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仪 [shàng yí]
1. 唐、五代宫中女官名。
尚仪 引证解释
⒈ 唐、五代 宫中女官名。
引《旧唐书·职官志三》:“尚仪之职,掌礼仪起居,总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之官属。”
⒉ 古代传说中人名。即 常仪。后称为 嫦娥。
引《吕氏春秋·勿躬》:“容成 作历, 羲和 作占日, 尚仪 作占月, 后益 作占岁。”
毕沅 注:“尚仪 即 常仪,古读仪为何,后世遂有 嫦娥 之鄙言。”
尚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仪释义:⒈最高的法则。⒉隆重的礼节。⒊崇尚仪节。上,通“尚”。
- 2.
六尚释义:⒈掌宫廷供奉之官的总称。⒉隋唐始于宫中设女官六尚: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以掌宫掖之政。⒊隋以后中央机构设六部尚书,总称六尚。
- 3.
六局释义:⒈隋 殿内省和 唐 宋 殿中省设置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宋 为尚醖)、尚辇等六局,掌宫廷之供奉。 参阅《隋书·百官志下》、《旧唐书·职官志三》、《宋史·职官志四》。⒉隋 门下省设城门、尚食、尚药、符玺、御府、殿内等六局。门下坊设司经、宫门、内直、典膳、药藏、斋帅等六局。宫内亦增置女官,准尚书省,设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六局。参阅《隋书·百官志下》、《隋书·后妃传序》。⒊宋 代官府贵家置四司六局,掌筵席排设。京师街市有此行业,以供民户雇用。四司为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为果子
- 4.
内尚书释义:唐 五代 宫中女官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统称“六尚书”。因在宫内供职,故称内尚书。
- 5.
占岁释义:⒈观察岁星(即木星)的运行以推算制历。 《吕氏春秋·勿躬》:“羲和 作占日,尚仪 作占月,后益 作占岁。”⒉占卜一年的吉凶。《史记·天官书》:“夫自 汉 之为天数者,星则 唐都,气则 王朔,占岁则 魏鲜。”宋 王安石《寄杨德逢》:“占岁以知子,将勤而后食。”
- 6.
司宾释义:⒈官名。北周 设置。主管对外重大交际礼仪。《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周 遣大将军 昌城公 深 聘於 突厥,司宾 李除、小宾部 贺遂礼 聘於 齐。”胡三省 注:“后周 倣 成周 之制以建官,司宾,盖《周官》大行人之职。”⒉官名。唐 代对鸿胪寺的改称。掌管宾客凶仪之事及册诸蕃。参阅《通典·职官八》。⒊官名。唐 宫内官,属尚仪局,掌宾客朝见等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⒋负责接待宾客。《北齐书·祖珽传》:“时 徐君房 庾信 来聘,名誉甚高,魏朝 闻而重之,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卢元景 之徒并降阶摄职,
- 7.
司籍释义:⒈管理典籍。《文选·班固<答宾戏>》:“刘向 司籍,辨章旧闻。”李善 注引 项岱 曰:“司,主也。籍,书籍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岁借民力,条之於版,《春秋》司籍,即其事也。”范文澜 注:“《左传·昭公十五年》:‘孙伯黶 司 晋 之典籍……’此《春秋》司籍説所本。”唐 刘知几《<史通>序》:“自惟歷事二主,从宦两京,遍居司籍之曹,久处载言之职。”⒉管理簿册。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庶政·育养婴儿》:“后建客堂,两廡各三楹,司籍、出纳、会计之事皆在焉。”⒊唐 代皇宫女官名。属尚仪院,掌四部
- 8.
四司六局释义:⒈宋 代官府贵家设四司六局,为盛大宴会供役。四司指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指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见 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四司六局》、宋 吴自牧《梦粱录·四司六局筵会假赁》。《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四司六局祗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⒉明 代 洪武 初年定内官之制,凡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局二人,总司纪、司言、司簿、司闻四司之事;尚仪局一人,总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之事;尚服局一人,总司宝、司衣、司仗、司饰四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