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说经 说经的意思
shuōjīng

说经

简体说经
繁体說經
拼音shuō jīng
注音ㄕㄨㄛ ㄐㄧ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uō yuè shuì, ◎ 古同“悦”。

jīng jìng,(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组词】:经纱。经线。经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组词】:东经。西经。经度。经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组词】:诗经。易经。经书。经卷。经文。经义。经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黄帝内经。(4) 治理,管理。【组词】:经理。经营。经商。经济。经纪。经天纬地。(5) 通过。【组词】:经过。经历。经验。经手。经办。经年累月。经久不息。(6) 禁受。【组词】:经受。经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组词】:经常。经费。荒诞不经。(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组词】:经脉。经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组词】:已经。曾经。(10) 缢死,上吊。【组词】:自经。(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组词】:月经。经血。(12) 古同“京”,数目。(13) 姓。

基本含义

指模仿佛教僧侣念经的样子,形容人背诵书籍或念诵经文。

说经的意思

说经 [shuō jīng]

1. 讲解儒家的经书。

3. 宋代“说话人”说话类别之一。内容为讲说佛经故事。

说经 引证解释

⒈ 讲解儒家的经书。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著作者为文儒,説经者为世儒。”
《后汉书·儒林传·杨政》:“京师为之语曰:‘説经鏗鏗 杨子行。’教授数百人。”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辨<明史纪事本末>非窃书》:“六朝、唐、宋、元、明,説经者林立。”

⒉ 宋 代“说话人”说话类别之一。内容为讲说佛经故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説经,谓演説佛书。”
《西湖老人繁胜录》:“説经, 长啸和尚、彭道安、陆妙慧、陆妙净。”


国语词典

说经 [shuō jīng]

⒈ 讲述经书。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

⒉ 一种流行于宋代的说唱艺术,多在演述佛经故事。

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经谓演说佛书。」
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瓦市》:「说经:长啸和尚、彭道安、陆妙慧、陆妙净。」


