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 [mó mo]
1. 母亲的俗称。
英[ mother; ]
2. 老年妇女的通称。又专指乳母wet nurse
例也是里头嬷嬷妈,外头嬷嬷爹的跟着。——《儿女英雄传》
英[ grannie; granny; ]
嬷嬷 引证解释
⒈ “母亲”的俗称。
引《字汇·女部》:“嬷……俗呼母为嬷嬷。”
⒉ 乳母。
引《红楼梦》第十九回:“偏奶母 李嬷嬷 拄柺进来请安,瞧瞧 寳玉。”
《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戴勤 家的笑道:‘……姑娘就是奴才奶大的。’舅太太道:‘哦!原来你还是嬷嬷呢。’”
⒊ 称老年妇人。
引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我家中有个嬷嬷,是我父亲手里的人,他可也看生见长我的。”
明 汤显祖 《邯郸梦·死窜》:“老嬷嬷,甚么响?”
清 洪昇 《长生殿·看袜》:“老身 王嬷嬷,一向在这 马嵬坡 下,开个冷酒舖儿度日。”
国语词典
嬷嬷 [mó mo]
⒈ 称谓:(1)对母亲的称呼。(2)对奶妈的尊称。元·武汉臣(3)对老妇的通称。明·贾仲名也作「姥姥」。
引《生金阁·第二折》:「我家中有个嬷嬷,是我父亲手里的人,他可也看生见长我的。」
《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
《萧淑兰·第一折》:「留下管家嬷嬷并梅香看视,问候汤粥。」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老嬷嬷去掇盆脸水,拿些梳头家火出来,叫滴珠梳洗。」
嬷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卤壶释义:⒈陶瓷茶壶。⒉华嬷嬷怀里抱着个卤壶。--《儿女英雄传》
- 2.
娭追释义:娭追[āi zhui],湖南南部对中年妇女的尊称,又称为“家追”,“嬷嬷”,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伯母。
- 3.
媳妇子释义:⒈妻子。 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一箇丑媳妇子,便休呵谁要。”《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恰好 杨二郎 走出来,徐德 一把扭住道:‘你把我家媳妇子拐在那里去藏过了?’”《醒世姻缘传》第七三回:“叫 狄周 媳妇子跟着快去哩!”⒉泛指已婚妇女。《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忽见旁边儿又过来了个年轻的小媳妇子。”⒊谓仆妇。《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卜才,你回去,媳妇子叫五六个来。”《红楼梦》第二九回:“还有几个粗使的丫头,连上各房的老嬷嬷奶妈子,并跟着出门的媳妇子们,黑压压的站了一街的车。”
- 4.
嬷嬷爹释义:称乳母的丈夫。《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又有公子的一个嬷嬷爹,这人姓 华 名 忠,年纪五十岁光景。”《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玉凤 姑娘听如此説,便隔窗叫他道:‘嬷嬷爹,你先去告诉了话,进来我再瞧瞧你。’”
- 5.
省力释义:⒈节约劳动力,减少劳动力的消耗。⒉节省力量;不费力气。⒊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红楼梦》
- 6.
老嬷嬷释义:旧时对老年女仆之称。 《红楼梦》第二九回:“还有几个粗使的丫头,连上各房的老嬷嬷奶妈子,并跟着出门的媳妇子们,黑压压的站了一街的车。”
- 7.
起早睡晚释义:⒈犹言起早贪黑。老舍《四世同堂》三一:“你们可是得听我的,我一心秉正,起早睡晚,劳心淘神,都是为了你们。”⒉早晨起床和晚上睡觉。指生活起居。《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却説那公子雖然走了幾程路,一路的梳洗喫喝拉撒睡,都是嬷嬷爹經心用意服侍。不是煮塊火腿,便是炒些果子醬帶着;一到店必是另外煮些飯,熬些粥;以至起早睡晚,無不調停的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