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草书 草书的意思
cǎoshū

草书

简体草书
繁体草書
拼音cǎo shū
注音ㄘㄠˇ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ǎo,(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组词】: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组词】:草料。柴草。稻草。(3) 粗糙,不细致。【例句】:草率(shuài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组词】: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组词】: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组词】:草野。草莽。草寇。草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组词】:草鸡。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指一种行书的字体,泛指潦草、难辨的字迹。

草书的意思

草书 [cǎo shū]

1. 汉字六体中继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之后出现的一种书法字体。特点是笔画相连,书写时速度快。

[grass characters; calligraphy executed with strokes flowing together; Chinese characters written in the cursive hand;]

草书 引证解释

⒈ 汉字字体名。草书之称,为隶书通行后的草写体,取其书写便捷,故又名草隶。 汉章帝 好之, 汉 魏 间的章草,殆由此得名。后渐脱隶书笔意,用笔日趋圆转,笔划连属,并多省简,遂成今草。 晋 王羲之、献之 父子又创诸字上下相连的草体,至 唐 张旭、怀素,宋 米芾 等又发展为笔势恣纵、字字牵连、笔笔相通的狂草。


国语词典

草书 [cǎo shū]

⒈ 书体名。为书写方便、快速而产生的字体,大约起于汉代。初创时称为「章草」。将隶书草率写成,简省点画,保存波势。其字个个分离不相连绵。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而笔势连缀,上下两字时时相连,形成「今草」,即后世通行的「草书」。


