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地利 地利的意思

地利

简体地利
繁体
拼音dì lì
注音ㄉ一ˋ ㄌ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ì de,(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例句】: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组词】:地质。地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组词】:陆地。地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组词】: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组词】:地区。此地。(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组词】:地板。地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组词】:地点。目的地。(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组词】:易地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组词】:见地。境地。心地。(10) 底子。【组词】:质地。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组词】:慢慢地走。

lì,(1) 好处,与“害”“弊”相对。【组词】: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2) 使顺利、得到好处。【组词】: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3) 与愿望相符合。【组词】:吉利。顺利。(4)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组词】:利刃。利刀。利剑。利落。利口巧辩。(5)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组词】:利息。利率(lǜ)。一本万利。(6) 姓。

基本含义

指地理位置优越或地形地势适宜。

地利的意思

地利 [dì lì]

1. 地理的优势。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 favourable geographical position; topographical advantages; ]

2. 土地有利于种植作物的条件。

[ land productivity; ]

地利 引证解释

⒈ 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土地条件。

《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南朝 梁 沉约 《劝农访民所疾苦诏》:“相亩闢畴,广开地利。”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中国 数千年未闢之地利,藴积以俟今日。”

⒉ 地理优势。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赵岐 注:“地利,险阻。城池之固也。”
《史记·楚世家》:“处既形便,势有地利,奋翼鼓翅,方三千里,则 秦 未可得独招而夜射也。”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这一场战斗, 吴天宝 凭着勇敢,凭着机智,利用他所能掌握的天时地利,终于把敌人打败,打的粉碎。”


国语词典

地利 [dì lì]

⒈ 地理形势上占优势。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⒉ 土地生产的能力。

《管子·牧民》:「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地利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天时释义:⒈指宜于做某事的气候条件:庄稼活一定要趁天时,早了晚了都不好。⒉指气候状况:天时转暖。⒊指时候;时间:天时尚早。

