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ěng,(1) 不看着书本念,背书。【例句】:讽诵(抑扬顿挫地诵读)。讽咏。(2)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组词】:讽刺。讽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讽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讽一劝百。
cì cī,(1)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组词】:刺绣。刺伤。刺杀。(2) 暗杀。【组词】:刺客。被刺。行刺。(3) 侦探,打听。【组词】:刺探。(4)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组词】:讽刺。讥刺。(5) 尖锐像针的东西。【组词】:芒刺。鱼刺。刺丛。(1) 象声词。【例句】:刺地滑了一跤。
1.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指责和嘲笑。
例不要讽刺人。
英[satire; mock;]
⒈ 以婉言隐语相讥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
引《周礼》三刺,事叙相达,若针之通结矣。”
唐 高骈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诗:“依违讽刺因行得,澹泊供需不在求。”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别人走路的样子,好像对 梁建 也是一种嘲笑和讽刺。”
⒉ 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之一。用讥刺或嘲讽的笔法,描写社会生活中的种种。
引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⒈ 以隐微的方式嘲讽讥刺。
例如:「这是一部讽刺社会乱象的电影。」
近讥讽 讥嘲 讥刺 嘲讽 嘲笑 挖苦
反奉承 恭维
1.我们常不免有一种先入之见,看见讽刺作品就觉得这不是文学上的正路,因为我们先就以为讽刺并不是美德。
2.当时的文学作品大多比较颓废。但也并非全是吟风弄月,也有对社会进行讽刺的。
3.他平静地、讽刺地望着苏尔白,这时苏尔白勃然大怒。
4.这部小说显然是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讽刺了那些政治人物。
5.对于别人的讽刺挖苦,他总是嗤之以鼻。
6.他自认为了不起,常用坐井观天来讽刺别人。
7.你如今的一句对不起,讽刺了当初的我爱你。
8.近来有几个心怀叵测的人间接忠告我,叫我不要再写讽刺文章。这是因为怕触及他们。
9.这篇社论竟敢讽刺当今炙手可热的那些政治人物,确实不容易。
10.这篇文章讽刺那些目中无人的人,真是入木叁分。
11.这篇小说看起来荒诞不经,可实际上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
12.我以后会让你看到我会怎样落落大方地将讽刺弃置不用。
13.同学有了缺点,要热情帮助,不要讽刺挖苦。
14.深厚的文化底韵与丰富的社会经验,真可谓讽刺之经典,骂人之绝学,这正是我辈苦学闷读追求的至高境界啊。
15.十七岁那年我发现,对一个不聪明不漂亮运气又不够好的女生来说,人生会像一出讽刺剧。
16.尽管做自己的事,不必理睬别人的讽刺和嘲笑。
17.不用讽刺。你可以跟他说,你如果用我的东西,就必须给我一定的好处。不然,你就是“吃人嘴短,拿人手长。
18.既仇视又互相离不开,当然是讽刺了。
19.讽刺是愤怒的倒影。
20.这幅漫画讽刺了不讲社会公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