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兵 [liǎn bīng]
1. 收起兵器。徵调军队。收缩兵力。
敛兵 引证解释
⒈ 收起兵器。
引《后汉书·刘平传》:“平 时復为郡吏,冒白刃伏 萌 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
⒉ 征调军队。敛,一本作歛。
引唐 韩愈 《曹成王碑》:“良 以 武冈 叛,戍众万人。敛兵 荆 黔 洪 桂 伐之。”
⒊ 收缩兵力。
引宋 岳飞 《奏乞出师札子》:“臣须敛兵还保上流,贼必追袭而南。”
《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吴 耻丧其君,誓矢图报者,三年於兹矣。其志愤,其力齐,不可当也。宜敛兵为坚守之计。”
国语词典
敛兵 [liǎn bīng]
⒈ 收兵。
引《西游记·第四回》:「那增长天王与众天丁俱才敛兵退避,猴王始信其言。」
敛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密勿释义:⒈勤勉努力。 《诗·小雅·十月之交》:“黽勉从事,不敢告劳。”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谓“鲁‘黽勉’作‘密勿’。”《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彊以从王事……故其诗曰:‘密勿从事,不敢告劳。’”颜师古 注:“密勿,犹黽勉从事也。”南朝 梁 沉约《刘领军封侯诏》:“内参嘉謨,外宣戎略,密勿劬劳,诚力备尽。”宋 曾巩《祭欧阳少师文》:“櫝敛兵革,天清地謐,日进昌言,从容密勿,开建国本,情忠力悉。”清 顾炎武《乾陵》诗:“弥缝由密勿,迴斡赖元功。”⒉机要;机密。《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与闻政事
- 2.
敛兵释义:⒈收起兵器。 《后汉书·刘平传》:“平 时復为郡吏,冒白刃伏 萌 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⒉征调军队。唐 韩愈《曹成王碑》:“良 以 武冈 叛,戍众万人。敛兵 荆 黔 洪 桂 伐之。”敛,一本作歛。⒊收缩兵力。宋 岳飞《奏乞出师札子》:“臣须敛兵还保上流,贼必追袭而南。”《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吴 耻丧其君,誓矢图报者,三年於兹矣。其志愤,其力齐,不可当也。宜敛兵为坚守之计。”
- 3.
牙门释义:⒈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后汉书·袁绍传》:“麴义 追至 界桥,瓚 敛兵还战,义 復破之,遂到 瓚 营,拔其牙门。”李贤 注:“《真人水镜经》曰:‘凡军始出,立牙竿必令完坚;若有折,将军不利。’牙门旗竿,军之精也。”《国语·齐语》“执枹鼓立於军门”三国 吴 韦昭 注:“军门,立旍为军门,若今牙门矣。”清 王抃《扬州次梅村师韵》:“牙门置酒宴公卿,锦纛雕鞍命北征。”⒉指武将。《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斯须,门外倚梯登城,或烧城屋,蚁附乱进,矢下如雨,牙门、郡守各缘屋出,与其卒
- 4.
设守释义:布防,设置守军。 《左传·成公十六年》:“公待於 坏隤,申宫儆备,设守而后行。”《晋书·郭默传》:“默 送妻子为质,并请糴焉。糴毕,设守。”《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蔡 人恃 楚,全不设备,直待 齐 兵到时,方纔敛兵设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