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事端 事端的意思
shìduān

事端

简体事端
繁体
拼音shì duān
注音ㄕˋ ㄉㄨ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组词】:事情。事件。事业。(2) 变故。【例句】: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3) 职业。【例句】:谋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例句】:你走吧,没你的事了。(5) 办法。【例句】: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组词】:不事生产。无所事事。(7) 服侍。【组词】:事父母。

duān,(1) 正,不歪斜。【例句】:端正(①事物不歪斜;②正派,正确;③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2) 正派,正直。【组词】:端方。端直。端重(zhòng )。品行不端。(3) 事物的一头。【例句】:端的(dì)(①事情的经过,底细;②的确,果然;③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4) 用手很平正地拿。【组词】: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5) 姓。

基本含义

指事情的发生、事态的发展或问题的产生。

事端的意思

事端 [shì duān]

1. 原泛指事情或事情的开端,现指事故或纠纷。

制造事端。

[disturbance;]

事端 引证解释

⒈ 事情的原由;事情的真相。

《史记·周本纪》:“不若令卒为 周 城,以匿事端。”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早来略陈事端,众必不晓不信,明公试为详酌。”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露出事端,彼此不便。”

⒉ 纠纷;乱子。

《晋书·后妃传上·文明王皇后》:“会(钟会 )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每纵酒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颇生事端。”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因为先前为了这一类职衔,吃苦不少,而且甚至于由此发生事端,所以现在要回避了。”

⒊ 事情,事体。

清 李鸿章 《复醇亲王论铁路》:“惟是事端宏大,创始宜慎。”


国语词典

事端 [shì duān]

⒈ 事情的真相。

《史记·卷四·周本纪》:「今王使卒之周,诸侯皆生心,后举事且不信。不若令卒为周城,以匿事端。」

⒉ 事故、纠纷。

《三国演义·第一六回》:「都是你夺他马匹,惹起事端!如今马匹在何处?」
《西游记·第五回》:「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


事端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纠纷释义:争执的事情:调解纠纷。
    • 2.
      争端释义:引起争执的事由:国际争端。 消除争端。

事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波释义:⒈一浪。 亦以喻事端变化。⒉借指一水。
    • 2.
      一篑之衅释义:衅:事端,征兆。 比喻极小的事端。
    • 3.
      万事皆休释义:什么事端都没有。
    • 4.
      万事全休释义:休:完结。指一切事情全都完结了。形容悲观失望,不想再有所作为。也表示什么事端都没有。
    • 5.
      乘风兴浪释义:比喻趁机挑起事端。
    • 6.
      事端释义:事故;纠纷:制造事端。挑起事端。
    • 7.
      众诸释义:⒈许多;各种。 ⒉指许多事情或事端。
    • 8.
      伪端释义:诈伪的事端。
    • 9.
      作浪兴风释义:掀起风浪。比喻制造事端。
    • 10.
      作衅释义:制造事端。
    • 11.
      借事生端释义:以某事为借口而制造事端。
    • 12.
      借端生事释义:端:事端。以某种事由为借口,制造纠纷,惹事生非。
    • 13.
      全身而退释义:指为了保全自己,主动地退出曾经与自己有关的事件,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能够毫无牵挂地抽身而去。全身:保全自身。退:退出事端。
    • 14.
      兴事释义:⒈兴建政事。 《书·益稷》:“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孔颖达 疏:“率领臣下为起政治之事。”⒉指兴建土木之事。《礼记·王制》:“司空执度度地……量地远近,兴事任力。”郑玄 注:“事谓筑邑庐宿市也。”《史记·河渠书》:“而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⒊引起事端。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变故百出,皆由用兵。至於兴事首议之人,冥謫尤重。”
    • 15.
      兴波释义:激起波澜。比喻制造事端,引起纷争。
    • 16.
      兴风作浪释义:比喻制造事端,煽动别人起来捣乱。
    • 17.
      兵端释义:导致战争的事端。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引 宋 谢枋得《江东运司策问》:“兵端不可妄开,国事不可再误。”《明史·外国传一·朝鲜》:“三十年十一月,昖 言 倭 使频来要挟和款,兵端渐露,乞选将率兵,督同本国训练修防。”
    • 18.
      冠绅释义:⒈比喻仕宦。宋 叶适《致政朝请郎叶公圹志》:“味山野之乐而远市朝,服臺笠以忘冠绅焉。”明 王錡《寓圃杂记》卷下:“每至冠绅与故人之家,留必数日而復反。”⒉戴帽束带。《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襄敏 不知事端,分付忙排香案迎接,自己冠绅袍笏,俯伏听旨。”
    • 19.
      别生枝节释义: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烦。
    • 20.
      变衅释义:发生变乱的事端或征兆。

