜,又曰小除夕。”徐珂《北京指南·礼俗》:“先除夕一日,则谓小除夕;家置酒宴,往来招邀,曰别岁,又曰辞岁。”亦省称“小除”。清 李声振《百戏竹枝词·爆竹》:“俗名‘炮张’。小除通夕焚之,名‘逐祟’。”
- 19.
小餐释义:非正式的酒宴。
- 20.
开宴释义:开宴,汉语词语,意思是摆设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