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语言 语言的意思
yán

语言

简体语言
繁体語言
拼音yǔ yán
注音ㄩˇ ㄧ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ǔ yù,(1) 告诉。【组词】:不以语人。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基本含义

形容说话无聊、无意义。

语言的意思

语言 [yǔ yán]

1. 用以表达情意的声音。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跟思想有密切关系,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language;]

语言 引证解释

⒈ 言语;话。

《大戴礼记·五帝德》:“吾欲以颜色取人,於 灭明(澹臺灭明 )邪改之;吾欲以语言取人,於 予(宰我 )邪改之。”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上弃羣臣,无语言。”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或虑语言洩,传之落冤讎。”

⒉ 指书面语;诗文的句子。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全盛之气,注射语言,杂糅精粗,遂成多大。”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四七:“周莱峰、王荆石 学 苏氏,止取法其语言气势,至説理处,自循正大之矩。”
孙犁 《秀露集·读<蒲柳人家>》:“他的语言工力很深,词汇非常丰富。”
亦专指词汇。 冯骥才 《雕花烟斗》一:“他的话少,恐怕由于语言少。”

⒊ 喻鸣叫声。

宋 陆游 《病中自遣》诗之二:“众鸟次第来,各矜语言好。”

⒋ 说话;交谈;谈吐。

《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 年老,语言不通,公主悲愁。”
晋 皇甫谧 《高士传·严光》:“司徒 霸 与 光 素旧,欲屈 光 到 霸 所语言。”
《三国志平话》卷上:“﹝ 刘备 ﹞语言喜怒不形於色。”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各处有忌语》:“圣朝天下一统,义礼制度到处皆然。而语言称呼,各有所忌。”

⒌ 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体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

⒍ 告诉、嘱咐。

《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 李善 注引 汉 陈琳 《止欲赋》:“欲语言於玄鸟,玄鸟逝以差池。”


国语词典

语言 [yǔ yán]

⒈ 人类用嘴说出来的话,由语音、语汇和语法所组成,是表达情意、传递思想的重要工具。

《大戴礼记·五帝德》:「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陶谦见玄德仪表轩昂,语言豁达,心中大喜。」


语言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发言释义:⒈发表意见(多指在会议上):发言权。 积极发言。他已经发过言了。⒉发表的意见(多指在会议上):他在大会上的发言很中肯。
    • 2.
      措辞释义: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措辞不当。 全文条理清楚,措辞严谨。也作措词。
    • 3.
      言语释义:⒈说的话:言语粗鲁。 言语行动。⒉说;说话:你走的时候言语一声儿。问你话呢,你怎么不言语?
    • 4.
      讲话释义:⒈说话;发言:他很会讲话。 这次座谈会没有一个不讲话的。来宾也都讲了话。⒉指责;非议:你这样搞特殊,难怪人家要讲话了。⒊讲演的话:他的讲话代表了多数人的要求。⒋一种普及性的著作体裁(多用于书名):《形式逻辑讲话》。
    • 5.
      说话释义:⒈用语言表达意思:不要说话。 感动得说不出话来。⒉闲谈:找他说话儿去。说了半天话儿。⒊指责;非议:要把事情做好,否则人家要说话了。⒋说话的一会儿时间,指时间相当短:你稍等一等,我说话就来。⒌唐宋时代的一种民间技艺,以讲述故事为主,跟现在的说书相同。
    • 6.
      谈话释义:⒈两个人或许多人在一起说话:他们正在屋里谈话。 ⒉用谈话的形式发表的意见(多为政治性的)。

语言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国语释义:⒈由历史形成并由政府规定的一种标准化的全国通用的共同交际语。是国家在政治、文化、教育各方面使用的语言。中国的国语现通称普通话。⒉书名。相传春秋时左丘明著。二十一卷。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
    • 2.
      外语释义:外国语。

