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道 [jiā dào]
1. 两侧有墙壁等的狭窄道路。
英[ a narrow lane; passageway; ]
2. 排列在道路两侧。
例夹道欢迎。
英[ line both sides of the street; ]
夹道 引证解释
⒈ 在道路两旁。
引《周礼·秋官·乡士》:“帅其属,夹道而蹕三公。”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于是令 齐 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东坡 至 儋耳,见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鲜红可爱。”
陈毅 《纪念宁沪解放十周年》诗:“至今犹忆入城日,夹道献花万巷空。”
⒉ 指两壁间的狭窄小道。
引《红楼梦》第四回:“西南上又有一个角门,通着夹道子,出了夹道,便是 王夫人 正房的东院了。”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一:“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
国语词典
夹道 [jiā dào]
⒈ 分布在道路两旁。
引《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文选·刘桢·赠徐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
⒉ 两壁间的狭道。
引《红楼梦·第四回》:「西南又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了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院了。」
例如:「把金子藏在夹道里。」
夹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里松释义:地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北。唐 刺史 袁仁敬 守 杭 时,于 行春桥 至 灵隐、三天竺 间植松,左右各三行,凡九里,苍翠夹道,人称 九里松。后即以 九里松 名其地。宋 吴说 有“九里松”题匾。见 宋 周密《武林旧事·湖山胜概》、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北山胜迹》。
- 2.
亏蔽释义:遮掩。 北周 庾信《终南山义谷铭》序:“维公匡济彝伦,弘敷庶绩,燮理餘暇,披閲山经,以为 终南、敦物 日月亏蔽,杶、干、栝、柏、椅、桐、梓、漆,年代藴积,於何不有?”唐 宋之问《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诗:“迴首望旧乡,云林浩亏蔽。”明 莫止《汉京篇》:“峻阁重楼夹道悬,云房雾殿森亏蔽。”清 黄宗羲《黄复仲墓表》:“古木新篁亏蔽老屋,正復不恶。”
- 3.
佣直释义:亦作“佣值”。 受雇的工钱。《旧唐书·宦官传·窦文场、霍仙鸣》:“德宗 以亲军委 白志贞。志贞 多纳豪民赂,补为军士,取其佣直,身无在军者,但以名籍请给而已。”《金史·世宗纪下》:“詔夹道三十里内被役之民与免今年租税,仍给佣直。”清 赵翼《山行杂诗》之二:“佣夫见官僱,知从宪府下。将我作奇货,佣直索高价。”孙中山《答<朝日新闻>记者》:“外洋资本家利 中国 人之勤劳而佣值廉也,遂向 中国 招工。”
- 4.
先赏释义:古代冬至到上元期间的观赏宴游活动称为“先赏”。《宣和遗事》前集:“每岁冬至后,即放灯。自 东华 以北,并不禁夜,从市民行铺夹道以居,纵博羣饮,至上元后,乃罢。谓之‘先赏’。”
- 5.
冻雀唐昭释义:指 唐昭宗 受 朱温 胁迫,由 长安 迁都 洛阳 事。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元年》:“﹝春正月﹞甲子,车驾至 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復为汝主矣!’馆於 兴德宫,谓侍臣曰:‘鄙语云:“紇干 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乐处。”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因泣下霑襟,左右莫能仰视。”后因以“冻雀唐昭”为典,指处于穷途末路境地的帝王。柳亚子《明思文皇帝忌辰作》诗:“半壁匆匆三易主,君王神武有谁陪?官蛙 晋惠 原庸主,冻雀 唐昭 岂霸才!”自注:“永历帝。”
- 6.
十二衢释义:《文选·张衡〈西京赋〉》:“徒观其城郭之制,则旁开三门,参涂夷庭,方轨十二,街衢相经。 ”李善 注:“方,言九轨之涂,凡有十二也。”本指古代 长安 城内通往十二门的十二条大道,后泛指城市中众多街道。南朝 宋 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钱振伦 注:“《西都赋》曰:‘立十二之通门。’”唐 白居易《村居寄张殷衡》诗:“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蹋 长安 十二衢。”明 何景明《大梁行》:“高楼歌舞三千户,夹道烟花十二衢。”参见“十二街”。
- 7.
