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 [diāo bǎn]
1. 为印刷而刻版。
英[cut blocks for painting; wood block for printing;]
国语词典
雕版 [diāo bǎn]
⒈ 在木板上刻画文字或图像,用以印刷。参见「雕版印刷」条。
雕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付梓之际释义:书籍刊印的时候。 古时雕版刻书以梓木为上,后因称书籍刊印为“付梓”。
- 2.
剞劂释义:⒈雕刻用的曲刀。⒉雕版;刻书。劂(jué)。
- 3.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释义:近代第一个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雕版印刷。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全部赠阅。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
- 4.
市册释义:指古籍中的坊间刻本。清 姚鼐《孙渊如观察万卷归装图》诗:“自兴雕版易钞胥,市册虽多乱鲁鱼。”
- 5.
拱花释义:我国早期一种不着墨的雕版印刷方法。以凸出的线条来表现花纹,衬托画中的行云流水、花卉虫鱼,使画面更富神韵。刘国钧《中国的印刷》五:“1644年,他(胡正言)又兼用餖版和拱花两法印刷了《十竹斋笺谱》,不但色彩鲜明,而且云纹水波都一一凸现在纸面。”
- 6.
木口雕刻释义:木刻艺术的一种。在木的横截面上雕刻。鲁迅《集外集拾遗·<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同是柘木,因锯法两样,而所得的板片,也就不同。顺木纹直锯,如箱板或桌面板的是一种,将木纹横断,如砧板的又是一种。前一种较柔,雕刻之际,可以挥凿自如,但不宜于细密,倘细,是很容易碎裂的。后一种是木丝之端,攒聚起来的板片,所以坚,宜于刻细,这便是‘木口雕刻’……和这相对,在箱板式的板片上所刻的,则谓之‘木面雕刻’。”鲁迅《集外集拾遗·<近代木刻选集>(1)小引》:“一七七一年,﹝ 英国 ﹞以初用木口雕刻,即所谓‘白线雕版法’
- 7.
木灾释义:⒈谓以为料制做器皿是木的不幸。⒉谓浪用木材以雕版印书。犹言祸枣灾梨。
- 8.
枣梨释义:谓雕版印刷。 旧时多用枣木或梨木雕刻书版,故称。
- 9.
梓刻释义:雕版。表示书将印行。
- 10.
翻刻释义:按照原版重新雕版(印刷):翻刻本。 翻刻重印。
- 11.
镌印释义:⒈亦作“鎸印”。 雕版印刷。⒉比喻牢牢记住。
- 12.
青娥殿脚释义:唐 颜师古《大业拾遗记》:“帝御龙舟……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版鏤金檝,号为殿脚女。 ”后因以“青娥殿脚”指挽舟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