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形 [qǔ xíng]
1. 不直的迹象。指行为不轨。
曲形 引证解释
⒈ 不直的迹象。指行为不轨。
引《北史·魏清河王怿传》:“懌 因侍宴,酒酣,乃谓 肇 曰:‘……今君曲形见矣,恐復终成乱阶。’”
曲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奇释义:⒈唐宋时期的短篇小说。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⒉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每本一般分四五十出。一出戏中可用不同宫调的曲牌,也可以换韵,曲词中间夹有念白。登场的角色都可以唱,有时是二人对唱、轮唱,或数人齐唱。伴奏以管乐为主,词少腔多,节奏舒缓。⒊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⒋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中一种长篇故事诗。
- 2.
南杂剧释义:明 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戏曲形式。 在一个剧本内兼用南北曲或专用南曲。类似短的传奇,但仍称为杂剧。戏曲史上称之为南杂剧,以别于 元 杂剧。
- 3.
戏曲释义:中国各种传统戏剧形式的统称。表演上以唱、念、做、打、舞并重为其主要特点。从宋代起已有完整的戏曲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余种。
- 4.
方麴释义:⒈竹织方扇。 多用以障面。《北史·杨愔传》:“后有选人 鲁漫汉,自言猥贱,独不见识。愔 曰:‘卿前在 元子思 坊骑秃尾草驴,经见我不下,以方麴鄣面,我何不识卿?’漫汉 惊服。”明 杨慎《丹铅总录·物用·方麯》:“《北史·杨愔传》‘以方麯障面’,读者不解‘方麯’为何语。按《説文》作筁,蚕薄也……《方言》‘薄谓之曲’,此云‘方麯障面’,盖竹织方扇也。”一说方曲形如饼而四棱,以木为之,亦团扇之类。见 清 褚人穫《坚瓠秘集·扇》。⒉曲霉的一种。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笨麴并酒》:“作白醪酒法:用方麴五斤,细剉,以
- 5.
曲录床释义:僧家用的禅床。因刻木成屈曲形为之,故名。
- 6.
曲盝释义:曲形的食品盒。
- 7.
杂剧释义:多指元杂剧。元代的戏曲形式。元初时兴起于北方。结构上通常是一本四折,有时在开头或折与折中间加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套曲子,一韵到底,曲词中间夹有念白。全剧由正末(男主角)或正旦(女主角)一人主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剧本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字韵用中原音韵,音乐用北曲,伴奏以弦乐为主,字多腔少,节奏急促。明清杂剧,每本折数不定。
- 8.
纬编释义:纬编是以一根或若干根纱线同时沿着织物的横向,循序地由织针形成线圈,并在纵向相互串套成为纬编针织物。 纬编可分为单面和双面两类。纬编:纬向运行的纱线逐段上下弯曲形成线圈,依次穿入上一纱线形成的线圈,循环绕结成布的织造方法。
- 9.
角椅释义:⒈一种适用于角隅的椅子或书桌的椅子。 ⒉一种座位的一角装有曲形或角形靠背,并从每边向另一椅角伸展的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