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 [zhōng lǚ]
1. 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其于十二月为四月,因亦用以称农历四月。指律合中吕的歌曲。
中吕 引证解释
⒈ 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其于十二月为四月,因亦用以称农历四月。
引《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律中中吕。”
《史记·律书》:“中吕者,言万物尽旅而西行也。其於十二子为巳。”
《梁书·张缅传》:“岁次娵訾,月惟中吕,余謁帝於 承 明。”
⒉ 指律合中吕的歌曲。
引《旧唐书·音乐志一》:“奏夷则,歌中吕。”
国语词典
中吕 [zhōng lǚ]
⒈ 音乐上指十二律之第六律。也作「仲吕」。
⒉ 词曲宫调的六宫之一。中吕所属曲牌,据九宫大成谱所载,包括北曲五十六支及南曲一百四十四支。
中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调释义:古乐律高低音域,自黄钟至中吕,称七调。 《魏书·乐志》:“崔九龙 言於太常卿 祖莹 曰:‘声有七声,调有七调,以今七调,合之七律,起於黄钟,终於中吕。今古杂曲,随调举之,将五百曲。’”《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为宫以生七调,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调而大备。”后世宫、商、角、羽各有七调,称四声二十八调。参阅《宋史·乐志十七》。
- 2.
中吕释义:⒈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其于十二月为四月,因亦用以称农历四月。⒉指律合中吕的歌曲。
- 3.
九宫十三调释义:南曲宫调诸调式的总称。 正宫、中吕、南吕、黄钟、仙吕、越调、商调、双调、仙吕入双调为九宫,加上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羽调、合为九宫十三调。
- 4.
仲吕释义:⒈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称小吕。详“十二律”。⒉农历四月的代称。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吕”之说,故称。
- 5.
借宫释义: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 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耍孩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 元 周德清《中原音韵》、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三章第三节。
- 6.
六律释义:⒈黄钟,⒉大吕(# C),⒊太簇,⒋夹钟(# D),⒌姑洗,⒍中吕,⒎蕤宾(# F),⒏林钟,⒐夷则(# G),⒑南吕,⒒无射(# A),⒓应钟,合称十二律。区分开来,奇数(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古书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就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而言的。
- 7.
十三调释义:南曲十三种乐调的合称。南曲曲牌分属仙吕宫、羽调、黄钟宫、商调、正宫、大石调、中吕宫、般涉调、道宫、南吕宫、越调、小石调、双调十三个宫调。其中有九个宫调为戏曲常用。
- 8.
十二律释义: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共为十二律。《周礼·春官·典同》:“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吕氏春秋·古乐》:“次制十二筒,以之 阮隃 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鐘之宫,适合。”《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昔 黄帝 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胡三省 注:“三分其一而损益之,上生下生而十二律备矣。”参阅《汉书·律历志上》。
- 9.
十二调释义:北曲所用的宫调共有十二个,通称为“十二调”。即: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宫、中吕宫、南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般涉调。但戏曲里实际常用的只有九个宫调。参见“九宫”。
- 10.
千秋岁释义:⒈词牌名。又名“千秋节”。双调,七十一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参阅《词谱》卷十六。⒉词牌“念奴娇”的别称。参阅《词谱》卷二八。⒊曲牌名。南北曲均属中吕宫。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 11.
安公子释义:⒈隋宫中乐曲名,唐教坊曲名。见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唐崔令钦《教坊记》。⒉词牌名。双调,有八十字、一○六字等六体。见《词谱》卷十九。⒊曲牌名。南曲入正宫正曲,北曲入中吕调只曲。
- 12.
宫调释义:我国古乐曲的调式。 唐代规定二十八调,即琵琶的四根弦上每根七调。最低的一根弦(宫弦)上的调式叫宫,其余的叫调。后来宫调的数目逐渐减少。元代杂剧,一般只用五个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和四个别的弦上的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这是后世所谓九宫。
- 13.
小吕释义:古代乐律名。十二律之一,一名中吕。
- 14.
尾犯释义:⒈从犯。⒉词牌名。又名《碧芙蓉》。双调,以九十四字为较常见。仄韵。⒊曲牌名。属南曲中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者。用作引子。南曲中吕宫又有《尾犯序》,与词牌略异,用作过曲。
- 15.
山坡羊释义:⒈民间曲调名。流行于 明 正德 年间,多表现男女情爱。别有《数落山坡羊》,曲词较长。⒉曲牌名。北曲中吕宫、南曲商调,都有此曲牌。南曲较常用。可用作小令;也可用在套曲里。戏曲里大多用以表现悲哀的情绪。
- 16.
快活三释义:⒈宋元方言称体胖者。 ⒉曲牌名。四句二十二字,前三句平韵,第四句仄韵。见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中吕·胡紫山小令〈快活三〉》。
- 17.
朱明释义:⒈夏季。尸子《卷上》:“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旉与万物。”晋 潘岳《射雉赋》:“於时青阳告谢,朱明肇授。”唐 刘禹锡《代谢端午赐物表》:“朱明仲月,端午佳辰。”清 孙枝蔚《惜夏》诗:“我饯朱明后,无衣暗自伤。”⒉指立夏节。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节届朱明,晷钟丹陆。”《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朱明时节樱桃熟,卷帘嫩笋初成竹。”元 柯丹邱《荆钗记·绣房》:“宝篆香消,绣窗日永,又还节近朱明。”⒊太阳。《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
- 18.
柳青娘释义:曲牌名。属北曲中吕宫。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四、六、四、六、七、七、七、六、六(九句)。一般用在中吕或正宫套曲内。或加以变化,作为乐队使用的唢呐或胡琴伴奏乐曲。
- 19.
正律释义:⒈正式的规定。⒉乐律中的主调。其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 20.
江城子释义:⒈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水晶帘》、《村意远》。⒉曲牌名。属南曲中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双调体半阕同。用作引子。另南曲越调有《江神子》曲牌,亦名《江城子》,与中吕宫《江城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