地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经释义:⒈谓天时、地利、人和。 ⒉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易》、《诗》、《春秋》。⒊儒家的三部经书。指《诗》、《书》、《周礼》。⒋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孝经》、《论语》、《孟子》。⒌指《诗》六义中的赋、比、兴。
    • 2.
      与地释义:谓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
    • 3.
      中欧释义: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 通常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 4.
      丹麦战争释义: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发动的战争。 结果丹麦战败,被迫放弃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等地。这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的第一步。
    • 5.
      五毒草释义:草名。赤地利的别称。花叶如荞麦,根似狗脊。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赤地利》。亦省作“五毒”。
    • 6.
      人和释义:指人心一致,人与人之间团结融洽。《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7.
      人谋不臧释义:事情之所以不成,或失败是由于人没有谋划好,与天时、地利无关。
    • 8.
      供役地释义:为了利用自己的土地而有限地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 9.
      保安团释义:⒈旧中国地方上建的保安武装。⒉奥地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地方组织。
    • 10.
      六凶释义:词义:风水学术语。 阴宅风水家认为有六种,或不得天时,或地利、或人和的造坟埋葬情形,将主大凶。
    • 11.
      兵要释义:⒈犹兵权。《左传·闵公二年》:“先友 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驤虎步,高下在心。”《新唐书·萧复传》:“復 尝言:‘艰难以来,始用宦者监军,权望太重,此曹正可委宫掖事,兵要政机,叵使参领。’”宋 苏辙《门下侍郎孙固乞致仕不许不允批答》之二:“卿事先帝於东宫,览兵要於西府,忠厚之节,始终不渝。”⒉用兵的要术。《荀子·议兵》:“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 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
    • 12.
      华尔兹释义:现代舞的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3/4拍中慢板的舞蹈。用圆舞曲伴奏,舞时两人成对旋转,舞姿舒缓、典雅。也叫慢三步。[英waltz]
    • 13.
      四民释义:旧称士、农、工、商为四民。《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蔡沉 集传:“冬官,卿,主国邦土,以居士、农、工、商四民。”《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闢士殖穀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宋 叶适《留耕堂记》:“四民百艺,朝营暮逐,各竞其力,各私其求。”
    • 14.
      圆舞曲释义:一种每节三拍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民间,后来流行很广。
    • 15.
      土地利用率释义:衡量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表示已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比例愈大,其土地利用率愈高。有农业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土地利用率、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等指标。
    • 16.
      土地潜力释义:在一定经营管理水平下,由自然要素的限制性所决定的,某一土地单元对农业、林业、牧业和旅游业等几种土地利用大类提供持续效益的能力。
    • 17.
      土地开发释义:是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用深度,充分发挥土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的过程。
    • 18.
      土地管理释义: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
    • 19.
      在所释义:犹言所在地。《史记·平準书》:“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建武 十四年﹞十二月癸卯,詔 益 凉 二州奴婢,自八年以来自讼在所官,一切免为庶人,卖者无还直。”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后汉书·光武纪下》“詔 益 梁 二州奴婢”:“在‘在所’今言‘所在地’,‘在所官’谓所在地之官署。”《宋书·孝武帝纪》:“凡诸守莅亲民之官,可详申旧条,勤尽地利。力田善蓄者,在所具以名闻。”《新唐书·藩镇传·李正己》:“政令严酷,在所不敢偶语,威震邻境。”
    • 20.
      地利不如人和释义:“地利”指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地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经释义:⒈谓天时、地利、人和。 ⒉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易》、《诗》、《春秋》。⒊儒家的三部经书。指《诗》、《书》、《周礼》。⒋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孝经》、《论语》、《孟子》。⒌指《诗》六义中的赋、比、兴。
    • 2.
      与地释义:谓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
    • 3.
      中欧释义: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 通常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 4.
      丹麦战争释义: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发动的战争。 结果丹麦战败,被迫放弃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等地。这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的第一步。
    • 5.
      五毒草释义:草名。赤地利的别称。花叶如荞麦,根似狗脊。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赤地利》。亦省作“五毒”。
    • 6.
      人和释义:指人心一致,人与人之间团结融洽。《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7.
      人谋不臧释义:事情之所以不成,或失败是由于人没有谋划好,与天时、地利无关。
    • 8.
      供役地释义:为了利用自己的土地而有限地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 9.
      保安团释义:⒈旧中国地方上建的保安武装。⒉奥地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地方组织。
    • 10.
      六凶释义:词义:风水学术语。 阴宅风水家认为有六种,或不得天时,或地利、或人和的造坟埋葬情形,将主大凶。
    • 11.
      兵要释义:⒈犹兵权。《左传·闵公二年》:“先友 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驤虎步,高下在心。”《新唐书·萧复传》:“復 尝言:‘艰难以来,始用宦者监军,权望太重,此曹正可委宫掖事,兵要政机,叵使参领。’”宋 苏辙《门下侍郎孙固乞致仕不许不允批答》之二:“卿事先帝於东宫,览兵要於西府,忠厚之节,始终不渝。”⒉用兵的要术。《荀子·议兵》:“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 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
    • 12.
      华尔兹释义:现代舞的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3/4拍中慢板的舞蹈。用圆舞曲伴奏,舞时两人成对旋转,舞姿舒缓、典雅。也叫慢三步。[英waltz]
    • 13.
      四民释义:旧称士、农、工、商为四民。《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蔡沉 集传:“冬官,卿,主国邦土,以居士、农、工、商四民。”《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闢士殖穀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宋 叶适《留耕堂记》:“四民百艺,朝营暮逐,各竞其力,各私其求。”
    • 14.
      圆舞曲释义:一种每节三拍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民间,后来流行很广。
    • 15.
      土地利用率释义:衡量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表示已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比例愈大,其土地利用率愈高。有农业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土地利用率、垦殖指数和复种指数等指标。
    • 16.
      土地潜力释义:在一定经营管理水平下,由自然要素的限制性所决定的,某一土地单元对农业、林业、牧业和旅游业等几种土地利用大类提供持续效益的能力。
    • 17.
      土地开发释义:是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用深度,充分发挥土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的过程。
    • 18.
      土地管理释义: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
    • 19.
      在所释义:犹言所在地。《史记·平準书》:“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建武 十四年﹞十二月癸卯,詔 益 凉 二州奴婢,自八年以来自讼在所官,一切免为庶人,卖者无还直。”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后汉书·光武纪下》“詔 益 梁 二州奴婢”:“在‘在所’今言‘所在地’,‘在所官’谓所在地之官署。”《宋书·孝武帝纪》:“凡诸守莅亲民之官,可详申旧条,勤尽地利。力田善蓄者,在所具以名闻。”《新唐书·藩镇传·李正己》:“政令严酷,在所不敢偶语,威震邻境。”
    • 20.
      地利不如人和释义:“地利”指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地利造句

1.党的正确领导和地利人和是取得农业大丰收的重要保证。

2.红队在主场与黄队进行足球赛,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便,结果却输给了与其实力相当的黄队。

3.今年天时地利人和,是获得丰收的重要因素。

4.铁道游击队之所以连连重创敌军,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他们具有地利人和的优势。

5.要打胜仗,必须注意地利人和,而“人和”往往比“地利”更重要。

6.流光溢彩公主发夹奥地利水晶。

7.时间像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从不会因某个人而停下。只有更好地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才算地上珍惜时间。尽管太阳落下去,明天依旧会升起来,但那已不是今天的太阳,今天永远不会回来了。

8.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

9.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尊敬人类的基础上,尽最大程度地利用全球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创新服务。

10.渔民们根据沿海的地利条件,大量地开展网箱养鱼作业。

11.莫再留恋地看着过去,它不会再度来临;认真地利用好现在吧!那才是你的精灵。

12.就是说防守,靠的不是山峦地利来抵抗。

13.沿海岸线的导航也广泛地利用定频雷达应答器。

14.地利的新年音乐会真美,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沉醉在那迷人动听的乐曲中。

地利(di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地利是什么意思 地利读音 怎么读 地利,拼音是dì lì,地利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地利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