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举子 举子的意思

举子

简体举子
繁体舉子
拼音jǔ zǐ
注音ㄐㄩˇ ㄗ˙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ǔ,(1) 向上抬,向上托。【组词】: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2) 动作行为。【组词】:举止。轻而易举。(3) 发起,兴办。【组词】:举义。举办。创举。(4) 提出。【组词】:举要。举例。(5) 推选,推荐。【组词】:推举。荐举。(6) 全。【组词】:举国。举世。举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组词】:科举。举人。一举成名。(8) 攻克。【例句】:“一战而举鄢、郢”。

z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组词】: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组词】:菜子。瓜子儿。子实。(3) 动物的卵。【组词】:鱼子。蚕子。(4) 幼小的,小的。【组词】:子鸡。子畜。子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句】:子弹(dàn )。棋子儿。(6) 与“母”相对。【例句】: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组词】: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词】:孔子。先秦诸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句】: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例句】: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组词】:子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组词】:旗子。乱子。胖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句】:敲了两下子门。(14) 姓。

基本含义

指选拔人才或推荐有才能的人担任重要职务。

举子的意思

举子 [jǔ zǐ]

1. 科举时代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

[a candidate fo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举子 引证解释

⒈ 生育子女。

《后汉书·侯霸传》:“更始 元年,遣使徵 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民至乃戒乳妇勿得举子, 侯君 当去,必不能全。”
金 王若虚 《失子》诗:“平生三举子,随灭如朝露。”

⒉ 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旧唐书·高适传》:“时右相 李林甫 擅权,薄於文雅,唯以举子待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举子进科场,全无字半行,烛已相将尽,问君忙不忙?”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先拈鬮,得第一者为主考,关防别座;第二者为誊録,亦就座;余为举子。”


国语词典

举子 [jǔ zǐ]

