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校阅 校阅的意思
jiàoyuè

校阅

简体校阅
繁体校閱
拼音jiào yuè
注音ㄐㄧㄠˋ ㄩ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ào jiào,(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组词】:校园。校长。(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例句】: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1) 比较。【组词】:校场。(2) 查对、订正。【组词】:校勘。校订。校对。

yuè,(1) 看,察看。【组词】:阅览。阅读。翻阅。传(chuán )阅。批阅。订阅。检阅。阅兵。(2) 经历。【组词】:阅历。已阅三月。(3) 容,容许。【例句】:“我躬不阅”。(4) 本钱。【组词】:折阅。(5) 总聚,汇集。【例句】:“川阅水以成川”。

基本含义

校阅是指校正、审阅文字,纠正错误。

校阅的意思

校阅 [jiào yuè]

1. 审阅校订。

校阅书刊。

[ read and revise; ]

2. 检查;查核。

校阅资财。

[ check; ]

3. 检阅。

壮六军之校阅。

[ inspect; ]

校阅 引证解释

⒈ 查核,察看。

《魏书·太宗纪》:“詔使者巡行诸州,校閲守宰资财,非自家所齎,悉簿为赋。”

⒉ 审阅校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繁积於 宣 时,校閲於 成 世,进御之赋,千有餘首。”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各以所校閲某书,应考某典,详列书目,至 瑠璃厂 书肆访查之。”
巴金 《新生》第一篇:“于是我们坐下来校阅这期杂志底清样。”

⒊ 检阅。

唐 李濯 《内人马伎赋》:“搴旗命伍,抽戈按节,侔三边之挑战,壮六军之校閲。”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臣窃观 高皇帝 以武功定天下,深虑承平之后,武备寖弛,以启戎心,而定为御前閲试之法,千万里外亦分番迭上,躬自校閲。”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王天冲》:“严飭弟兄鸣枪致敬,詰朝再请校閲阵法。”


国语词典

校阅 [jiào yuè]

⒈ 检阅军队。

唐·李濯〈内人马伎赋〉:「侔三边之挑战,壮六军之校阅。」

⒉ 审订书籍。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繁积于宣时,校阅于成世。」

校对


校阅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校对释义:⒈核对是否符合标准:一切计量器都必需校对合格才可以发售。⒉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⒊做校对工作的人:他在印刷厂当校对。

校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全权证书释义:一国授予其外交代表的身份和权限的证书。除国家元首、外交部长外,其他代表在出席国际会议或参加外交谈判时均应执证书,并相互校阅,以证实其具有的身份和权力。
    • 2.
      内教释义:⒈犹女教。封建时代对妇女的教育。⒉在皇城内教习校阅士兵。⒊指佛教。
    • 3.
      校阅释义:⒈审阅校订(书刊内容)。 ⒉检阅:校阅三军。校阅阵法。
    • 4.
      毛泽东选集释义:毛泽东的主要著作集。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于1951年至1960年出版了四卷,经毛泽东校阅,收入了1925年12月至1949年9月的一百五十八篇著作。1977年4月,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出版了第五卷,收入了1949年9月至1957年11月的著作七十篇,因第五卷若干文章未经毛泽东审定,且文章的选编及注释等反映了当时“左”倾思想的影响,现已不再继续发行。一至四卷本经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修订,于1991年出版第二版,除保持原有篇目外,只在第一卷中增加了《反对本本主义》一篇。
    • 5.
      汉票签处释义:清 官署名。 负责校阅汉文,拟写票签,记录谕旨等事。
    • 6.
      满本房释义:清 代内阁属署,专处理满文文件的缮写、校阅等事务。
    • 7.
      誊録释义:用工楷誊清抄录。科举时试卷校阅前的手续之一。
    • 8.
      讲阅释义:演习武事,校阅军实。
    • 9.
      谨阅释义:勤勉校阅。谨,通“勤”。
    • 10.
      閲定释义:校阅审定。 《后汉书·张衡传》:“刘向 父子领校祕书,閲定九流,亦无讖録。”
    • 11.
      阅定释义:校阅审定。
    • 12.
      雠閲释义:亦作“讐阅”。 校阅。明 文徵明《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又尝奉命典试 江 右,讐閲明审,取舍惟公。”清 姚鼐《翰林院庶吉士侍君权厝铭》:“是时君已得疾,而讐閲不懈。”
    • 13.
      雠阅释义:亦作“讐阅”。 校阅。

校阅(xiaoyu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校阅是什么意思 校阅读音 怎么读 校阅,拼音是jiào yuè,校阅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校阅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