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中律 中律的意思
zhōng

中律

简体中律
繁体
拼音zhōng lǜ
注音ㄓㄨㄥ ㄌ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ōng zhòng,(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组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组词】:暗中。房中。中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例句】: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组词】:在研究中。(5) 特指“中国”。【组词】:中式。中文。(6) 适于,合于。【组词】:中看。(1) 恰好合上。【组词】: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2) 受到,遭受。【组词】:中毒。中计。(3) 科举考试被录取。【组词】:中举。中状元。

lǜ,(1) 法则,规章。【组词】: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2) 约束。【组词】:律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组词】: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组词】:律诗。(5) 姓。

基本含义

中律是一个形容词成语,表示按照法律规定,公正、公平地处理事情。

中律的意思

中律 [zhōng lǜ]

1. 合于音律。合乎格律。合乎法度。

中律 引证解释

⒈ 合于音律。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燕乐雅颂逆乐序。”
《韩诗外传》卷一:“马鸣中律,驾者有文,御者有数。”

⒉ 合乎格律。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遣辞必中律,利物常发鉶。”

⒊ 合乎法度。

《文选·左思<魏都赋>》:“毕出征而中律,执奇正以四伐。”
吕向 注:“军帅师出行,尽中剋胜之法,执奇正之计也。”


中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丧律释义:谓丧失军纪,军中律令不行。多用为军事失利的婉辞。
    • 2.
      形式逻辑释义:逻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撇开具体的思维内容,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尤其是演绎推理)及其正确联系的规律和规则;反映事物最简单、最普遍、最常见的联系,表达最初步的但很重要的思维规律。基本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 3.
      晦魄释义:⒈夜月。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旋璣迁斡,晦魄环照。”⒉晦节之月。唐太宗《月晦》诗:“晦魄移中律,凝暄起丽城。”唐 周彦晖《晦日宴高氏林亭》诗:“砌蓂收晦魄,津柳竞年华。”
    • 4.
      灰律释义:古代置芦苇灰于表示十二律的玉管内,每月当节气,中律的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以之占验时序,谓之“灰律”。
    • 5.
      积纪释义:犹积时。 《文选·左思<魏都赋>》:“毕出征而中律,执奇正以四伐,硕画精通,目无匪制,推锋积纪,鋩气弥鋭。”刘逵 注:“一纪十二年。推锋积纪,谓 魏武帝 从 初平 元年起兵至 建安 二十年,军无不剋。”
    • 6.
      逻辑错误释义:违反逻辑规则而产生的错误。如违反同一律而产生的偷换概念,违反矛盾律而产生的自相矛盾,违反排中律而产生的模棱两可。逻辑错误可以是无意造成的,也可以是故意制造的。
    • 7.
      铁尺释义:⒈铁制的尺。用作计量工具。《隋书·赵煚传》:“冀州 俗薄,市井多姦诈,煚 为铜斗铁尺,置之於市,百姓便之。上闻而嘉焉,颁告天下,以为常法。”《宋史·律历志四》:“后周 太祖 敕 苏绰 造铁尺,与 宋 尺同,以调中律,以均田度地。”⒉古代铁制的尺形兵器。《元典章新集·刑部·骗夺》:“悬带弓箭,执把鎗刀铁尺。”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武亿》:“手持铁尺,指挥如意,莫敢谁何。”许杰《惨雾》上:“只有 加启 带来一根铁尺,保东 和 多智 等顺手拾起一根短棒。”
    • 8.
      马塍释义:⒈合欢的别名。《佩文韵府·平蒸》“马塍”引《本草》:“合欢花一名马塍花。”清 曹寅《入灵谷寺》诗:“马塍酹客穿陵隧,鸭脚干霄逼相轮。”⒉地名。在 浙江省 余杭县 西。宋 代以产花著名。宋 周密《齐东野语·马塍艺花》:“马塍 艺花如艺粟,槖駞 之技名天下。”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其时,马塍 园丁竞以名花荷担叫鬻,音中律吕。”清 赵翼《管公祠香菊》诗:“吾乡近年菊事繁,园户俱工 马塍 艺。”参阅《嘉庆一统志·杭州府二·古迹》。

中律(zhonglv)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中律是什么意思 中律读音 怎么读 中律,拼音是zhōng lǜ,中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中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