草书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草体释义:⒈草书。 ⒉拼音文字的手写体。

草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台二妙释义:晋 卫瓘 与 索靖 俱善草书,瓘 为尚书令,靖 为尚书郎,时人号为“一臺二妙”。 见《晋书·卫瓘传》。后用以泛称同官而俱负时名之二人。
    • 2.
      一笔书释义:指汉字草书。草书体势似一笔写成,故称。
    • 3.
      丁真楷草释义:丁:丁觇;楷:智楷。丁觇的隶书,智楷的草书。赞美人的书法好。
    • 4.
      丁真永草释义:南朝 梁 丁觇 善隶书,南朝 陈 智永 善草书,当时人称“丁 真 永 草”。
    • 5.
      三反释义:⒈三个来回。 汉 班固《白虎通·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⒉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论》“王肃 亮直多闻”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刘寔 以为 肃 方於事上,而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卞望之 云:‘郗公 体中有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三:“东坡 题 鲁直 草书《尔雅》后云:‘鲁直 以真实心出游戏法,以平等
    • 6.
      三真六草释义:南朝 梁 王志 排行三,善真书;王彬 排行六,善草书。二人之书,时称“三真六草”。
    • 7.
      书帖释义:⒈书写简帖。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昔者 吴 人 张旭 善草书书帖,数尝於 鄴县 见 公孙大娘 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⒉指书札、柬帖。唐 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画图惊走兽,书帖得来禽。”曾益 等注:“唐 李绰《尚书故实》:‘王内史 书帖中有与 蜀郡 太守书,求樱桃来禽,日给藤子。’”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元丰 中,王荆公 居 半山,好观佛书,每以故金漆版代书帖与朋儕往来者。”《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同年偶翻桌上书帖,看见了这封家书,写得好笑,故意朗诵起来。”梁斌《
    • 8.
      二妙释义: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 晋 卫瓘、索靖。《晋书·卫瓘传》:“瓘 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 敦煌 索靖 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臺二妙’。”(2)指 唐 韦维、宋之问。《新唐书·韦维传》:“﹝ 韦维 ﹞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 宋之问 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 宋 艾淑、陈容。元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 艾淑 ﹞善画竹,与 陈所翁 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 金 段克己 段成己《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金 段克己 段成己 诗集也……初,克己 成己
    • 9.
      二王帖释义:晋 王羲之、献之 父子的行草书帖。
    • 10.
      五云体释义:亦称“五朵云”。 指 唐 韦陟 用草书署名的字体。
    • 11.
      五体释义:⒈指《春秋》记述史事隐寓褒贬的五种手法。⒉指汉字五种字体。篆书、八分书、真书、行书、草书。⒊指汉字五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⒋指四肢及头。
    • 12.
      今草释义:草书的一种。由章草结合楷法发展而成的草体。相传为东汉张芝所创,六朝时为与章草区别,故称为今草。
    • 13.
      俊拔释义:卓异出众。唐 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宋史·陈宜中传》:“少甚贫,而性特俊拔。”清 顾炎武《赠顾推官咸正》诗:“如君俊拔才,久宜侍金闺。”
    • 14.
      六体释义:⒈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 张怀瓘 有《六体论》。⒉指六书。《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唐 贾公彦 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参见“六书”。⒊《尚书》的六种文体。汉 孔安国《尚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书》之体例有六:曰典,曰謨,曰训,曰誥,曰誓,曰命,是称六体。”@
    • 15.
      凌云阁释义:凌烟阁 的别称。唐 顾况《萧郸草书歌》:“若把君书比 仲将,不知谁在 凌云阁。”《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他年名上 凌云阁,岂羡当时万户侯。”
    • 16.
      划拉释义:⒈擦拭;掸扫。 ⒉寻觅;搜罗捞取。⒊潦草书写。
    • 17.
      十七帖释义:草书法帖名。
    • 18.
      十体释义:⒈指十种文体。 唐 陆龟蒙《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诗:“吾祖仗才力,革车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场麾……十体免负赘,百家咸起痿。”明 杨慎《文赋列十体》:“分文之十体,各以四字尽之,可谓妙矣。”⒉指书法的十体。唐 张怀瓘 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⒊指书法的十体。唐 唐元度 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⒋指十种诗体。唐 元稹 于 元和 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
    • 19.
      古法释义:⒈旧法;古代刑法律令。《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吴王 前有太子之郄,诈称病不朝,於古法当诛。”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邦昌 在古法当诛,今贷与之生足矣。”⒉古代法度规范。《汉书·诸侯王表》:“姗笑三代,盪灭古法。”晋 陶潜《桃花源》诗:“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製。”唐 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楚 僧 怀素 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餘。”宋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餘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⒊传统的法术或方法。宋 陈师道《五言贺雨》诗:“引咎青章设,为坛古法修。”鲁迅
    • 20.
      喜寿释义:七十七岁的雅称。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得此名。

