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 [lóng dēng]
1. 中国民间游艺时特制的布龙,内有彩灯,由多节构成,每人持一节,与锣鼓音乐配合起舞。
英[dragon lantern;]
龙灯 引证解释
⒈ 画龙的灯。
引宋 夏竦 《奉和御制上元观灯》:“宝坊月皎龙灯淡,紫馆风微鹤燄平。”
宋 王明清 《挥麈录馀话》卷一:“次诣 成平殿,风烛龙灯,灿然如画。”
⒉ 仿龙形所制的灯。民间节日的文娱用具。
引《儒林外史》第二回:“况今年老爷衙门里,头班、二班、西班、快班,家家都兴龙灯,我料想看个不了。”
巴金 《家》十七:“明晚上我请你们看龙灯。”
何士光 《乡场上》:“又好比今年正月里玩龙灯,小小的乡场是一片喜庆的爆竹。”
国语词典
龙灯 [lóng dēng]
⒈ 龙形的灯。旧历新年俗有闹龙灯的民间游艺。
龙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凤烛释义:⒈做成彩凤形的灯。因其点烛,故称。宋 俞文豹《清夜录》:“宣和 七年,预借元霄。时有謔词云……都门龙灯凤烛相照,只听得教坊杂剧欢笑。”⒉借指萤火虫的亮光。元 陈樵《放萤赋》:“金吾輟警,凤烛成行,渴兔洒尘,飞盖飘扬。”
- 2.
头班释义:⒈犹首领。 班品为首的人。宋 刘克庄《汉宫春》词:“絳纱玉斧咫尺,先引头班。”⒉清 代州县衙门里为首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二回:“今年老爷衙门里,头班、二班、西班、快班,家家都兴龙灯。”
- 3.
小的释义:⒈旧时平民、差役对官绅自称之词。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大人,小的是 东京 差来的。”《儒林外史》第六回:“那掌舵的道:‘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就吃了。’”邓之诚《骨董三记·朱衣道人案》:“据 傅青主 供称:小的名 山,字 青主,原是 太原府 生员。”洪深《赵阎王》第六幕:“老爷别把小的当做凶手,小的没有杀人呀!”⒉用为仆人对主人辈的自称之词。巴金《家》十八:“﹝ 高忠 ﹞等主人骂得够了,才慢慢地说:‘小的在街口上等了好久,都不见一条龙灯来。’”⒊旧时对仆从的称呼
- 4.
恬乐释义:安乐。《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九年正月十四日》:“自 吉安 至 赣州 一带,米价甚贱,每石千数百文,民情恬乐,赛龙灯甚多。”
- 5.
掉弄释义:摆弄;舞弄。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我想 陶穀 是个掉弄喉舌之人,况四海未寧,要图籍何用,此人必来以游説为功。”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唐书直笔新例》:“史家纪事,唯在不虚美,不隐恶,据事直书,是非自见。若各出新意,掉弄一两字以为褒贬,是治丝而棼之也。”叶圣陶《倪焕之》十二:“大概 东栅头 的灯会同其他几起灯会会合在市中心,几条龙灯在那里掉弄起来竞赛了。”
- 6.
春节舞龙释义:春节舞龙又称舞龙、龙灯舞,是中国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
- 7.
档子释义:⒈用于事件:这档子事我来管吧。 也说档儿。⒉用于成组的曲艺杂技等:刚过去两档子龙灯,又来了一档子旱船。
- 8.
狮子滚绣球释义:亦作“狮子滚绣毬”。一种民间舞蹈。通常是两人合扮狮子,一人扮武士;武士手持彩球,逗弄狮子。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仙佛》:“《江西大志》:﹝ 明 ﹞ 嘉靖 时,烧造瓷器,所画有抢龙珠、狮子滚绣毬、八仙过海等名。”朱剑《青石堡》引子:“另外,还有舞龙灯,挑花担,狮子滚绣球;那场景,那气派,真不亚于城里的大戏院。”冰心《我的学生》:“以后的三年里,她如同狮子滚绣球一般,无一时不活动,无一时不是使出浑身解数的在活动。”
- 9.
社火释义:民间在节日举行的传统集体游艺活动,如狮舞、龙灯等:玩社火。
- 10.
花会释义:⒈一种民间体育和文艺活动,多在春节期间举行,节目有高跷、狮子舞、龙灯、旱船、中幡等等。⒉花卉展销大会。有的地方在花会期间同时进行土特产展览交易,有的还演出民间戏曲,表演民间武术等。
- 11.
龙灯释义:民间舞蹈用具,用布或纸做成的龙形的灯,灯架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 表演时每人举着一节,同时舞动,用锣鼓伴奏:耍龙灯。
- 12.
龙舞释义:指舞龙灯。 古时用以祈雨,谓用假龙可引真龙来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