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婚 [xǔ hūn]
1. 应允婚约。
英[affiance;]
许婚 引证解释
⒈ 谓女方接受男方求婚。
引唐 李商隐 《公子》诗:“金唐公主 年应小,二十君王未许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夫人之许婚, 张生 之望配, 红娘 之勇於作合, 鶯鶯 之敢於失身,与 郑恒 之力争原配而不得皆由於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余第三女,许婚 戈仙舟 太僕子。”
国语词典
许婚 [xǔ hūn]
⒈ 女方应允男方的求亲而订立婚约。也作「许配」。
引《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得无惧焉?」
许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割衿释义:《旧五代史·唐书·王鎔传》:“庄宗 以 鎔 父友,曲加敬异,为之声歌,鎔 亦报之,谓 庄宗 为四十六舅。中饮,庄宗 抽佩刀断衿为盟,许女妻 鎔 子 昭诲。”后因以“割衿”谓割下衣襟交给对方,作为儿女许婚的信物。
- 2.
娉命释义:男方遣媒问名和女方家长许婚。借指缔结婚约的程序。
- 3.
未字先寡释义:即在未许婚时心情就已同寡妇一样。 旧时女子许婚叫“字”。
- 4.
雀屏释义:《旧唐书·后妃传上·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竇毅 ﹞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 ’乃於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輒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 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 大悦。遂归於我帝。”后因以“雀屏”择婿许婚的典故。明 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丝牵绣幕,射中雀屏。”明 屠隆《綵毫记·他乡持正》:“敢相期百年,雀屏难选,使君有妇恩非浅,感芳心自怜。”清 李渔《风筝误·凯宴》:“同事有高贤,恰好是雀屏佳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