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力 [dì lì]
1. 土壤肥力,土壤供应作物营养的能力。
英[soil fertility; productivity of the land;]
地力 引证解释
⒈ 土地的出产能力。
引《韩非子·五蠹》:“严其境内之治,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
《史记·平準书论》:“魏 用 李克,尽地力,为彊君。”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农具·耒耜》:“稼穡尽民勤,垦耕穷地力。”
⒉ 指土地的肥沃程度。
引元 唐元 《艺圃》诗:“种莧甲已坼,苦菜行亦秀。耰耡不惮勤,常恐地力瘦。”
国语词典
地力 [dì lì]
⒈ 土地生产的能力。指土地的肥沃程度。
引汉·王充《论衡·效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地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絶学释义:⒈弃绝学业。⒉失传的学问。⒊谓造诣独到之学。更多解释弃绝学业。《老子》:“絶学无忧。”《庄子·山木》:“孔子 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絶学捐书。”宋 苏轼《和桃花源》:“躬耕任地力,絶学抱天艺。”失传的学问。《汉书·韦贤传论》:“汉 承亡 秦 絶学之后,祖宗之制,因时制宜。”宋 朱熹《近思录》卷二:“为去圣继絶学,为万世开太平。”清 黄景仁《董子读书台》诗:“广川 绍絶学,命世 伊 吕 儔。”谓造诣独到之学。清 恽敬《<说文解字谐声谱>序》:“若夫成一家之絶学,求前人之坠绪,开后来之精识。”章炳
- 2.
代田释义:西汉 赵过 在畎田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轮作法。将一亩地分为三份,每年轮流耕种,以保养地力,获得较高的收成。古代曾通行于北方干旱地带。《汉书·食货志上》:“武帝 末年……以 赵过 为搜粟都尉。过 能为代田,一畮三甽。岁代处,故曰代田,古法也。”颜师古 注:“代,易也。”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
- 3.
休耕释义:为了恢复耕地的地力,在一定的时间内停止耕种。
- 4.
休闲地释义:在一定时期内不种作物,但仍进行管理,借以休养地力的耕地。
- 5.
休闲释义:⒈工作、学习之余轻松悠闲地生活:休闲装。 休闲活动。⒉农业上指作物生长季节内,耕地不耕或不种,使其自然恢复地力。
- 6.
农桐间作释义:在同一块田地上,农作物和桐树有间隔地同时栽种,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
- 7.
冬耕释义:为保墒、除虫、培养地力,在冬季翻松土地。
- 8.
固体地球物理学释义:曾称“大地物理学”。研究地壳及其以下部分的内部构造、组成、物理性质和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的学科。有地震学、地磁学、地力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大地构造物理学等分支学科。
- 9.
地力释义:土地肥沃的程度:多施基肥,增加地力。
- 10.
套作释义:在某一种作物生长的后期,在行间播种另一种作物,以充分利用地力和生长期,增加产量。也叫套播、套种。
- 11.
扇地释义:侵削地力。
- 12.
甯遫释义:即 宁戚。《吕氏春秋·勿躬》:“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如 宁遫,请置以为大田。”高诱 注:“宁遫,即 宁戚。”毕沅 曰:“古戚、速同音,遫即速。”
- 13.
轮休释义:⒈某一个耕种时期不种植农作物,让土地空闲起来,以恢复地力。⒉(职工)轮流休息。
- 14.
轮歇地释义:即休闲地。 在一定时期内不种作物,但仍进行管理,借以休养地力的耕地。
- 15.
还田释义:⒈归还田地。 《魏书·食货志》:“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元 元明善《太师淇阳忠武王碑》:“奏曰:臣首受此田,指官求赐者多矣,臣愿还田县官。”《明史·食货志六》:“其后令还田给禄米。”⒉田里出产的东西再施用到田里去。如:秸秆还田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 16.
闲种释义:亦作“间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同块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时栽培,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耕作方式。也叫间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个在三年内增产百分之六十七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增种高产作物。全部一年两作,实行间种。”《人民日报》12:“玉米株间再间种赤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