喜意释义:⒈喜悦的心情。《汉书·晁错传》:“妄赏以随喜意,妄诛以快怒心。”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五:“欣欣的喜意,秋早爽健的气概送我们归寓。”⒉欢乐的表情。茅盾《子夜》十:“﹝ 杜竹斋 ﹞并没说话,可是脸上已有几分喜意。”郭沫若《双倍的春天》:“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
- 8.
夹道释义:⒈两边都有墙壁等的狭窄道路。⒉(许多人或物)排列在道路的两边:夹道欢迎。松柏夹道。
- 9.
帱载释义:《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如天之无不幬也,如地之无不载也。”后因以“幬载”指天地之德。清 林则徐《念奏巡阅澳门情形折》:“臣等沿途察看,不但华民扶老擕幼,夹道欢呼,即夷人亦皆叠背摩肩,奔趋恐后,恬熙景象,幬载同深。”
- 10.
庾岭释义:山名。 即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在 江西省 大庾县 南。岭 上多植梅树,故又名 梅岭。唐 郑谷《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庾岭 梅花觉,隋堤 柳暗惊。”宋 王巩《闻见近录》:“庾岭 险絶闻天下……红白梅夹道,行者忘劳。”《红楼梦》第五十回:“《赋得红梅花》诗:‘魂飞 庾岭 春难辨,霞隔 罗浮 梦未通。’”郁达夫《送友人之广东》诗:“海天若有行人便,庾岭 梅花寄一枝。”
- 11.
控弦释义:⒈拉弓;持弓。 《史记·匈奴列传》:“是时 汉 兵与 项羽 相距,中国罢於兵革,以故 冒顿 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餘万。”唐 崔元翰《奉和登玄武楼观射即事书怀赐孟涉应制》:“饮羽连百中,控弦踰六钧。”元 马致远《汉宫秋》楔子:“当 秦 汉 交兵之时,中原有事,俺国强盛,有控弦甲士百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三年》:“邦彦 至 金,金 人拒不纳。既旬餘,乃命引见,夹道皆控弦露刃之士,邦彦 大怖,不能措一词而出。”⒉借指士兵。汉 贾谊《新书·匈奴》:“窃料 匈奴 控弦大率六万骑。”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 12.
浣花日释义:亦作“浣花天”。成都 旧时习俗,每年四月十九日,宴游于 浣花溪 畔,称“浣花日”。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四月十九日,成都 谓之浣花,遨头宴於 杜子美草堂 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最盛於他时。予客 蜀 数年,屡赴此集,未尝不晴。蜀 人云:‘虽戴白之老,未尝见浣花日雨也。’”宋 陆游《初夏》诗:“已过浣花天,行开解粽筵。”亦省称“浣花”。宋 苏轼《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蓝尾忽惊新火后,遨头要及浣花前。”自注:“成都 太守自正月十日出游至四月十九日浣花乃止。”宋
- 13.
烹炼释义:⒈冶炼。《朱子语类》卷五九:“且如银坑有鑛,谓鑛非银不可,然必谓之银不可,须用烹炼,然后成银。”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復北行一里餘,市舍復夹道,盖烹炼开炉之处也。”⒉提炼、锤炼。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三:“东坡 近体诗,少藴酿烹炼之功,故言尽而意亦止。”清 张祥龄《<半箧秋词>序录》:“喜疏快者,丽密以为病;主气局者,烹炼以为嗤:求悦于人难矣。”
- 14.
皇竹释义:大竹名。《西湖志·物产》:“五云山 云栖寺 夹道多竹,寺内有大竹一竿。国朝 康熙 四十六年,圣祖仁皇帝 南巡幸寺,赐名曰皇竹。”
- 15.
磵谷释义:亦作“礀谷”。两山间的夹道或水沟。
- 16.
神草释义:⒈灵草,仙草。《海内十洲记·聚窟洲》:“其北海外又有 钟山,在北海之子地,隔 弱水 之北……自生玉芝及神草四十餘种。”汉 王充《论衡·无形》:“非天所欲寿长之故,变易其形也,又非得神草、珍药食之而变化也。”南朝 梁 江淹《学梁王兔园赋》:“灵木夹道,神草列生。”宋 苏轼《送张天觉得山字》:“餘光入巖石,神草出茅菅。”⒉人参的别名。唐 皮日休《友人以人参见惠因以诗谢之》:“神草延年出道家,是谁披露记三椏。”⒊天麻的别名。又名鬼督邮。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赤箭天麻》:“神草、鬼督邮,以功而名。”
- 17.
