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魁 [qú kuí]
1. 首领;头领。
例夜入贼巢,斩其渠魁。
英[head of an armed rebellious group or a hostile party;]
渠魁 引证解释
⒈ 大头目;首领。
引《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孔 传:“渠,大。魁,帅也。”
孔颖达 疏:“‘歼厥渠魁’,谓灭其元首,故以渠为大,魁为帅,史传因此谓贼之首领为渠帅,本原出於此。”
宋 陆游 《董逃行》:“渠魁赫赫起 临洮,僵尸自照脐中膏。”
《三国演义》第八八回:“孟获 乃 南蛮 渠魁,今幸被擒,南方便定;丞相何故放之?”
粟戡时 《湘路案》:“又有言留 日本 铁道学生 焦达峯 乃 湖南 会党之渠魁者。”
国语词典
渠魁 [qú kuí]
⒈ 盗寇中的首脑。
引《书经·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近魁首 首脑
反党羽
渠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元戎啓行释义: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唐 柳宗元《剑门铭》:“鼖鼓一振,元戎启行,取其渠魁,以为大戮。”
- 2.
元渠释义:贼魁。语出《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南朝 齐 王俭《褚渊碑文》:“英宰临戎,元渠时殄。”
- 3.
凶渠释义:⒈凶徒的首领;元凶。 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帝赫斯怒,秣马训兵。严鼓未通,凶渠泥首。”《旧唐书·段秀实传》:“誓碎凶渠之首,以敌君父之讎,视死如归,履虎致咥。”《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凶渠逆党,尽已梟夷。”胡三省 注:“凶渠,谓渠魁也。”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刘恭甫司马文》:“凶渠授首,一蹶而不可復振。”⒉凶徒的首领;元凶。唐 李白《旧游书怀赠韦太守》诗:“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兇渠。”《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昨朕风驱鋭旅,电扫兇渠,復已坠之宗祧,纘中兴之历数。”
- 4.
惟新释义:⒈更新。语出《诗·大雅·文王》:“周 虽旧邦,其命维新。”毛 传:“乃新在 文王 也。”《后汉书·杨脩传》:“彪 备 汉 三公,遭世倾乱,不能有所补益。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唐 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异才復间出,周 道日惟新。”宋 陈亮《中兴论·论励臣之道》:“无以小事塞责,无以小谋乱大,相与熟讲惟新之政,使内外有序。”⒉自新。《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陈书·华皎传》:“言念泣罪,思与惟新。”《旧唐书·德宗纪上》:“朱滔 以 泚 连坐,路远必不同谋,永念旧勛,务
- 5.
挟怨释义:犹怀恨。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进士 黄时偁、段光远 遗 金 人书,言 忻 等皆前日倖滥渠魁,今挟怨生事,罪不可赦,宜斩首以徇。”《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也将 汪公 为县令时,挟怨诬人始末,细细详辩一本。”《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归田稿》:“迁 当归里以后,正 刘瑾、焦芳 等挟怨修郤,日在危疑震撼之中。”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困学记闻>参注》:“后以干进不遂,挟怨罗织。”
- 6.
条章释义:⒈条例规章。《后汉书·童恢传》:“﹝ 恢 ﹞除 不其 令……耕织种收,皆有条章。一境清静,牢狱连年无囚。”宋 陈亮《三国纪年序》:“魏 之条章法度,晋 承之以有天下。”明 陆深《停骖录摘抄续》:“军将征讨所到,歼厥渠魁,胁从罔治,备有条章。”章炳麟《文学总略》:“《魏氏春秋》言 亮 作《八务》《七式》《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⒉指条约。清 马建忠《适可斋记言·巴黎复友人书》:“且 范斯法尼 之会,诸国虽共订条章,而 西班牙 与 荷兰 另有 孟斯德 之约。”
- 7.
歼厥渠魁释义:歼灭那个最大的头。厥其,那个。渠魁古代称敌对一方的首领。
- 8.
渠酋释义:渠魁,首领。
- 9.
渠长释义:⒈渠魁,首领。⒉官名。指掌管河渠的官。
- 10.
渠首释义:渠魁。
- 11.
策勋释义:⒈见“策勋”。⒉亦作“策勛”。记功勋于策书之上。《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杜预 注:“既饮置爵,则书勋劳于策,言速纪有功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夏四月,大司马 吴汉 自 蜀 还京师,于是大饗将士,班劳策勋。”李贤 注:“其有功者,以策书纪其勋也。”《古诗源·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彊。”唐 刘禹锡《平蔡州》诗之一:“策勛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 常山。”明 唐顺之《咏俞虚江参将》诗之一:“此日渠魁当授首,策勋早见上麒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
- 12.
魁渠释义:首领。常含贬义。语本《书·胤征》:“歼厥渠魁。”唐 柳宗元《唐鼓吹铙歌·铁山碎》:“破 定襄,降魁渠。”清 侯方域《太常公家传》:“公暇,时时共 攀龙 讲学,魏广微 疾之,曰:‘此崛彊老者,东林之魁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