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熊虎 熊虎的意思
xióng

熊虎

简体熊虎
繁体
拼音xióng hǔ
注音ㄒㄩㄥˊ ㄏ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óng,(1) 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例句】:狗熊(即“黑熊”)。熊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熊胆(熊的胆,可入药)。熊包(喻无能的人,废物)。(2) 方言,指斥责。【例句】:挨了一顿熊。(3) 姓。

hǔ,(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组词】: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2) 勇猛、威武。【组词】: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3) 古同“唬”,威吓。(4) 古同“琥”,琥珀。

基本含义

形容人勇猛强悍,威武雄壮。

熊虎的意思

熊虎 [xióng hǔ]

1. 熊与虎。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比喻凶猛,勇猛。借喻勇猛的将士。

熊虎 引证解释

⒈ 熊与虎。

汉 张衡 《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嶸,美类不处,熊虎是生。”

⒉ 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

《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仇兆鳌 注:“熊虎,将士之旗。”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

⒊ 比喻凶猛,勇猛。

《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 若敖氏 矣。”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 以梟雄之姿,而有 关羽、张飞 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瑜 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 干 曰:‘真熊虎之士也。’”

⒋ 借喻勇猛的将士。

汉 陈琳 《武军赋》:“衝钩竞进,熊虎争先。”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帝曰将军,整尔熊虎,赫赫明明,皇舆出祖。”
《北齐书·文襄帝纪》:“扬旌北讨,熊虎齐奋,克復中原。”


国语词典

熊虎 [xióng hǔ]

⒈ 熊和虎。

汉·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
三国魏·阮籍〈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嵘,美类不处,熊虎是生。」

⒉ 形容勇猛。

《左传·宣公十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
《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⒊ 比喻勇猛善战的将士。

晋·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帝曰将军,整尔熊虎,赫赫明明,皇舆出祖。」
《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扬旌北讨,熊虎齐奋,克复中原。」

⒋ 古代旗帜常以熊、虎为图案,后亦引申指旗帜。

《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
唐·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熊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淮释义:⒈宋 熙宁 后分 淮南路 为东、西二路,简称 淮东、淮西,后合称其地为“两淮”。 《宋史·地理志一》:“高宗 苍黄渡 江,驻蹕 吴会,中原、陕右 尽入於 金,东画长 淮,西割 商 秦 之半,以 散关 为界。其所存者 两浙 两淮 …… 广西 十五路而已。”《元史·世祖纪十二》:“﹝ 至元 二十五年正月﹞己酉,詔 中兴、西凉 无得沮坏河渠,两淮 两浙 无得沮坏岁课。”元 吴莱《风雨渡扬子江》诗:“三楚 畸民类鱼鱉,两淮 大将犹熊虎。”⒉指今 江苏省 长江 以北 淮河 南北的大部地区。明 王鏊《震泽长语·食货》
    • 2.
      云旗释义:⒈亦作“云旂”。⒉画有熊虎图案的大旗。
    • 3.
      嚼啮释义:⒈咬啮。 《宣和遗事》前集:“崇寧 五年夏,解州 有蛟在 盐池 作祟,布炁十餘里,人畜在炁中者,輒皆嚼嚙,伤人甚众。”⒉嚼齧:咬啮。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于其远险……熊虎是生。故人民被害嚼啮。”唐 杜甫《哀江头》诗:“輦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一本作“噍啮”、“嚼囓”。唐 韩愈《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
    • 4.
      嚼齧释义:咬啮。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于其远险……熊虎是生。故人民被害嚼啮。”唐 杜甫《哀江头》诗:“輦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一本作“噍啮”、“嚼囓”。唐 韩愈《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用其韵》:“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
    • 5.
      杂帛释义:⒈用色丝织就的丝织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赐告治病,牛酒杂帛。”《汉书·孔光传》:“光 年七十,元始 五年薨。莽 白太后,使九卿策赠以太师 博山侯 印綬,赐乘舆秘器,金钱杂帛。”⒉古代旗帜上杂色的装饰物。《周礼·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孙诒让 正义:“杂帛者,縿斿异色,犹《士冠礼》之杂裳,皆取不专属一色之义。”
    • 6.
      熊旗释义:⒈以熊虎为徽识的旗。⒉熊旂:即熊旗。
    • 7.
      熊武释义:熊虎。 古代旗饰。
    • 8.
      熊虎释义:⒈熊与虎。 汉 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嶸,美类不处,熊虎是生。”⒉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仇兆鳌 注:“熊虎,将士之旗。”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⒊比喻凶猛,勇猛。《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 若敖氏 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 9.
      熊虎士释义:熊虎士喻勇武之人。
    • 10.
      非池中物释义:像蛟龙一样,不是生活在池塘中的小动物。 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熊虎(xiong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熊虎是什么意思 熊虎读音 怎么读 熊虎,拼音是xióng hǔ,熊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熊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