草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台二妙释义:晋 卫瓘 与 索靖 俱善草书,瓘 为尚书令,靖 为尚书郎,时人号为“一臺二妙”。 见《晋书·卫瓘传》。后用以泛称同官而俱负时名之二人。
    • 2.
      一笔书释义:指汉字草书。草书体势似一笔写成,故称。
    • 3.
      丁真楷草释义:丁:丁觇;楷:智楷。丁觇的隶书,智楷的草书。赞美人的书法好。
    • 4.
      丁真永草释义:南朝 梁 丁觇 善隶书,南朝 陈 智永 善草书,当时人称“丁 真 永 草”。
    • 5.
      三反释义:⒈三个来回。 汉 班固《白虎通·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⒉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论》“王肃 亮直多闻”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刘寔 以为 肃 方於事上,而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卞望之 云:‘郗公 体中有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较,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三:“东坡 题 鲁直 草书《尔雅》后云:‘鲁直 以真实心出游戏法,以平等
    • 6.
      三真六草释义:南朝 梁 王志 排行三,善真书;王彬 排行六,善草书。二人之书,时称“三真六草”。
    • 7.
      书帖释义:⒈书写简帖。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昔者 吴 人 张旭 善草书书帖,数尝於 鄴县 见 公孙大娘 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⒉指书札、柬帖。唐 温庭筠《洞户二十二韵》:“画图惊走兽,书帖得来禽。”曾益 等注:“唐 李绰《尚书故实》:‘王内史 书帖中有与 蜀郡 太守书,求樱桃来禽,日给藤子。’”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元丰 中,王荆公 居 半山,好观佛书,每以故金漆版代书帖与朋儕往来者。”《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同年偶翻桌上书帖,看见了这封家书,写得好笑,故意朗诵起来。”梁斌《
    • 8.
      二妙释义: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 晋 卫瓘、索靖。《晋书·卫瓘传》:“瓘 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 敦煌 索靖 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臺二妙’。”(2)指 唐 韦维、宋之问。《新唐书·韦维传》:“﹝ 韦维 ﹞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 宋之问 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 宋 艾淑、陈容。元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 艾淑 ﹞善画竹,与 陈所翁 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 金 段克己 段成己《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金 段克己 段成己 诗集也……初,克己 成己
    • 9.
      二王帖释义:晋 王羲之、献之 父子的行草书帖。
    • 10.
      五云体释义:亦称“五朵云”。 指 唐 韦陟 用草书署名的字体。
    • 11.
      五体释义:⒈指《春秋》记述史事隐寓褒贬的五种手法。⒉指汉字五种字体。篆书、八分书、真书、行书、草书。⒊指汉字五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⒋指四肢及头。
    • 12.
      今草释义:草书的一种。由章草结合楷法发展而成的草体。相传为东汉张芝所创,六朝时为与章草区别,故称为今草。
    • 13.
      俊拔释义:卓异出众。唐 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宋史·陈宜中传》:“少甚贫,而性特俊拔。”清 顾炎武《赠顾推官咸正》诗:“如君俊拔才,久宜侍金闺。”
    • 14.
      六体释义:⒈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 张怀瓘 有《六体论》。⒉指六书。《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唐 贾公彦 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参见“六书”。⒊《尚书》的六种文体。汉 孔安国《尚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书》之体例有六:曰典,曰謨,曰训,曰誥,曰誓,曰命,是称六体。”@
    • 15.
      凌云阁释义:凌烟阁 的别称。唐 顾况《萧郸草书歌》:“若把君书比 仲将,不知谁在 凌云阁。”《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他年名上 凌云阁,岂羡当时万户侯。”
    • 16.
      划拉释义:⒈擦拭;掸扫。 ⒉寻觅;搜罗捞取。⒊潦草书写。
    • 17.
      十七帖释义:草书法帖名。
    • 18.
      十体释义:⒈指十种文体。 唐 陆龟蒙《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诗:“吾祖仗才力,革车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场麾……十体免负赘,百家咸起痿。”明 杨慎《文赋列十体》:“分文之十体,各以四字尽之,可谓妙矣。”⒉指书法的十体。唐 张怀瓘 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⒊指书法的十体。唐 唐元度 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⒋指十种诗体。唐 元稹 于 元和 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
    • 19.
      古法释义:⒈旧法;古代刑法律令。《史记·吴王濞列传》:“今 吴王 前有太子之郄,诈称病不朝,於古法当诛。”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邦昌 在古法当诛,今贷与之生足矣。”⒉古代法度规范。《汉书·诸侯王表》:“姗笑三代,盪灭古法。”晋 陶潜《桃花源》诗:“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製。”唐 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楚 僧 怀素 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餘。”宋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餘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⒊传统的法术或方法。宋 陈师道《五言贺雨》诗:“引咎青章设,为坛古法修。”鲁迅
    • 20.
      喜寿释义:七十七岁的雅称。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得此名。

草书造句

1.于右老的草书,笔力柔中带劲,有力透纸背之感。

2.爷爷爱好书法,尤其擅长草书

3.你写的草书我们看不懂。

4.唐代张旭的草书棒极了。

5.这篇草书写得真是龙飞凤舞,气势非凡。

6.他的草书龙飞凤舞,令人叫绝!

7.他写的草书龙飞凤舞,不愧是位书法名家。

8.那幅龙飞凤舞的草书,真是出色惊人!

草书(cao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草书是什么意思 草书读音 怎么读 草书,拼音是cǎo shū,草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草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