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参 [zhāo cān]
1. 佛教语。谓寺院中的早课、晨参。
朝参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寺院中的早课、晨参。
引《百丈清规》卷八引 宋 杨亿 《<古清规>序》:“闔院大众,朝参夕聚。”
⒉ 古代百官上朝参拜君主。
引唐 杜甫 《重过何氏》诗之四:“颇怪朝参懒,应耽野趣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先君言,旧制,朝参,拜舞而已, 政和 以后,增以喏。”
明 薛蕙 《送周子贤按贵州》诗:“安危廷諍地,迟子促朝参。”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煨芋梦》:“朝参倒持手版, 蕙香 顾之一笑, 王母 谓其情动於中,故罚至此,俾执贱役。”
朝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参释义:封建时代某些官员在初一、十五两日朝参,称为“两参”。
- 2.
九参释义:⒈一月朝参九次。⒉指九参官。
- 3.
九参官释义:唐 时三品以上的武官,一月朝参九次,故称。
- 4.
六参释义:谓一月朝参六次。
- 5.
六参官释义:唐 时武官五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宋 时百司朝官以上,均五日一朝,一月六次朝参,号“六参官”。 参阅 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宋史·礼志十九》。
- 6.
参候释义:⒈观察验证。《后汉书·郎顗传》:“时卒有暴风,宗 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候,果如其言。”《魏书·律历志上》:“然天道盈虚,岂曰必协,要须参候是非,乃可施用。”⒉谓问候尊长。《周书·尉迟迥传》:“大长公主年高多病,迥 往在京师,每退朝参候起居,忧悴形於容色。”宋 曾巩《到亳州与南京张宣徽启》:“始敢通牋记参候之礼,庶几将心诚饥渴之勤。”
- 7.
参朝释义:入朝参见帝王。《旧唐书·太宗纪上》:“内外文武羣官年高致仕、抗表去职者,参朝之日,宜在本品见任之上。”
- 8.
外朝释义:⒈周制天子、诸侯处理朝政之所。对内朝而言。⒉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 9.
廊下食释义:即廊餐。宋 王溥《唐会要·廊下食》:“贞观 四年十二月詔,所司于外廊置食一顿。”宋 王溥《唐会要·廊下食》:“贞元 二年九月,举故事,置武班朝参,其廊下食等,亦宜加给。”参见“廊餐”。
- 10.
放朝释义:⒈凡盛暑、雨雪、泥潦,酌免群臣朝参,谓之“放朝”。本 唐 制,后朝因之。唐 白居易《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归骑纷纷下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旧唐书·文宗纪论》:“朕欲与卿等每日相见,其輟朝、放朝,用双日可也。”明 李东阳《早朝遇雨途中即事》诗:“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櫛。”参阅 宋 王溥《唐会要·朔望朝参》。⒉谓群臣朝参毕退朝。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⒊谓让群臣入朝朝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臣闻朝廷之仪
- 11.
散参释义:无固定职务而预朝参的散官。
- 12.
日参释义:每天上朝参拜。
- 13.
旦表释义:封建时代在外的帅守监司,每月初一向皇帝上起居表,以代替朝参,谓之“旦表”。
- 14.
早参释义:⒈早晨朝参。 《宋史·礼志十九》:“乾德 六年九月,始以旬假日御 讲武殿,近臣但赴早参。”⒉佛教语。早晨升堂参禅。宋 睦庵《祖庭事苑·杂志·小参》:“禪门詰旦升堂,谓之早参;日晡念诵,谓之晚参。”
- 15.
早朝释义:⒈早晨;早上。⒉指早饭。⒊早上朝会或朝参。
- 16.
昕谒释义:谓臣下朝参天子。
- 17.
晨趋释义:清早趋行。 谓朝参。
- 18.
朔参官释义:能在朔日(旧历每月初一)朝参的官员。
- 19.
望参官释义:能在望日(旧历每月十五日)朝参的官员。
- 20.
朝参释义:⒈佛教语。谓寺院中的早课、晨参。⒉古代百官上朝参拜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