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 [xiào dao]
1. 旧指奉养父母所应做到的。
英[ standards of filial piety; Confucian doctrine of filial piety; ]
2. 口:孝顺。
例这家人的几个孩子都很孝道。
英[ filial piety; ]
孝道 引证解释
⒈ 谓以孝为本的理法规范。
引《吕氏春秋·孝行》:“今有人於此,行於亲重,而不简慢於轻疏,则是篤谨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南武城 人,字 子兴。少 孔子 四十六岁。 孔子 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詹 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於朋友义以诚。”
明 高明 《琵琶记·散发归林》:“愚壻今日拜辞岳父,领二妻同归故里,共行孝道,待服满之后,再来侍奉尊颜。”
⒉ 孝行,尽心奉养父母。
引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二则因我这个女孩儿孝道,半年中抄化到一千贯。”
⒊ 指孝顺的人。
引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那不奔丧和那自刎的,那一个是孝道?”
国语词典
孝道 [xiào dao]
⒈ 孝敬父母亲长的精神与原则。
引《三国演义·第三六回》:「如书到日,可念劬劳之恩,星夜前来,以全孝道。」
《红楼梦·第四三回》:「就是家去了看戏吃酒,也并不是二爷有意,原不过陪著父母尽孝道。」
孝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道释义:⒈指人子事亲的三种孝道,即生养、死葬和祭祀。 《礼记·祭统》:“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⒉三路。《北史·齐武成帝纪》:“周 将 杨忠 ……等二十餘万人,自 恒州 分为三道,杀掠吏人。”⒊指国体、人事、直言。《汉书·晁错传》:“选贤良明於国家之大体,通於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諫者,各有人数,将以匡朕之不逮,二三大夫之行,当此三道。”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三道:国体、人事、直言也。”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懋陈三道之要,以光四科之首。”⒋三道试题。《新唐书·选举
- 2.
丹诏释义:帝王的诏书。以朱笔书写,故称。 唐 韩翃 《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御》诗:“身著紫衣趋闕下,口衔丹詔出关东。” 明 高明 《琵琶记·李旺回话》:“我如今去朝廷上表,奏 蔡 氏一门孝道,管取吾皇降丹詔把他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江城》:“生承命,四体惊悚,若奉丹詔。”
- 3.
乳跽释义:跽乳,谓小羊跪食母乳。 旧时多用以比喻孝道。
- 4.
二位释义:⒈犹言二人。 《左传·襄公十四年》:“鍼 曰:‘此役也,报 櫟 之败也。役又无功,晋 之耻也。吾有二位于戎路,敢不耻乎?’”杜预 注:“二位,谓 黶(欒黶)将下军,鍼(黶 弟)为戎右。”⒉乾、坤两卦的方位。《三国志·魏志·管路传》“刘邠 取印囊及山鸡毛著器中。”裴松之 注引《辂别传》:“輅 不解古之圣人,何以处乾位於西北,坤位於西南。夫乾坤者天地之象,然天地至大,为神明君父,覆载万物,生长无首,何以安处二位与六卦同列?”⒊指天地。《新唐书·孝友传·程俱罗》:“肇有二位,孝道爰兴。”⒋谓立二社设两个神位
- 5.
五孝释义:古代五种等级的人所行的孝道。
- 6.
修孝释义:实行孝道。
- 7.
冬温夏凊释义: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 8.
冬温夏清释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 9.
同村孝道释义:在中国农村,尽管传统孝道受到了很大冲击,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孝道的衰落”:一方面,绝大多数子女依然在善待老人,另一方面,尽管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其比例还极低。从“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孝道即便在古代也是一个问题。
- 10.
埋儿奉母释义:为了弘扬孝道,弘扬传统文化,安徽省六安市便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引发了争议。
- 11.
大杖则走释义: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
- 12.
奠酹释义:犹奠酒。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汝南范滂孟博》:“上闕奠酹,下困糊口,非孝道也。”唐 白居易《祭小弟文》:“呜呼!尔魂在几,尔骨在棺;吾亲奠酹,於尔牀前。”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引 姚秀英《姑苏上冢》诗:“不到 山塘 十五年,旧时女伴话依然。双亲奠酹悲泉路,一弟零丁又各天。”
- 13.
孝养其先释义:尽孝道最先要赡养父母。
- 14.
孝妇释义:尽孝道的媳妇;旧称居丧中的妇人。
- 15.
孝当先释义:守孝道是最重要的。
- 16.
孝思不匮释义:匮:缺乏。 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
- 17.
孝理释义:犹孝道。 谓以孝治国教民。
- 18.
孝男释义:⒈居丧的儿子。《八琼室金石补正·唐金大娘圹志》:“孝男 徐德行 以 大唐寳应 元年七月十四日葬 金大娘 於 崑山 依仁冈,从父穴也。”⒉泛指居丧的儿孙。《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走了半日,来至 铁槛寺 安灵,所有孝男等俱应在庙伴宿。”⒊对父母行孝道的男子。明 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显文明,开盛治,説孝男,并义女。”
- 19.
孝治释义:《孝经·孝治》:“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 ”后用“孝治”谓以孝道治理国家,教化百姓。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闢玄闈以阐化,寝鸣鐘以体国,翼亮孝治,缉熙中教。”宋 欧阳修《皇太后还政议合行典礼诏》:“刑於四海之风,必务先於孝治,惟是事亲之礼,盖存有国之规。”《清史稿·礼志五》:“顺治 十六年,左副都御史 袁懋功 请举祫祭,以彰孝治。”
- 20.
守藩释义:指王侯驻守其封地。 亦指受封为王侯。《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奉藩无状,遇恶暴列,陛下不忍致法,加大恩,遣使者申諭道术守藩之义。”《后汉书·济北惠王次传》:“济北王 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没哀慟,焦毁过礼,草庐土席,衰杖在身,头不枇沐,体生疮肿。”《晋书·姚兴载记下》:“陛下若以臣为社稷之忧,除臣而国宁,亦家之福也。若垂天性之恩,不忍加臣刑戮者,乞听臣守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