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实据 实据的意思
shí

实据

简体实据
繁体實據
拼音shí jù
注音ㄕˊ ㄐ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í,(1) 充满。【组词】:实心。充实。虚实。(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组词】:实话。实惠。实际(真实情况)。实践(实行;履行)。实体。实情。实施。实数。实事求是。名实相符。(3) 植物结的果。【组词】:果实。开花结实。(4) 富足。【组词】:殷实。富实。

jù jū,(1) 凭依、倚仗。【组词】:据点。据险固守。(2) 占有。【组词】:窃据。盘据。据为己有。(3)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组词】:字据。证据。单据。论据。契据。言之有据。(4) 按照。【组词】:据实。据称。依据。据事直书。(1) 〔拮据〕见“拮”。

基本含义

真实可靠的证据或事实。

实据的意思

实据 [shí jù]

1. 真实确凿的凭据。

查无实据。

[evidence;]

实据 引证解释

⒈ 确实的证据;确凿的事实。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威逼》:“彼讼师者,揑影摶沙,未可深信,须众証分明,显有实据,然后可拟也。”
清 姚鼐 《泰山道里记序》:“设每邑有篤学好古能游览者,各考纪其地土之实据,以参相校订,则天下地志何患不善!”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牧庵相国》:“公至 晋 访之,皆无实据,某实 董 仇家,故欲倾陷。”


国语词典

实据 [shí jù]

⒈ 确实的证据。

《红楼梦·第四九回》:「你信云儿混说。他的那嘴,有什么实据。」

如:「真凭实据」。


实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乱行释义:⒈乱了行列。《左传·襄公三年》:“晋侯 之弟 扬干 乱行於 曲梁,魏絳 戮其僕。”杜预 注:“行,陈次。”《晋书·天文志中》:“五星 违历错度,而失路盈缩者,为乱行。”唐太宗《采芙蓉》诗:“游鶯无定曲,惊鳧有乱行。”⒉昏乱的行为。《晏子春秋·谏上三》:“外无怨治,内无乱行。”张纯一 校注引 王念孙 云:“内无昏乱之行也。”汉 王充《论衡·书虚》:“用 管仲,故知 桓公 无乱行也。”⒊指胡乱行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石察院 ﹞今见了两生告词,虽然明知其事必实,却是词中没个实证实据,乱行不得。”
    • 2.
      实据释义:确实的证据:真凭实据。
    • 3.
      指实释义:⒈指明实际情况。 ⒉犹实据。⒊核实。指,通“稽”。⒋证实。指,通“稽”。
    • 4.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释义: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 5.
      捉贼见赃释义:脏:偷盗或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 捉盗贼必须看到赃物。指必须要有真凭实据。
    • 6.
      无征释义:⒈没有证明;没有实据。⒉没有征兆或迹象。
    • 7.
      有因释义:⒈有道行。 ⒉有缘故。如: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 8.
      疑人窃履释义:不要随便怀疑他人,要有真凭实据。
    • 9.
      瞎神捣鬼释义:犹言装神弄鬼。 形容没有实据地虚张声势。
    • 10.
      空口无凭释义:只是嘴说而没有真凭实据。
    • 11.
      雠扳释义:亦作“讐扳”。因有仇怨而被诬陷、牵连。清 袁枚《新齐谐·谢铜头》:“数年后,其党以私铸见获,词连 谢某。谢 自以热灰揉瞎双目。到案时,言目瞽已久,讎扳显然,竟得漏网。”《黑籍冤魂》第五回:“我本是安分良民,人家説我私贩鸦片,都是讐扳,没有什么真凭实据。”
    • 12.
      风闻奏事释义:意义:所谓“风闻奏事”,就是举报人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也不署名。出处:宋仁宗“发明”了“风闻奏事”的制度,也就是说谏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

实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乱行释义:⒈乱了行列。《左传·襄公三年》:“晋侯 之弟 扬干 乱行於 曲梁,魏絳 戮其僕。”杜预 注:“行,陈次。”《晋书·天文志中》:“五星 违历错度,而失路盈缩者,为乱行。”唐太宗《采芙蓉》诗:“游鶯无定曲,惊鳧有乱行。”⒉昏乱的行为。《晏子春秋·谏上三》:“外无怨治,内无乱行。”张纯一 校注引 王念孙 云:“内无昏乱之行也。”汉 王充《论衡·书虚》:“用 管仲,故知 桓公 无乱行也。”⒊指胡乱行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石察院 ﹞今见了两生告词,虽然明知其事必实,却是词中没个实证实据,乱行不得。”
    • 2.
      实据释义:确实的证据:真凭实据。
    • 3.
      指实释义:⒈指明实际情况。 ⒉犹实据。⒊核实。指,通“稽”。⒋证实。指,通“稽”。
    • 4.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释义: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 5.
      捉贼见赃释义:脏:偷盗或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 捉盗贼必须看到赃物。指必须要有真凭实据。
    • 6.
      无征释义:⒈没有证明;没有实据。⒉没有征兆或迹象。
    • 7.
      有因释义:⒈有道行。 ⒉有缘故。如: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 8.
      疑人窃履释义:不要随便怀疑他人,要有真凭实据。
    • 9.
      瞎神捣鬼释义:犹言装神弄鬼。 形容没有实据地虚张声势。
    • 10.
      空口无凭释义:只是嘴说而没有真凭实据。
    • 11.
      雠扳释义:亦作“讐扳”。因有仇怨而被诬陷、牵连。清 袁枚《新齐谐·谢铜头》:“数年后,其党以私铸见获,词连 谢某。谢 自以热灰揉瞎双目。到案时,言目瞽已久,讎扳显然,竟得漏网。”《黑籍冤魂》第五回:“我本是安分良民,人家説我私贩鸦片,都是讐扳,没有什么真凭实据。”
    • 12.
      风闻奏事释义:意义:所谓“风闻奏事”,就是举报人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也不署名。出处:宋仁宗“发明”了“风闻奏事”的制度,也就是说谏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

实据造句

1.人常说“捉贼见赃,捉奸见双”,没有真凭实据谁敢给他下结论。

2.你得有真凭实据才能去判断他是否犯罪。

3.这件事,确实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我们只得不了了之。

4.对任何事情下结论都应当先有真凭实据,不能想当然。

5.既然查无实据,那就该把他放了。

6.你说小丽偷了你的表,有真凭实据吗?

7.我知道我们没有掌握他什么犯罪的真凭实据来制服他。

8.若我没有真凭实据,可否向廉政公署举报。

9.他可不是个好对付的人。你要说服他要有真凭实据

10.没有真凭实据的官司一定会输的。

11.做事或调查案件,我们一定要有真凭实据

12.你不要捏造事实,要有真凭实据

13.如果我们不能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就认为他有罪。

14.我没有真凭实据,只有提出道义上的证据。

15.没什么真凭实据,这都是道听途说而已。

16.处理任何案件,都必须有真凭实据

17.在真凭实据面前,他不得不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18.对举报的情况应作仔细调查,查无实据的,不应立案。

19.没有真凭实据,怎能说别人东长西短。

20.要证明这事,得有真凭实据,道听途说是不足为凭的。

实据(shi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实据是什么意思 实据读音 怎么读 实据,拼音是shí jù,实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实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