细柳释义:⒈初生的嫩柳条。《西京杂记》卷四:“枚乘 为《柳赋》,其辞曰:‘……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汉 刘桢《赠徐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唐 杜甫《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緑?”⒉指日落之处。汉 王充《论衡·说日》:“儒者论日,旦出 扶桑,暮入 细柳。扶桑 东方地,细柳 西方野也。”⒊地名。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岸。有 细柳仓,即 汉 周亚夫 屯军处。⒋见“细柳营”。⒌观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登 龙臺,掩 细
- 18.
苏公堤释义:⒈亦称“苏堤”。亦称“苏隄”。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中。北宋 元祐 年间,苏轼 知 杭州 时,疏浚 西湖,堆泥筑堤,南起 南屏山,北接 岳王庙,分 西湖 为内外两湖。其间有桥六座,夹道杂植花柳,有“六桥烟柳”之称。明 皇甫涍《西湖歌寄方思道》:“青山荡漾春风来,苏公堤 边花正开。”《西湖志·名胜一》:“苏隄 春晓,为十景之首。”清 赵翼《西湖晤袁子才喜赠》诗:“苏堤 二月春如水,杜牧 三生髩有丝。”参阅《宋史·河渠志七》。⒉在 广东省 惠州市 西湖(旧称 丰湖)中。宋 绍圣 年间,苏轼 知 惠州 时,
- 19.
辍俸释义:取出俸禄。 輟,通“掇”。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四:“今随夫任 端溪,復至此岭,诗已为杇鏝者所覆,即命墨於故处。诗曰:‘滇江 昔日掌刑廻,上得 梅山 不见梅,輟俸买栽三十树,清香留与雪中开。’好事者,因此夹道植梅多矣。”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洛学》:“文忠(真文忠)尝出其副示予,相与叹息,公輟俸命书市刻之。”
- 20.
连帅释义:⒈古代十国诸侯之长。 《礼记·王制》:“十国以为连,连有帅。”《汉书·刑法志》:“十国为连,连有帅……连帅比年简车。”唐 柳宗元《封建论》:“於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⒉泛称地方高级长官。唐 代多指观察使、按察使。北周 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寻加侍中,外总连帅,威振百城。”唐 崔立言《醉中谑浙江廉使》诗:“山夫留意向丹梯,连帅邀来出药畦。”清 孔尚任《神伞行》:“又见节制大连帅,皂盖一双夹道驰。”
夹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里松释义:地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北。唐 刺史 袁仁敬 守 杭 时,于 行春桥 至 灵隐、三天竺 间植松,左右各三行,凡九里,苍翠夹道,人称 九里松。后即以 九里松 名其地。宋 吴说 有“九里松”题匾。见 宋 周密《武林旧事·湖山胜概》、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北山胜迹》。
- 2.
亏蔽释义:遮掩。 北周 庾信《终南山义谷铭》序:“维公匡济彝伦,弘敷庶绩,燮理餘暇,披閲山经,以为 终南、敦物 日月亏蔽,杶、干、栝、柏、椅、桐、梓、漆,年代藴积,於何不有?”唐 宋之问《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诗:“迴首望旧乡,云林浩亏蔽。”明 莫止《汉京篇》:“峻阁重楼夹道悬,云房雾殿森亏蔽。”清 黄宗羲《黄复仲墓表》:“古木新篁亏蔽老屋,正復不恶。”
- 3.
佣直释义:亦作“佣值”。 受雇的工钱。《旧唐书·宦官传·窦文场、霍仙鸣》:“德宗 以亲军委 白志贞。志贞 多纳豪民赂,补为军士,取其佣直,身无在军者,但以名籍请给而已。”《金史·世宗纪下》:“詔夹道三十里内被役之民与免今年租税,仍给佣直。”清 赵翼《山行杂诗》之二:“佣夫见官僱,知从宪府下。将我作奇货,佣直索高价。”孙中山《答<朝日新闻>记者》:“外洋资本家利 中国 人之勤劳而佣值廉也,遂向 中国 招工。”
- 4.
