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卷 [àn juàn]
1. 古代官署分类存档的文件;一案一卷,故称案卷。今指各单位分类保存以备查阅的文件。
英[records; archives; dossier; files;]
案卷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署分类存档的文件。一案一卷,故称案卷。今机关、企业等分类保存以备查阅的文件,亦称案卷。
引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口案》:“每有公事赴本司行勘,胥吏辈未敢讯劾,先取则於 九龄(张九龄 ),囚於前面分曲直,口撰案卷。”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前几天我偶然翻检旧案卷,见前任官内, 罗魏氏 已经告过他一次忤逆。”
许地山 《人非人》:“他把案卷解开,拿起笔来批改。”
国语词典
案卷 [àn juàn]
⒈ 公司机关中归档的文件,每一案成为一卷,称为「案卷」。今亦称公司机关分类汇存的文件。
引《荡寇志·第二七回》:「经承书办,手捧案卷在旁,并将各犯名单呈上。」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前几天我偶然翻检旧案卷,见前任官内,罗魏氏已经告过他一次忤逆。」
近档册 檀案
案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具狱释义:⒈备文定案。⒉据以定罪的全部案卷。
- 2.
刀笔释义:⒈古代写字的工 具。 用笔在竹片上记事,有错误则用刀刮去重写,因此刀笔连用指有关公文案卷的事。⒉旧指办理公文 的小官吏。也指为人写状子的人(多含贬义):刀笔吏。
- 3.
刷尾释义:元 代官吏审核所属各衙门处理之狱讼案卷后,作出结语写在纸上,粘在卷后称刷尾。
- 4.
原卷释义:原来的案卷。
- 5.
司房释义:⒈元明州县衙门里负责记录口供、管理案卷的文书部门,即六房中的刑房。⒉明代内廷各家私臣名。
- 6.
密要释义:⒈精密准确。⒉机密重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苏报鼓吹革命清方档案》:“现检唐才常案卷,因密要不能外寄,拟照出寄沪,交金守鼎呈上。”
- 7.
成案释义:⒈已处理的案卷。唐 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平立睨丞白:‘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明 刘若愚《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奉圣旨:刘若愚 已有成案,不必再讯。”⒉旧例。明 刘基《书<苏伯脩御史断狱记>后》:“断大狱必视成案,苟无其隙,不得而更焉。”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政事三》:“以 道光 六年成案计之,但动漕项正帑,已足办公。”⒊犹定论。明 陈文烛《<少室山房笔丛>序》:“辨往喆之屈笔,闻者颐解;反先代之成案,令人心服。”郭沫若《我怎么写<棠棣之花>》:“剧作家有他创作上的自
- 8.
扭殴释义:揪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然而叙起械斗来,牵涉的人自然不少,于是改了案卷,只説是因为看戏碰撞,彼此扭殴致毙的。”
- 9.
招卷释义:记录供词的案卷。
- 10.
掌案释义:⒈宫中领班内官。⒉掌管案卷;掌办文书。⒊指肉铺中专管割肉售卖。
- 11.
文券释义:⒈文契,契约。⒉公文案卷。
- 12.
文卷释义:⒈为应科举考试所作的文章。宋 王谠《唐语林·自新》:“后 太真 为礼部侍郎,谊 应举,太真 览其文卷於 包侍郎 佶 之家。”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 元戎 ﹞命召之入,见其人质清秀,復览其文卷,深器重之。”⒉泛指文章。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八》:“杨 以答 孟简 书为答 大颠 书,又改‘死款’二字为‘死案’二字,不知前人文卷,亦曾否审详耶?”⒊公文案卷。《全元散曲·小令·红锦袍》:“那老子 彭泽县 懒坐衙,倦将文卷押。”明 张居正《陈六事疏》:“有查勘一事而十数年不完者,文卷委积,多
- 13.
文帐释义:公文案卷。
- 14.
文牒释义:案卷;文书。
- 15.
有案可查释义:案:案卷,文书。指有证据可查。
- 16.
架阁库释义:⒈宋 元 时代储藏文牍案卷的机构。 《宋史·职官志三》:“主管架阁库:掌储藏帐籍文案以备用,择选人有时望者为之。旧有管干架阁库官,宣和 罢之,绍兴 十五年復置,吏、户部各差一员,礼、兵部共差一员,刑、工部共差一员,以主管尚书某部架阁库为名。”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煇 顷在 番江,因得架阁库故纸,见有以借緋鱼袋入衔者,乃 政和 间案沓也。”⒉指主管架阁库的官员。《元史·百官志一》:“左右部架阁库,秩正八品。管勾二员,典吏十二人。掌六部文卷簿籍架阁之事。中统 元年,左右部各置。二十三年,併为左右部架阁库
- 17.
案检释义:检查;案卷。
- 18.
案椟释义:案卷。
- 19.
案沓释义:积存的案卷。
- 20.
案牍释义:旧指官府的公文案卷。 牍(d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