说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入说释义:指入朝解说经书。
    • 2.
      六零六释义:亦称“洒尔佛散”。 (德文salvarsan)西药名。静脉注射可治梅毒、雅司病、回归热等。1907年发明。据说经反复实验达六百零六次始成功,故名。
    • 3.
      十年九荒释义:几乎年年都闹灾荒。清 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此等地全赖人力,与其十年九荒,草如择最下之区,挑深为塘,以洩积水。”如:在旧社会,这是个十年九荒的重灾区。
    • 4.
      参请释义:⒈佛教语。拜见请益之意。宋 苏辙《余居高安三年每晨入莫出辄过圣寿访聪长老作一诗记之》:“禪老未嫌参请数,渔舟空怪往来频。”⒉泛指向长辈请教。元 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一》:“惜予生晚,不及见诸贤而参请也。”⒊指参禅悟道一类的故事。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瓦舍众伎》:“説参请,谓宾主参禪悟道等事。”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三章三:“宋 代有说经、说参请的风气,和说小说、讲史书者同列为‘说话人’的专业。”
    • 5.
      国子释义:⒈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郑玄 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清 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亦曰国子弟。”⒉指国子学。《北史·儒林传论》:“明 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及迁都 洛邑,詔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隋书·韦艺传》:“艺 字 世文,少受业国子。”《新唐书·百官志三》:“﹝国子监﹞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
    • 6.
      圣经贤传释义:旧称儒家的代表性著作为圣经贤传(圣经:传说经圣人手订的著作。贤传:贤人阐释经书的著作)。
    • 7.
      季兰释义:古少女名或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济泽之阿,行潦之苹藻,寘诸宗室,季兰 尸之,敬也,敬可弃乎?”清 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季兰》:“按此数句非泛语,明据《诗·采苹》为言,季兰 盖即季女之名或字。”一说,“季兰”为佩兰草的少女。参阅《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季兰尸之,敬也。”杜预 注。汉 蔡邕《太傅安乐侯胡公夫人灵表》:“﹝夫人﹞仁孝婉顺,率礼无遗,体 季兰 之姿,蹈《思齐》之跡。”
    • 8.
      戴凭经释义:东汉 光武帝 曾在元旦朝贺大会上,令群臣中能说经者,于廷前辩论驳难,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结果,曾从 京房 学《易》的 戴凭 连连获胜,夺坐席五十余。见《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后用为博学出众或学人元旦集会的典故。
    • 9.
      桲椤释义:亦作“桲罗”。 木名。叶可饲蚕。清 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沂 多山,山必有场,种桲欏以养山蚕,岁出山茧山绸无算。”刘白羽《一个战斗英雄的传记》:“九点钟运动到桲罗林子,原来二营的任务是二梯队,准备打纵深。”
    • 10.
      棱伽山释义:山名。 在古 师子国(今 斯里兰卡)东南隅。相传 释迦牟尼 佛曾在此山说经。也称 楞伽山。
    • 11.
      楞伽释义:⒈亦作“楞迦”。山名。梵文音译。在古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境。相传佛在此山说经。⒉指《楞伽经》。梵名。有四种汉文译本,今存三种。此经提出五法、三性、八识等大乘教义,后人在诗文中常有征引。
    • 12.
      楼观台释义:道教名观。在 陕西省 周至县 城东南 秦岭 山麓。相传 周康王 时,函谷关 令 尹喜 曾在此结草楼而居,观看天象,并在楼南高岗筑台,讲授《道德经》,称 说经台。该楼一名 紫云楼,后人创立道观,称“楼观”。唐 武德 元年(公元618年)改名 宗圣观。宋 元 曾屡更名,为 中国 道教最早的宫观。参阅《云笈七籤》卷一○四。
    • 13.
      汪坑释义:水坑,池沼。清 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汪坑》:“汪坑,冬、春皆有水,可种莲,藕、花、实、根、叶无一不得厚值……其餘汪坑甚多,弃而不种,甚为可惜。”
    • 14.
      田桑释义:⒈种田和养蚕。 泛指农事。《后汉书·循吏传·仇览》:“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三国志·吴志·孙休传》:“田桑已至,不可后时。”晋 陶潜《杂诗》之七:“代耕非本望,所业在田桑。”⒉在田园中栽种整齐的桑树,与散种的“树桑”相对。清 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沂水桑麻话》:“近日山阳桲欏树几伐尽,育蚕者甚少,亦间有种桑者,惟不知种植之法,只有树桑,并无田桑。”清 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沂水桑麻话》:“予以南方田桑之法告之,其父老甚喜。”
    • 15.
      百转千折释义:千回百转,曲曲折折。可以说路很难走,也可以说经历很坎坷。
    • 16.
      觅汉释义:⒈雇用佃农。 清 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民间有地百十亩,必招佃种,名曰觅汉,多係南县流民,流民无以为生,土著者喜其勤谨,拨田与种。”⒉指佃农。《醒世姻缘传》第八回:“除了这两行人,只是嫁与人做僕妇,或嫁与觅汉做庄家。”
    • 17.
      讲家释义:解说经传的儒师。
    • 18.
      讲经释义:⒈讲说儒家经义。《晋书·礼志下》:“魏 正始 中,齐王 每讲经遍,輒使太常释奠先圣先师於辟雍,弗躬亲。”《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帝幸太学观释菜,命 颖达 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詔褒美。”清 黄宗羲《陈夔献墓志铭》:“於嗟 夔献,立会讲经,十年之后,人物峥嶸。”⒉讲说佛教经典。旧日法会讲经,以繁复的仪式开始,而后由都讲唱经题和经文,讲师讲说经义。后来的俗讲仍沿用此一程式,发展为变文,始由一人讲唱。《正法华经·安行品》:“佛语傅首曰:‘菩萨先处二法乃应讲经:一曰威仪,二曰礼节。’”北魏 杨衒之《洛
    • 19.
      讲语释义:⒈讲谈。 ⒉解说经义的文字;讲义。
    • 20.
      说经夺席释义:讲说经书,争夺席位。
说经是什么意思 说经读音 怎么读 说经,拼音是shuō jīng,说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说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