语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味禅释义:佛教谓不立文字语言、顿悟而明之禅。
    • 2.
      一心向佛释义:以佛菩萨的思维、语言、行为来要求自己。 就能和佛菩萨心心相应。就是佛心印凡心。
    • 3.
      三国演义释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著。共一百二十回。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所进行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反映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情况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作者善于描写战争,对于各次战争的特定环境、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部署、战术的运用等,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并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战争场面。作者也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情节曲折,结构宏大,语言简洁流畅。
    • 4.
      下浄释义:指 宋 杂剧、金 院本中的副浄。此角色主要以滑稽的语言或动作引起观众笑乐。明 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学诗者动輒言 唐 诗,便以为好。不思 唐 人有极恶劣者……又如‘莫将閒话当閒话,往往事从閒话生’;又如‘水牛浮鼻渡,沙鸟点头行’:此类皆下浄优人口中语。”
    • 5.
      不伦不类释义: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翻译如果不顾本国语言的特点,死抠原文字句,就会弄出一些不伦不类的句子来,叫人看不懂。
    • 6.
      不假思考释义:不经过思考,出自现代·王力《谈语言》的第六段。
    • 7.
      不可名状释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名:说出。状:描述。
    • 8.
      不可言表释义:不能用语言表达。
    • 9.
      不啻不伤释义:并无完整的名词解释意义,出现的次数也极为少见,只出现于部分人的语言或者因特网的修饰词语。
    • 10.
      不堪言状释义: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11.
      不明觉厉释义:用于表达菜鸟对高手的崇拜,但也用于调侃楼主语言行为夸张和不知所谓。
    • 12.
      不落于言筌释义:指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言筌:就是解释说明。筌:捕鱼的竹器。
    • 13.
      不言释义:⒈不说。⒉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⒊不料。
    • 14.
      不言之化释义: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 15.
      不适感释义:一种不舒服但又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感觉。
    • 16.
      与山巨源绝交书释义:散文篇名。三国魏嵇康作。作者与山涛(字巨源)名列“竹林七贤”,后山涛依附司马氏集团,并推荐嵇康做官,嵇康为此作书拒绝出仕并与山涛绝交。文章语言泼辣,多嬉笑怒骂之词,表达了作者狂放高傲的个性。文中对封建礼教公然表示轻蔑,自称“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后作者因此被司马昭杀害。
    • 17.
      东乡族释义:中国少数民 族之一。人口37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有本民族语言,兼通汉语文。多 信奉伊斯兰教。建有东乡族自治县。
    • 18.
      东西释义:⒈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他买东西去了。 雾很大,十几步以外的东西就看不见了。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咱们写东西要用普通话。⒉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老东西。笨东西。这小东西真可爱。⒊东边和西边。⒋从东到西(距离):这座城东西三里。
    • 19.
      严词拒绝释义:指用严厉的语言、语气,加以拒绝。
    • 20.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释义:中国对外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前身是1947年9月11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办的英语广播,1978年改为现名。现用40多种语言及汉语方言对全球广播,是全球影响较大的国际广播电台之一。