先赏释义:古代冬至到上元期间的观赏宴游活动称为“先赏”。《宣和遗事》前集:“每岁冬至后,即放灯。自 东华 以北,并不禁夜,从市民行铺夹道以居,纵博羣饮,至上元后,乃罢。谓之‘先赏’。”
- 5.
冻雀唐昭释义:指 唐昭宗 受 朱温 胁迫,由 长安 迁都 洛阳 事。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元年》:“﹝春正月﹞甲子,车驾至 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復为汝主矣!’馆於 兴德宫,谓侍臣曰:‘鄙语云:“紇干 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乐处。”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因泣下霑襟,左右莫能仰视。”后因以“冻雀唐昭”为典,指处于穷途末路境地的帝王。柳亚子《明思文皇帝忌辰作》诗:“半壁匆匆三易主,君王神武有谁陪?官蛙 晋惠 原庸主,冻雀 唐昭 岂霸才!”自注:“永历帝。”
- 6.
十二衢释义:《文选·张衡〈西京赋〉》:“徒观其城郭之制,则旁开三门,参涂夷庭,方轨十二,街衢相经。 ”李善 注:“方,言九轨之涂,凡有十二也。”本指古代 长安 城内通往十二门的十二条大道,后泛指城市中众多街道。南朝 宋 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钱振伦 注:“《西都赋》曰:‘立十二之通门。’”唐 白居易《村居寄张殷衡》诗:“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蹋 长安 十二衢。”明 何景明《大梁行》:“高楼歌舞三千户,夹道烟花十二衢。”参见“十二街”。
- 7.
喜意释义:⒈喜悦的心情。《汉书·晁错传》:“妄赏以随喜意,妄诛以快怒心。”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五:“欣欣的喜意,秋早爽健的气概送我们归寓。”⒉欢乐的表情。茅盾《子夜》十:“﹝ 杜竹斋 ﹞并没说话,可是脸上已有几分喜意。”郭沫若《双倍的春天》:“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
- 8.
夹道释义:⒈两边都有墙壁等的狭窄道路。⒉(许多人或物)排列在道路的两边:夹道欢迎。松柏夹道。
- 9.
帱载释义:《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如天之无不幬也,如地之无不载也。”后因以“幬载”指天地之德。清 林则徐《念奏巡阅澳门情形折》:“臣等沿途察看,不但华民扶老擕幼,夹道欢呼,即夷人亦皆叠背摩肩,奔趋恐后,恬熙景象,幬载同深。”
- 10.
庾岭释义:山名。 即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在 江西省 大庾县 南。岭 上多植梅树,故又名 梅岭。唐 郑谷《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诗:“庾岭 梅花觉,隋堤 柳暗惊。”宋 王巩《闻见近录》:“庾岭 险絶闻天下……红白梅夹道,行者忘劳。”《红楼梦》第五十回:“《赋得红梅花》诗:‘魂飞 庾岭 春难辨,霞隔 罗浮 梦未通。’”郁达夫《送友人之广东》诗:“海天若有行人便,庾岭 梅花寄一枝。”
- 11.
控弦释义:⒈拉弓;持弓。 《史记·匈奴列传》:“是时 汉 兵与 项羽 相距,中国罢於兵革,以故 冒顿 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餘万。”唐 崔元翰《奉和登玄武楼观射即事书怀赐孟涉应制》:“饮羽连百中,控弦踰六钧。”元 马致远《汉宫秋》楔子:“当 秦 汉 交兵之时,中原有事,俺国强盛,有控弦甲士百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三年》:“邦彦 至 金,金 人拒不纳。既旬餘,乃命引见,夹道皆控弦露刃之士,邦彦 大怖,不能措一词而出。”⒉借指士兵。汉 贾谊《新书·匈奴》:“窃料 匈奴 控弦大率六万骑。”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 12.
浣花日释义:亦作“浣花天”。成都 旧时习俗,每年四月十九日,宴游于 浣花溪 畔,称“浣花日”。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四月十九日,成都 谓之浣花,遨头宴於 杜子美草堂 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最盛於他时。予客 蜀 数年,屡赴此集,未尝不晴。蜀 人云:‘虽戴白之老,未尝见浣花日雨也。’”宋 陆游《初夏》诗:“已过浣花天,行开解粽筵。”亦省称“浣花”。宋 苏轼《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蓝尾忽惊新火后,遨头要及浣花前。”自注:“成都 太守自正月十日出游至四月十九日浣花乃止。”宋
- 13.
