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 [duàn jù]
1. 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英[make pauses in reading unpunctuated ancient writings;]
断句 引证解释
⒈ 即绝句。 清 曹寅 有《题廊前玉兰二断句》。参见“絶句”。
引《南史·宋晋熙王昶传》:“在道 慷慨为断句曰:‘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絶,故乡几千里。’”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张弼》:“东海 诗有豪气,不受覉勒,七言断句,尤推擅场。”
⒉ 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引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殿试卷以红圈断句》:“读卷官於文之佳者,以红圈断句。”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看了《袁中郎全集校勘记》,想到了几句不关重要的话,是:断句的难。”
⒊ 片断的句子;零碎的句子。
引许杰 《江边小景》:“‘水深火热,水深火热之中哟!’我忽然想起这样的一句断句来。”
沙汀 《淘金记》十一:“然而,不管怎样,寡妇的答复,依旧是些不着边际的自怨自艾的断句。”
国语词典
断句 [duàn jù]
⒈ 诵读古书时根据文义做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处加圈点,称为「断句」。
断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释义:判断句。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意思。
- 2.
分疆释义:⒈区分疆界。 ⒉分守之地,谓辖境。⒊谓断句。
- 3.
判断句释义:用来断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属于某一性质或种类的句子。如:“白求恩 同志是 加拿大 共产党员”就是一个判断句。
- 4.
发语释义:⒈说话,开口。 唐 刘知几《史通·浮词》:“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宋 程大昌《演繁露·秘书省书繁露后》:“仲舒 曰:‘鶩非鳬,鳬非鶩,愚以为不可。’又曰:‘以赤统者幘尚赤,诸如此类,亦皆附物著理,无凭虚发语者,然后益自信余所正定不谬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修羊公,魏 人……后以道闻於上,汉景帝 礼之,使止王邸中。数岁,道不可得,有詔问公何日发语,未几牀上化为白石羊。”⒉犹责怪。《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却説 乔俊 合当穷苦,在 东京
- 5.
句断释义:⒈谓点断句子。 ⒉指句读,句法。
- 6.
断句释义: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 7.
断气谜释义:“断气谜”,灯谜术语,亦有人称作“断句谜”、“断意谜”。
- 8.
点句式释义:点句式点断句读的形式。
- 9.
点句释义:点断句读。
- 10.
点号释义:用来点断句子、表示停顿的一类标点符号,包括顿号、逗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 11.
离经辨志释义:离:指断句;经:指儒家经书;辨:明察;志:志向。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 12.
秉钧释义:比喻执政。 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唐宣宗《断句》诗:“七载秉钧调四序,一方狱市获来苏。”《旧唐书·崔彦昭传》:“秉钧之道,何所难哉。”《明史·武宗纪赞》:“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
- 13.
语感释义:对语言表达的直接感受。 人们凭着语感可判断句子的正误,却不一定能说出道理来。语感的强弱与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的多少有关。
- 14.
读破句释义:断句错误,把上一句末了的字连到下一句读,或者把下一句头上的字连到上一句读。
- 15.
足成释义:补足凑成。唐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上灯,与食,长吉 从婢取书,研墨迭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陈衍《元诗纪事·用字谜》注:“《敬斋古今黈》……尝闻‘用’字谜,既久,止记一二句,今为足成之云云。”叶圣陶《一个青年》:“吟了好几年而终于不曾足成的断句‘秋花当砌有衰意’,向来以为颇足表现感秋的怀抱,今年也忘得干干净净了。”
- 16.
连绝释义:⒈断续。⒉指作文。连,连词句成篇。绝,据文意加圈点以断句。
- 17.
音句释义:读音和断句。 《晋书·庾亮传》:“读书无从受音句,顾问未尝遇君子。”
- 18.
鸿印释义:犹鸿爪。清 屠瑞霞《绮罗香·<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断句残篇,珍重昔年鸿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