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草莽 草莽的意思
cǎomǎng

草莽

简体草莽
繁体
拼音cǎo mǎng
注音ㄘㄠˇ ㄇㄤ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ǎo,(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组词】: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组词】:草料。柴草。稻草。(3) 粗糙,不细致。【例句】:草率(shuài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组词】: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组词】: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组词】:草野。草莽。草寇。草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组词】:草鸡。

mǎng,(1) 草,密生的草。【组词】:莽原。草莽。(2) 广大,辽阔。【组词】:莽苍。莽莽(a.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b.形容草木茂盛)。(3) 古书上指一种短节竹。(4) 粗鲁,冒失。【组词】:莽汉。莽撞。鲁莽。(5) 姓。

基本含义

指平民百姓、底层人士。

草莽的意思

草莽 [cǎo mǎng]

1. 丛生的杂草。

零落同草莽。——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 a thick growth of grass; ]

2. 偏僻的乡间;落后愚昧之地。

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吕氏春秋·慎行论》
身居草莽。

[ wildness; uncultivated land; ]

草莽 引证解释

⒈ 草丛。亦指草木丛生的荒原。

《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 熊绎 辟在 荆山,篳路蓝缕以处草莽。”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燕、赵、青、齐 之野皆成草莽。”
清 唐甄 《潜书·恤孤》:“婴儿之委於草莽者,不知其数矣。”
曹禺 《原野》第三幕:“隐约看出眼前昏雾里是多少年前磨场的废墟,小圆场生满半人高的白蒿,笨重的盘磨衰颓地睡在草莽上。”

⒉ 草野;民间。与“朝廷”、“廊庙”相对。

《孟子·万章下》:“孟子 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赵岐 注:“民会於市,故曰市井之臣;在野居之曰草莽之臣。”
宋 欧阳修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岂若 常夫子,一瓢安陋巷。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
明 方孝孺 《后乐斋记》:“伊尹 在草莽而思致其君於 唐 虞,非为夸大之论也,道当尔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不过,我所部将帅,都是出身草莽,我一离开,他们就会互相吞并,大业更无望了。”

⒊ 比喻平庸,轻贱。常用作谦辞。

《红楼梦》第三三回:“那 琪官 现是 忠顺王爷 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莽,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於我!”

⒋ 指平庸、轻贱的人。

明 宋濂 《故资善大夫方公神道碑铭》:“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絶於天地?”


国语词典

草莽 [cǎo mǎng]

⒈ 田野、草野。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二:「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唐·戴叔伦〈和河南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诗:「草莽人烟少,风波水驿长。」

草泽 草野

⒉ 退居乡野,而不做官。

《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
唐·李颀〈送陈章甫〉诗:「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⒊ 比喻盗贼。

如:「草莽流寇」。


草莽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草泽释义:⒈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深山草泽。 ⒉旧指民间:草泽医生。匿迹草泽。
    • 2.
      草野释义:旧时指民间:草野小民。