烹炼释义:⒈冶炼。《朱子语类》卷五九:“且如银坑有鑛,谓鑛非银不可,然必谓之银不可,须用烹炼,然后成银。”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復北行一里餘,市舍復夹道,盖烹炼开炉之处也。”⒉提炼、锤炼。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三:“东坡 近体诗,少藴酿烹炼之功,故言尽而意亦止。”清 张祥龄《<半箧秋词>序录》:“喜疏快者,丽密以为病;主气局者,烹炼以为嗤:求悦于人难矣。”
- 14.
皇竹释义:大竹名。《西湖志·物产》:“五云山 云栖寺 夹道多竹,寺内有大竹一竿。国朝 康熙 四十六年,圣祖仁皇帝 南巡幸寺,赐名曰皇竹。”
- 15.
磵谷释义:亦作“礀谷”。两山间的夹道或水沟。
- 16.
神草释义:⒈灵草,仙草。《海内十洲记·聚窟洲》:“其北海外又有 钟山,在北海之子地,隔 弱水 之北……自生玉芝及神草四十餘种。”汉 王充《论衡·无形》:“非天所欲寿长之故,变易其形也,又非得神草、珍药食之而变化也。”南朝 梁 江淹《学梁王兔园赋》:“灵木夹道,神草列生。”宋 苏轼《送张天觉得山字》:“餘光入巖石,神草出茅菅。”⒉人参的别名。唐 皮日休《友人以人参见惠因以诗谢之》:“神草延年出道家,是谁披露记三椏。”⒊天麻的别名。又名鬼督邮。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赤箭天麻》:“神草、鬼督邮,以功而名。”
- 17.
细柳释义:⒈初生的嫩柳条。《西京杂记》卷四:“枚乘 为《柳赋》,其辞曰:‘……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汉 刘桢《赠徐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唐 杜甫《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緑?”⒉指日落之处。汉 王充《论衡·说日》:“儒者论日,旦出 扶桑,暮入 细柳。扶桑 东方地,细柳 西方野也。”⒊地名。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岸。有 细柳仓,即 汉 周亚夫 屯军处。⒋见“细柳营”。⒌观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登 龙臺,掩 细
- 18.
苏公堤释义:⒈亦称“苏堤”。亦称“苏隄”。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中。北宋 元祐 年间,苏轼 知 杭州 时,疏浚 西湖,堆泥筑堤,南起 南屏山,北接 岳王庙,分 西湖 为内外两湖。其间有桥六座,夹道杂植花柳,有“六桥烟柳”之称。明 皇甫涍《西湖歌寄方思道》:“青山荡漾春风来,苏公堤 边花正开。”《西湖志·名胜一》:“苏隄 春晓,为十景之首。”清 赵翼《西湖晤袁子才喜赠》诗:“苏堤 二月春如水,杜牧 三生髩有丝。”参阅《宋史·河渠志七》。⒉在 广东省 惠州市 西湖(旧称 丰湖)中。宋 绍圣 年间,苏轼 知 惠州 时,
- 19.
辍俸释义:取出俸禄。 輟,通“掇”。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四:“今随夫任 端溪,復至此岭,诗已为杇鏝者所覆,即命墨於故处。诗曰:‘滇江 昔日掌刑廻,上得 梅山 不见梅,輟俸买栽三十树,清香留与雪中开。’好事者,因此夹道植梅多矣。”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洛学》:“文忠(真文忠)尝出其副示予,相与叹息,公輟俸命书市刻之。”
- 20.
连帅释义:⒈古代十国诸侯之长。 《礼记·王制》:“十国以为连,连有帅。”《汉书·刑法志》:“十国为连,连有帅……连帅比年简车。”唐 柳宗元《封建论》:“於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⒉泛称地方高级长官。唐 代多指观察使、按察使。北周 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寻加侍中,外总连帅,威振百城。”唐 崔立言《醉中谑浙江廉使》诗:“山夫留意向丹梯,连帅邀来出药畦。”清 孔尚任《神伞行》:“又见节制大连帅,皂盖一双夹道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