语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味禅释义:佛教谓不立文字语言、顿悟而明之禅。
    • 2.
      一心向佛释义:以佛菩萨的思维、语言、行为来要求自己。 就能和佛菩萨心心相应。就是佛心印凡心。
    • 3.
      三国演义释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著。共一百二十回。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所进行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反映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情况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作者善于描写战争,对于各次战争的特定环境、双方的力量对比、战略部署、战术的运用等,都交代得十分清楚,并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战争场面。作者也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情节曲折,结构宏大,语言简洁流畅。
    • 4.
      下浄释义:指 宋 杂剧、金 院本中的副浄。此角色主要以滑稽的语言或动作引起观众笑乐。明 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学诗者动輒言 唐 诗,便以为好。不思 唐 人有极恶劣者……又如‘莫将閒话当閒话,往往事从閒话生’;又如‘水牛浮鼻渡,沙鸟点头行’:此类皆下浄优人口中语。”
    • 5.
      不伦不类释义: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翻译如果不顾本国语言的特点,死抠原文字句,就会弄出一些不伦不类的句子来,叫人看不懂。
    • 6.
      不假思考释义:不经过思考,出自现代·王力《谈语言》的第六段。
    • 7.
      不可名状释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名:说出。状:描述。
    • 8.
      不可言表释义:不能用语言表达。
    • 9.
      不啻不伤释义:并无完整的名词解释意义,出现的次数也极为少见,只出现于部分人的语言或者因特网的修饰词语。
    • 10.
      不堪言状释义: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11.
      不明觉厉释义:用于表达菜鸟对高手的崇拜,但也用于调侃楼主语言行为夸张和不知所谓。
    • 12.
      不落于言筌释义:指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言筌:就是解释说明。筌:捕鱼的竹器。
    • 13.
      不言释义:⒈不说。⒉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⒊不料。
    • 14.
      不言之化释义:化:教化。不通过语言进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 15.
      不适感释义:一种不舒服但又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感觉。
    • 16.
      与山巨源绝交书释义:散文篇名。三国魏嵇康作。作者与山涛(字巨源)名列“竹林七贤”,后山涛依附司马氏集团,并推荐嵇康做官,嵇康为此作书拒绝出仕并与山涛绝交。文章语言泼辣,多嬉笑怒骂之词,表达了作者狂放高傲的个性。文中对封建礼教公然表示轻蔑,自称“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后作者因此被司马昭杀害。
    • 17.
      东乡族释义:中国少数民 族之一。人口37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有本民族语言,兼通汉语文。多 信奉伊斯兰教。建有东乡族自治县。
    • 18.
      东西释义:⒈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他买东西去了。 雾很大,十几步以外的东西就看不见了。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咱们写东西要用普通话。⒉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爱的感情):老东西。笨东西。这小东西真可爱。⒊东边和西边。⒋从东到西(距离):这座城东西三里。
    • 19.
      严词拒绝释义:指用严厉的语言、语气,加以拒绝。
    • 20.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释义:中国对外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前身是1947年9月11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办的英语广播,1978年改为现名。现用40多种语言及汉语方言对全球广播,是全球影响较大的国际广播电台之一。

语言造句

1.这篇文章生动含蓄,语言风趣,余味无穷。

2.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读起来使人兴味索然。

3.半文不白、半死不活的语言,人民大众是不欢迎的。

4.他对语言学的研究还处在半青半黄的阶段,肤浅得很。

5.这篇稿件质量平平,内容淡而无味,语言也不够精练,没有发表的价值。

6.你我虽说是萍水相逢,但经历相同,共同语言很多,大有相逢恨晚之感觉。

7.他的小说语言精妙绝伦,意境超凡入圣,不愧为名家大作!

8.今天的座谈会可说是群贤毕至,语言学界有名望的老先生全来了。

9.刘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古论今,大家都听得入了迷。

10.倘有语言无味,偏爱多嘴的人,大家是不要听的。

11.但是我们对双语宝宝怎样适应两种语言还几乎一无所知。

12.修辞学所说的“双关”,就是用一个词语或一个语言片断关涉两种事物,表达双重意思,好似一箭双雕。

13.只有在词汇不断新陈代谢的情况下,语言的美妙才能万古长青。

14.这位外交官不卑不亢,语言得体,表现了应有的风度。

15.由于没有共同语言,他俩之间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16.这孩子语言流利,举止大方,一看气质就知道出身于书香门第。

17.这本书不仅内容充实丰富,而且行文畅达,语言优美,确实令人神往。

18.报刊上使用的语言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19.这篇文章思想明确,语言简练,没有冗词赘句。

20.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语言出口成章的文明好学生。

语言(yuy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语言是什么意思 语言读音 怎么读 语言,拼音是yǔ yán,语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语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