草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丕构释义:犹大业。《新唐书·刘蕡传》:“朕顾唯昧道,祗荷丕构,奉若謨训,不敢怠荒。”《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上》:“鄂王 轻捨宗祧,不克负荷,洪基大宝,危若缀旒,须立长君,以绍丕构。”《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朕嗣服丕构,君临万邦,失守宗祧,越在草莽。”胡三省 注:“丕,大也。构,立屋也。《书·大誥》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丕构之语本诸此。”
    • 2.
      丛丛释义:形容人或物聚集的样子。 五代 齐己《闻落叶》诗:“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清 龚自珍《京师悦生堂刻石》:“若夫草莽市井之人,丛丛而蝨蝨,不出於 黄 炎,其先未尝有得姓受氏之荣也。”
    • 3.
      伏莽释义:《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 4.
      吟讽释义:⒈作诗。 亦谓作诗讽刺。《宋书·袁粲传》:“好饮酒,善吟讽,独酌园庭,以此自适。”唐 韩偓《<香奁集>序》:“大道入关,緗帙都坠,迁徙不常厥居,求生草莽之中,岂復以吟讽为意?”宋 刘克庄《和南塘食荔叹》:“在昔 唐 家充岁贡,吟讽何止 杜陵翁。”⒉谓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南史·王筠传》:“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二》:“此皆流丽有情致,可吟讽也。”清 陈裴之《香畹楼忆语》:“姬独举《雪
    • 5.
      坐草释义:⒈妇女临产;分娩。⒉谓伏于草莽,伺机抢劫。
    • 6.
      夔一足释义:《吕氏春秋·察传》:“鲁哀公 问於 孔子 曰:‘乐正 夔,一足,信乎?’孔子 曰:‘昔者 舜 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 重黎 举 夔 於草莽之中而进之,舜 以为乐正。
    • 7.
      宅者释义:古代指退休家居的官员。《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莽之臣。”郑玄 注:“宅者,谓致仕者去官而居宅。”贾公彦 疏:“自称於君,以其致仕不在,故指宅而言,故曰宅者,谓致仕者也。”
    • 8.
      寡大夫释义:古代卿大夫出使,其随从者对主国谦称之为寡大夫。 《仪礼·士相见礼》:“非以君命使,则不称寡大夫。”《左传·昭公元年》:“若野赐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诸卿也。”
    • 9.
      山草释义:⒈山中的草。 ⒉犹言山野草莽。借指在野未仕。
    • 10.
      山薮释义:⒈山深林密的地方。《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汉 马融《广成颂》:“乃储精山藪,歷思河泽。”明 刘基《郁离子·枸橼》:“鸟兽以山藪为家,而豢养於樊笼之中,非其情也。”⒉山林与湖泽。《后汉书·梁冀传》:“多拓林苑,禁同王家,包含山藪,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大雅含弘,量苞山藪。”张铣 注:“言量度广远,可以苞括山藪。”⒊犹言山野草莽。与“朝廷”、“廊庙”相对。《后汉书·谢弼传》:“臣山藪顽闇,未达国典。”《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既已西渡,尽封
    • 11.
      折俎释义:⒈古代祭祀、宴会时,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 俎,盛牺牲的礼器。《仪礼·乡饮酒礼》:“宾升自西方,乃设折俎。”贾公彦 疏:“凡解牲体之法,有全烝其豚。解为二十体,体解即此折俎是也。”《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徵圣》:“宋 置折俎,以多文举礼。”⒉引申为参与国家大典。唐 毛杰《与卢藏用书》:“杰 时在草莽,运厄穷愁,思折俎而无因,嗟扫门而不逮。”
    • 12.
      梗莽释义:荆棘草莽。
    • 13.
      沈沦释义:⒈亦作“沉沦”。 埋没。汉 刘向《九叹·愍命》:“或沉沦其无所达兮,或清激其无所通。”《后汉书·孟尝传》:“而沉沦草莽,好爵莫及,廊庙之宝,弃於沟渠。”宋 司马光《华星篇》:“丰城 古剑沉沦久,匣中夜半双龙吼。”⒉指埋没不遇的贤士。唐 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宋 曾巩《赠张济》诗:“忆初 兰渚 访沉沦,一亩萧然里舍贫。”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不知名》:“忽闻天子访沉沦,万里怀书西入 秦。”清 吴伟业《题徐文在西佘山庄》诗:“始知 萧相 计,留此待沉沦。”@
    • 14.
      濈湿释义:谓角聚集,耳摇动。形容牛羊多。语本《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明 归有光《褚隐君墓碣》:“草莽广荐,羊牛濈湿。”
    • 15.
      瀍洛释义:瀍水 和 洛水 的并称。洛阳 为 东周、东汉、魏、晋 等朝都城(今 河南省 洛阳市,地处 瀍水 两岸、洛水 之北)。故多以二水连称谓其地。《艺文类聚》卷九引 晋 张载《濛汜池赋》:“激 通渠 于千金,承 瀍 洛 之长川。”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天地板荡,左带沸脣,乘间电发,遂覆 瀍洛,倾五都。”明 唐顺之《读<春秋>》:“幽 弑而 平 徙 岐 丰 之地,委为草莽 瀍 洛 之外,声教阻絶。”
    • 16.
      磐磨释义:大石磨。曹禺《原野》第三幕:“小园场生满半人高的白蒿,笨重的磐磨衰颓地睡在草莽上。”
    • 17.
      绿萌释义:象征刚勇、强横、猛烈、暴躁等性格、草莽英雄。 如程咬金、青面虎等。
    • 18.
      茇舍释义:⒈言军队芟除草莽,即于野地宿息。 《周礼·夏官·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郑玄 注:“茇舍,草止之也。军有草止之法。”唐 苏晋《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算车申夏政,茇舍启戎田。”⒉指草屋。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鄂 营昔皆茇舍,今始易以瓦屋。”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十:“顷僦数椽茇舍於 无锡。”⒊犹跋涉。王闿运《胡公祠碑》:“勤劳茇舍,靡有定处,在官七年,六年于外。”章炳麟《哀山东赋》:“昔余茇舍此都兮,楼櫓鬱其駔庄。”
    • 19.
      草莱释义:⒈犹草莽。杂生的草。《南史·孔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翦。”宋 叶适《代人上书》:“夺农人牛具,犁伐之地,草莱随长。”清 周亮工《介寿以胡彦远见慰札子相示却寄》诗:“一亩田中尽草莱,旅堂经岁不曾开。”⒉指荒芜之地。《管子·七臣七主》:“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章炳麟《訄书·定版籍》:“凡草莱,初闢而为露田园池者,多连阡陌,虽不躬耕,得特专利五十年,期尽而鬻之,程以十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四章:“只要两三年内 宛 洛 稍得安定,人民来归,草莱渐开,人怀保家之心,士无饥馁之忧,则中原大局可定,宛
    • 20.
      草莽之臣释义:草莽:草野,草丛。 指草野间未作官的人。
草莽是什么意思 草莽读音 怎么读 草莽,拼音是cǎo mǎng,草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草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