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南吕 南吕的意思
nán

南吕

简体南吕
繁体南呂
拼音nán lǚ
注音ㄋㄢˊ ㄌㄩ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án nā,(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组词】: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2) 姓。 ◎ 〔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lǚ,(1) 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2) 姓。

基本含义

指南方音乐家吕奉先,比喻对音乐艺术有很高造诣的人。

南吕的意思

南吕 [nán lǚ]

1. 古代乐律调名。十二律之一,属阴律。

3. 阴历八月的异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以之代八月。

南吕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乐律调名。十二律之一,属阴律。参见“十二律”。

《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
《吕氏春秋·音律》:“太簇生南吕。”

⒉ 阴历八月的异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以之代八月。

《吕氏春秋·音律》:“南吕之月,蛰虫入穴,趣农收聚。”
高诱 注:“南吕,八月也。”


国语词典

南吕 [nán lǚ]

⒈ 十二律之一,为六阴律的第二律。

《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
《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

⒉ 阴历八月的别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称八月为「南吕」。

《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南吕之月,蛰虫入穴。」


南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始释义:⒈古代乐论,以十二律中的黄钟、林钟、太簇为天地人之始;姑洗、蕤宾、南吕、应钟为春夏秋冬之始,合称“七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律历·七始》。⒉作为乐曲名。
    • 2.
      东篱释义:⒈晋 陶潜《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因以指种菊之处;菊圃。唐 杨炯《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宋 柳永《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明 冯惟敏《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緑酒。”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僕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⒉园圃名。宋 陆游《东篱记》:“放翁 告归之三年,闢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
    • 3.
      临江仙释义:⒈词牌名。 本为唐教坊曲名,多用以咏水仙,故名。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皆用平韵。⒉曲牌名。南曲南吕宫、北曲仙吕宫都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六十字体半阕同。用作引子。
    • 4.
      九宫十三调释义:南曲宫调诸调式的总称。 正宫、中吕、南吕、黄钟、仙吕、越调、商调、双调、仙吕入双调为九宫,加上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羽调、合为九宫十三调。
    • 5.
      六律释义:⒈黄钟,⒉大吕(# C),⒊太簇,⒋夹钟(# D),⒌姑洗,⒍中吕,⒎蕤宾(# F),⒏林钟,⒐夷则(# G),⒑南吕,⒒无射(# A),⒓应钟,合称十二律。区分开来,奇数(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古书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就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而言的。
    • 6.
      六律六吕释义:六律六吕,古乐的十二调,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
    • 7.
      十三调释义:南曲十三种乐调的合称。南曲曲牌分属仙吕宫、羽调、黄钟宫、商调、正宫、大石调、中吕宫、般涉调、道宫、南吕宫、越调、小石调、双调十三个宫调。其中有九个宫调为戏曲常用。
    • 8.
      十二峰释义:⒈亦作“十二峯”。 指川、鄂边境巫山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⒉曲牌总名的一种。属南曲南吕宫,以由《三仙桥》、《白练序》、《醉太平》、《普天乐》、《征胡兵》、《香遍满》、《琐窗寒》、《刘泼帽》、《三换头》、《贺新郎》、《节节高》、《东瓯令》十二只曲牌组成,故名。
    • 9.
      十二律释义: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吕氏春秋·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鐘之宫,适合。”《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参阅《汉书·律历志上》。
    • 10.
      十二调释义:北曲所用的宫调共有十二个,通称为“十二调”。即: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宫、中吕宫、南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般涉调。但戏曲里实际常用的只有九个宫调。参见“九宫”。
    • 11.
      南吕释义:⒈古代乐律调名。十二律之一,属阴律。⒉阴历八月的异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以之代八月。
    • 12.
      女冠子释义:⒈女道士。⒉词牌名。本唐教坊名,后用为词牌。内容多咏女道士。有小令、双调、长调等。参阅《词谱》卷四。⒊曲牌名。南北曲许多宫调都有同名曲牌。以属南曲黄钟宫,南吕宫,北曲黄钟宫者较常见。
    • 13.
      姑洗释义:⒈十二律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姑洗。”《史记·律书》:“三月也,律中姑洗。”明 王鏊《震泽长语·音律》:“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参见“十二律”。⒉指农历三月。汉 班固《白虎通·五行》:“三月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鲜明也。”唐 杜审 言《南海乱石山作》诗:“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⒊钟名。《左传·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大吕”唐 孔颖达 疏:“周 铸无射,鲁 铸林鐘,皆以律名名鐘。知此大吕、姑洗,皆鐘名也。其声与此律相应,故以律名焉。”
    • 14.
      宫调释义:我国古乐曲的调式。 唐代规定二十八调,即琵琶的四根弦上每根七调。最低的一根弦(宫弦)上的调式叫宫,其余的叫调。后来宫调的数目逐渐减少。元代杂剧,一般只用五个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和四个别的弦上的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这是后世所谓九宫。
    • 15.
      月律释义:古乐分十二调,为六阳律,六阴律。《吕氏春秋》始以律与历相附会,以十二律应十二月,故称。《后汉书·顺帝纪》:“﹝ 阳嘉 二年﹞冬十月庚午,行礼辟雍,奏应钟,始復黄钟,作乐器,随月律。”李贤 注:“随月律,谓《月令》‘正月律中太蔟,二月律中夹钟,三月律中姑洗,四月律中仲吕,五月律中蕤宾,六月律中林钟,七月律中夷则,八月律中南吕,九月律中无射,十月律中应钟,十一月律中黄钟,十二月律中大吕。’”《宋史·乐志一》:“伏见今年 荆南 进甘露,京兆、果州 进嘉禾,黄州 进紫芝,和州 进緑毛龟,黄州 进白兔。欲依月律,撰
    • 16.
      木兰花释义: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⒉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 17.
      正律释义:⒈正式的规定。⒉乐律中的主调。其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 18.
      沈伏释义:⒈亦作“沉伏”。 滞郁。《国语·周语下》:“为之六閒,以扬沉伏,而黜散越也。”韦昭 注:“沉,滞也。”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所谓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此六者为阴月之管,谓之吕。吕者,助也,言阴气沉伏,各有助也。”⒉官职不显,不受重用;埋没。《晋书·段灼传》:“臣受恩三世,剖符守境,试用无绩,沉伏数年,犬马之力,无所復堪。”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自君失意,沉伏远郡。”严复《原强》:“夫人才者,民力、民智、民德三者之徵验也。求之有位之中,既如此矣。意或者沉伏摧废,高举远行而不可接
    • 19.
      浣溪沙释义:⒈亦作“浣溪纱”。亦作“浣纱溪”。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见唐人词,仄韵始自南唐李煜,均双调四十二字。参阅清万树《词律》卷三。⒉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数格律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 20.
      生查子释义: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⒉曲牌名。属南曲南吕宫。
南吕是什么意思 南吕读音 怎么读 南吕,拼音是nán lǚ,南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南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