⒈ 生育小孩。

《汉书·卷七二·王吉传》:「聘妻送女亡节,则贫人不及,故不举子。」
《后汉书·卷二六·侯霸传》:「民至乃戒乳妇勿得举子,侯君当去,必不能全。」

⒉ 举荐自己的儿子。

唐·韩愈〈送齐皥下第序〉:「于是乎举雠举子之事,载之传中而称美之。」

⒊ 被举应试的士子。

《旧唐书·卷一一一·高适传》:「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

⒋ 明、清时俗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子」。


举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条烛释义:唐 代考进士科,试日可延长至夜间,许烧烛三条,故 唐 人诗文中常言“三条烛”。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敕赐及第》:“及 小归公 主文,韜玉 准敕放及第,仍编入其年榜中。韜玉 置书谢新人,呼同年,略曰:‘三条烛下,虽阻文闈;数仞墻边,幸同恩地。’”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王禹玉》引《复斋漫录》:“《杜阳杂编》言:‘舒元舆 举进士,既试,脂炬人皆自将。’以余考之,唐 制如此耳。故《广记》云:‘唐 制,举人试日,既暮,许烧烛三条……’而旧説亦言举人试日,已晚,试官 权德舆 於帘下戏云:‘三条烛尽,烧残举子之心。’
    • 2.
      上请释义:⒈向上级请求或请示。⒉唐宋礼部试士出试题,准举子进问题意,谓之“上请”。
    • 3.
      为头释义:⒈从头;开始。金 段克己《鹧鸪天》词:“便从今日为头数,比到春归醉几回。”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为头儿对府尹説详细,只教他欠身的立起银交椅,惊杀了两行公吏。”《三国志平话》卷上:“当日起军,从 扬州 广寧郡 为头,逢一村,收一村;逢一县,收一县;收讫州府不知其数。”⒉领头。《元典章·刑部三·谋叛》:“今后做歹的人,为头儿处死,财产人口断没。”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将那为头儿失火的拏下。”《水浒传》第十五回:“那伙强人,为头的是个落第举子,唤做 白衣秀士 王伦。”
    • 4.
      举子业释义:举业。《朱子语类》卷三四:“小儿子教他做诗对,大来便习举子业。”明 宋濂《郑仲涵墓志铭》:“仲涵 初年学举子业,把笔为文,春葩满林。”
    • 5.
      任子释义: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任授予官职。《汉书·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驁,不通古今……宜明选求贤,除任子之令。”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子弟以父兄任为郎。”宋 苏洵《上皇帝书》:“夫所谓任子者,亦犹曰信其父兄而用其子弟云尔。”《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乙未,詔:‘自今五品以上官任子,止赐同学究出身,依例赴选集,不得滥授摄官。’”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汉选士之法》:“大抵任子多为郎,以为太子洗马。”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二千石以上的官吏,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子弟一人为郎,叫做‘任
    • 6.
      夏课释义:⒈唐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为文,谓之“夏课”。其间所作诗文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退而肄业,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夏课。”唐韩偓《夏课成感怀》诗:“凄凉身事夏课毕,濩落生涯秋风高。”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下》:“执业以出,谓之夏课。”自注:“亦作秋卷也。”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卢司空钧,为郎官守衢州。有进士贄謁,公开卷閲其文十餘篇,皆公所制也。语曰:‘君何许得此文?’对曰:‘某苦心夏课所为。’”⒉泛指举业。
    • 7.
      存殁释义:⒈生存和死亡。犹言生死。唐 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序:“自枉诗已十餘年,莫记存殁又六七年矣。”唐 韦应物《登蒲塘驿沿路见泉谷村墅忽想京师旧居追怀昔年》诗:“存殁阔已永,悲多欢自疏。”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旬会之异》:“十日一宴,集中一举子物故,诸子感叹存殁,仍於故人设位。”⒉生者和死者。前蜀 杜光庭《户部张相公修迁拔明真斋词》:“三籙定金明之典,功被人天;九幽悬玉匱之科,惠周存殁。”《红楼梦》第四回:“求太老爷拘拿凶犯,以扶善良,存殁感激大恩不尽!”
    • 8.
      宾佐释义:⒈亦作“賔佐”。辅佐。《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子大夫选名升学,利用賔王”唐 刘良 注:“言当选名之秀,进於太学,利於时用,賔佐王道。”唐 贾岛《送韦琼校书》诗:“宾佐兼归覲,此行 江 汉 心。别离从闕下,道路向 山阴。”⒉指幕宾佐吏。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十二:“譙 中举子 张鲁封,为诗謔其宾佐。”金 朱晞颜《木兰花慢·送陈国材都目》词:“佳声,宾佐喜逢迎,曹局赖经营。”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幕府宾佐非官,而操官之权。”
    • 9.
      帘官释义: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时的考官,分内帘官与外帘官。在外提调、监试等谓之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谓之内帘官。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咸丰 八年,关节案发,首辅弃市,少宰戍边,内外帘官及京兆闈新中举子,军流降革至数十人之多,可谓科场大狱矣。”《儒林外史》第六回:“今科几位帘官,都是少年进士,专取有才气的文章。”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 10.
      必先释义:⒈唐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 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有推敬之意。⒉以称下第的同人。
    • 11.
      拟题释义:⒈应试举子揣度命题。⒉拟定题目。
    • 12.
      槐花黄,举子忙释义:唐 代 长安 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回家,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习业作文,直到当年七月再献上新作的文章,谓之过夏。时逢槐花正黄,因有此语。唐 李淖《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槐花黄,举子忙’,你不去求官,则管裹恋着我的女孩儿做甚么?”参阅 宋 钱易《南部新书》乙。
    • 13.
      温卷释义:唐 宋 举子于应试前,将名片投呈当时名人显要后,再将其著作送上,以求推荐,称为“温卷”。
    • 14.
      玉奴释义:⒈南朝 齐 东昏侯 妃 潘氏,小名 玉儿,诗词中多称“玉奴”。 宋 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之四:“月地雪堦漫一樽,玉奴 终不负 东昏。”宋 周紫芝《浣溪沙》词:“无限春情不肯休,江梅未动使人愁,东昏 覰得 玉奴 羞。”⒉唐玄宗 妃 杨太真 小名。唐 郑嵎《津阳门》诗:“玉奴 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自注:“玉奴 乃 太真 小字。”宋 杨万里《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玉奴 何必减 花奴,省识春风作画图。”《茶香室丛钞·玉奴》引 明 邝露《赤雅》云:“杨妃 井在 容州 云凌里。妃姓 杨 名 玉奴,
    • 15.
      瓠叶释义:⒈瓠瓜的叶。古人用为菜食和享祭。《诗·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毛 传:“幡幡,瓠叶皃。庶人之菜也。”《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每春秋饗射,常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宋 苏轼《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⒉《诗·小雅》篇名。《诗》序谓为思念古人“不以微薄废礼”之诗。《左传·昭公元年》:“赵孟、叔孙豹、曹大夫 入於 郑,郑伯 兼享之。子皮 戒 赵孟,礼终,赵孟 赋《瓠叶》。”杜预 注:“义取古人不以微薄废礼,虽瓠叶兔首,犹与宾客享之。”
    • 16.
      白襕释义:古时士人的服装。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黥》:“忽有一人,白襴屠苏,倾首微笑而去。”宋 叶适《送徐洞清秀才入道》诗:“白襴已回施,黄氅犹索钱。”《宋史·舆服志五》:“近年品官緑袍及举子白襴下皆服紫色,亦请禁之。”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乌纱小帽耀人明,白襴浄,角带傲黄鞓。”王季思 校注:“《元史·舆服》记:‘宣圣庙 执事,儒服,软脚唐巾,白襴插领,黄鞓角带,皂鞾。’白襴二句,正写当时儒服。”
    • 17.
      祁奚举午释义:午:祁奚之子。 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指举贤不避亲,客观公正。亦作“祁奚举子”。
    • 18.
      秋卷释义:唐 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其间所作诗文称为秋卷。 唐 姚合《送崔约下第归扬州》诗:“春风下第时称屈,秋卷呈亲自束归。”宋 王谠《唐语林·文学》:“籍而入选,谓之春关……退而肄习,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秋卷。”宋 王禹偁《赠朱严》诗:“未得科名鬢已衰,年年顦顇在京师,妻装秋卷停灯坐,儿趁朝餐乞米炊。”原注:“严 妻能书,尝写文卷。”清 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纷纷轮轂走神京,秋卷争邀月旦评。”
    • 19.
      花言巧语释义:原指铺张修饰而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章。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假而动听的话。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也。”
    • 20.
      茁轧释义:据 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载,欧阳修 主试,举子 刘几 好为怪险之语,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修 斥之。后以谓文词怪异生涩。

举子(juz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举子是什么意思 举子读音 怎么读 举子,拼音是jǔ zǐ,举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举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