事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波释义:⒈一浪。 亦以喻事端变化。⒉借指一水。
    • 2.
      一篑之衅释义:衅:事端,征兆。 比喻极小的事端。
    • 3.
      万事皆休释义:什么事端都没有。
    • 4.
      万事全休释义:休:完结。指一切事情全都完结了。形容悲观失望,不想再有所作为。也表示什么事端都没有。
    • 5.
      乘风兴浪释义:比喻趁机挑起事端。
    • 6.
      事端释义:事故;纠纷:制造事端。挑起事端。
    • 7.
      众诸释义:⒈许多;各种。 ⒉指许多事情或事端。
    • 8.
      伪端释义:诈伪的事端。
    • 9.
      作浪兴风释义:掀起风浪。比喻制造事端。
    • 10.
      作衅释义:制造事端。
    • 11.
      借事生端释义:以某事为借口而制造事端。
    • 12.
      借端生事释义:端:事端。以某种事由为借口,制造纠纷,惹事生非。
    • 13.
      全身而退释义:指为了保全自己,主动地退出曾经与自己有关的事件,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能够毫无牵挂地抽身而去。全身:保全自身。退:退出事端。
    • 14.
      兴事释义:⒈兴建政事。 《书·益稷》:“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孔颖达 疏:“率领臣下为起政治之事。”⒉指兴建土木之事。《礼记·王制》:“司空执度度地……量地远近,兴事任力。”郑玄 注:“事谓筑邑庐宿市也。”《史记·河渠书》:“而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⒊引起事端。宋 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变故百出,皆由用兵。至於兴事首议之人,冥謫尤重。”
    • 15.
      兴波释义:激起波澜。比喻制造事端,引起纷争。
    • 16.
      兴风作浪释义:比喻制造事端,煽动别人起来捣乱。
    • 17.
      兵端释义:导致战争的事端。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引 宋 谢枋得《江东运司策问》:“兵端不可妄开,国事不可再误。”《明史·外国传一·朝鲜》:“三十年十一月,昖 言 倭 使频来要挟和款,兵端渐露,乞选将率兵,督同本国训练修防。”
    • 18.
      冠绅释义:⒈比喻仕宦。宋 叶适《致政朝请郎叶公圹志》:“味山野之乐而远市朝,服臺笠以忘冠绅焉。”明 王錡《寓圃杂记》卷下:“每至冠绅与故人之家,留必数日而復反。”⒉戴帽束带。《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襄敏 不知事端,分付忙排香案迎接,自己冠绅袍笏,俯伏听旨。”
    • 19.
      别生枝节释义: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烦。
    • 20.
      变衅释义:发生变乱的事端或征兆。

事端造句

1.坏人故意挑起事端,制造纷乱,以便混水摸鱼。

2.他利用工作之便,上窜下跳,制造事端,想从中渔利。

3.这些年轻人血气方刚,常喜欢逞匹夫之勇,滋生事端

4.小王无中生有地捏造事端来影响我和她之间的团结。

5.坏人利用群众对领导的不满煽风点火,制造事端

6.原本是件单纯的事,没想到节外生枝,惹出许多事端

7.这几个青年整天呆在一起,言不及义,好为事端,早晚要惹祸!

8.敌人经常造谣惑众;制造事端;我们要及时地加以揭露。

9.停战协议墨迹未干,双方又挑起新的事端

10.我个人觉得你的这段感情会遇到困难,开始就有这样的事端不是一个好兆头。

11.那些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故意挑起事端的人,必将是玩火自焚。

事端(shid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事端是什么意思 事端读音 怎么读 事端,拼音是shì duān,事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事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