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内竖 内竖的意思
nèishù

内竖

简体内竖
繁体內豎
拼音nèi shù
注音ㄋㄟˋ ㄕ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èi nà,(1) 里面,与“外”相对。【组词】: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 )。内涵。(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组词】:内人。内亲。内弟。(3) 亲近。【例句】:内君子而外小人。(1) 同“纳”,收入;接受。

shù,(1) 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组词】:竖立。竖井(一种垂直的矿井)。竖琴。竖起耳朵听。(2)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往下。(3) 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与“横”相对。【组词】:竖着写。(4) 旧称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为卑贱的。【组词】:童竖。竖子(a.童仆;b.鄙贱的称呼,如“竖竖不足与谋”。亦称“竖小子”)。

基本含义

形容内心垂直,坚定不移。

内竖的意思

内竖 [nèi shù]

1. 见“内竖”。

内竖 引证解释

⒈ 宫内小臣。

《周礼·天官·序官》:“内竖倍寺人之数。”
郑玄 注:“竖,未冠者之官名。”
《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
《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鷄初鸣而衣服,至於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

⒉ 亦作“内竪”。指宦官。

《后汉书·梁商传》:“检御门族,未曾以权盛干法。而性慎弱无威断,颇溺於内竖。”
《北史·乐运传》:“大尊比来一入后宫,数日不出。所须闻奏,多附内竪。”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霞》:“共选艷女三十人,各出一掌于穴外,而全身悉隐障中,使内竖导 林 入。”


内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竪释义:见“内竖”。
    • 2.
      未冠释义:⒈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 故未满二十岁为“未冠”。《周礼·天官·冢宰》“内竖倍寺人之数”汉 郑玄 注:“竖,未冠者之官名。”《新唐书·车服志》:“未冠者童子髻。”⒉没戴帽子。唐 皮日休《贫居秋日》诗:“亭午头未冠,端坐独愁予。”
    • 3.
      童竖释义:⒈未成年的宦官。 《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汉 郑玄 注:“使童竖通王内外之命,给小事者,以其无与为礼,出入便疾也。”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五:“童竖,寺人未冠者之名也。”⒉小孩。晋 张载《七哀诗》之一:“蒙蘢荆棘生,蹊逕登童竖。”唐 刘知几《史通·言语》:“至如《鶉賁》、《鸜鵒》,童竖之謡也。”
    • 4.
      责望释义:⒈责怪抱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唐 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内竖依凭切,凶门责望轻。”清 吴敏树《先考行状》:“其於兄弟也,与吾仲父异母以生,同居及老,未尝有一言之相责望也。”⒉要求和期望。宋 袁文《瓮牖闲评》卷八:“先父暮年多病,他无所冀,独责望余兄弟两人不浅。”明 李贽《又答耿中丞书》:“然渠之所以知公者,其责望亦自颇厚。”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

内竖(nei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内竖是什么意思 内竖读音 怎么读 内竖,拼音是nèi shù,内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内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