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寄 [gū jì]
1. 犹托孤。
3. 独身寄居他乡。
孤寄 引证解释
⒈ 犹托孤。
引《汉书·元后传》:“﹝ 安阳侯 ﹞ 舜 既见,太后知其为 莽 求璽,怒駡之曰:而属父子宗族,蒙 汉 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以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復顾恩义。”
颜师古 注:“孤寄,言以孤寄託之。”
⒉ 独身寄居他乡。
引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寄梁汾》词:“别来我亦伤孤寄,更那堪冰霜摧折,壮怀都废。”
孤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寄命释义:⒈以重任相委托。《论语·泰伯》:“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梁书·侯景传》:“夫敌国相伐,闻丧则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者哉。”清 钱谦益《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李淑元祖母庄氏赠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节;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⒉犹寄身,托身。《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杜笃《首阳山赋》:“闻西伯 昌 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耉,遂相携而随
- 2.
托孤寄命释义:《论语·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邢昺 疏:“可以託六尺之孤者,謂可委託以幼少之君也。若 周公、霍光 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謂君在亮陰,可當國攝君之政令也。”后以“託孤寄命”指受遗命托付辅助幼君;或君主居丧时,受命攝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常之重任。《三国志·魏志·徐宣传》:“詔曰:‘宣 體履至實,直内方外,歷在三朝,公亮正色,有託孤寄命之節,可謂柱石臣也。’”唐 李德裕《臣友论》:“文帝 戒太子曰:‘即有緩急,亞夫 真可任將兵。’此皆得於氣志之間而後知,可以託孤寄命矣。”清 魏源《默觚上
- 3.
撅竖释义:犹暴发。《魏书·崔浩传》:“屈丐 家国夷灭,一身孤寄,为 姚氏 封殖……乃结忿於 蠕蠕,背德於 姚兴,撅竪小人,无大经略。”《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屈丐 ﹞不思醻恩报义,而乘时徼利,盗有一方,结怨四邻;撅竖小人,虽能纵暴一时,终当为人所吞食耳。”胡三省 注:“撅,与掘同,其月翻。撅竖,言撅起自竖立也。”
- 4.
撅竪释义:亦作“撅竖”。犹暴发。《魏书·崔浩传》:“屈丐 家国夷灭,一身孤寄,为 姚氏 封殖……乃结忿於 蠕蠕,背德於 姚兴,撅竪小人,无大经略。”《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 屈丐 ﹞不思醻恩报义,而乘时徼利,盗有一方,结怨四邻;撅竖小人,虽能纵暴一时,终当为人所吞食耳。”胡三省 注:“撅,与掘同,其月翻。撅竖,言撅起自竖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