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仪仗 仪仗的意思
zhàng

仪仗

简体仪仗
繁体儀仗
拼音yí zhàng
注音ㄧˊ ㄓ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1) 人的外表或举动。【组词】: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组词】:仪式。仪仗。司仪。(3) 礼物。【组词】:贺仪。谢仪。(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组词】:仪器。(5) 法制,准则。【组词】: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zhàng,(1) 兵器。【组词】:仪仗。明火执仗。(2) 拿着兵器。【组词】:仗剑。(3) 战争。【组词】:打仗。胜仗。(4) 凭借,依靠。【组词】:倚仗。仰仗。仗恃。仗义执言(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基本含义

指随行的仪仗队伍,也用来比喻随行的人或物。

仪仗的意思

仪仗 [yí zhàng]

1. 指护卫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

[flags,weapons,etc.; carried by a guard of honour;]

仪仗 引证解释

⒈ 指用于仪卫或赛会的武器、旗帜、伞、扇等。

《晋书·五行志上》:“王敦 在 武昌,铃下仪仗生华如莲华,五六日而萎落。”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皇太子纳妃》:“皇太子纳妃,卤部仪仗,宴乐仪卫。妃乘厌翟车,车上设紫色团盖……四马驾之。”
《三国演义》第八回:“﹝ 董卓 ﹞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彪》:“少无赖,尝衝突 固原 提督仪仗,提督命杖於辕门。”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⒉ 指游行队伍前列所举的旗帜、标志等。


国语词典

仪仗 [yí zhàng]

⒈ 仪卫用的器具。古时帝王、官员外出时护卫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

《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库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戎器、卤簿仪仗。」
《三国演义·第八回》:「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

⒉ 担任仪卫的军队。

《新唐书·卷二三·仪卫志上》:「朔望受朝及蕃客辞见,加纛、槊队,仪仗减半。」


仪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檐青罗伞释义:旧时仪仗行列中所用的伞盖。伞边有二层、三层之分,三层品级高于二层。
    • 2.
      两部蛙鸣释义: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 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也用来形容悠闲舒适的天然形成的生活环境。
    • 3.
      两部鼓吹释义: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 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 4.
      云幢释义:⒈旧时用为仪仗的一种饰有云形图案的旗帜。⒉饰有云形图案的车帘。泛指华美的车子。
    • 5.
      五明扇释义:⒈仪仗中用的一种掌扇。⒉指团扇。或泛指扇。
    • 6.
      仗下释义:⒈谓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隋书·麦铁仗传》:“尚书 蔡徵 ……於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詔书与 南徐州 刺史,铁杖 出应募,齎勑而往。”宋 苏轼《太皇太后阁春帖子词》之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⒉借指朝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甲辰,同修起居注 王存 言:‘古者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唐 贞观 初,仗下议政事,起居郎执笔记於前,史官随之,其后或修或废。’”
    • 7.
      仗队释义:仪仗队。
    • 8.
      仗马寒蝉释义: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 9.
      仗马释义:⒈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装饰华丽,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今谓之殿门天武官,极天下长人之选,八人。上御前殿,则执鉞立于 紫宸门 下,行幸则为禁围门,行于仗马之前。”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三卷:“西面白虎旗一、五星旗五、五凤旗十。仗马每面三疋,每疋御龙官四人。”⒉比喻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之官。语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林甫 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闕 杜璡 再上书言政事,斥为 下邽 令。因以语动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将顺
    • 10.
      仙仪释义:指皇家的仪仗。
    • 11.
      仙仗释义:⒈亦作“僊仗”。神仙的仪仗。⒉指皇帝的仪仗。
    • 12.
      仪仗队释义:⒈执行礼节性任务的武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人员组成(或由陆军人员单独组成),人数各国规定不等。仪仗队通常用来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将领等。也用于隆重的典礼。⒉走在游行队伍前边、由手持仪仗的人员组成的队伍。
    • 13.
      仪伞释义:⒈同“仪繖”。⒉指用为仪仗的伞。
    • 14.
      仪卫释义:仪仗与卫士的统称。 《魏书·李元护传》:“若丧过 东阳,不可不好设仪衞,哭泣尽哀,令观者改容也。”前蜀 杜光庭《宣再往青城安复真灵醮词》:“仰堂宇之威容,覩四垣之仪衞。”《宋史·仪卫志一》:“徽宗 政和 三年,议礼局上 大庆殿 大朝会仪衞。”清 戴名世《孑遗录》:“史可法 以父丧归,继 可法 者为 郑二阳。二阳 行军,仪衞甚盛。”
    • 15.
      仪刀释义: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历代形制不一。《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元年》:“皇城 留守 郭皎 奏:‘诸司仪仗有锋刃者,请皆输军器使,遇立仗别给仪刀。’”胡三省 注:“仪刀,以木为之,以银装之,具刀之仪而已。”《清会典图·舆卫二·仪刀》:“仪刀,鍊铁,通长三尺七寸三分,刃长二尺四寸八分,木柄长一尺二寸五分,端繫緑緌,鞘长二尺七寸五分,通鞔緑沙鱼皮,銎及铅皆涂金,鏤花文,繫以黄鹿皮,悬於革带,带饰亦涂金。”
    • 16.
      仪导释义:导引,开路的仪仗。《晋书·五行志下》:“元兴 三年,永安皇后 至自 巴陵,将设仪导入宫,天雷震,人马各一俱殪焉。”
    • 17.
      仪繖释义:指用为仪仗的伞。
    • 18.
      仪锽氅释义:仪仗名。 似旌而以仪锽为竿。
    • 19.
      仪锽释义:指用为仪仗的斧钺。
    • 20.
      仪迓释义:谓排列仪仗以迎客。

仪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檐青罗伞释义:旧时仪仗行列中所用的伞盖。伞边有二层、三层之分,三层品级高于二层。
    • 2.
      两部蛙鸣释义: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 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也用来形容悠闲舒适的天然形成的生活环境。
    • 3.
      两部鼓吹释义: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 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 4.
      云幢释义:⒈旧时用为仪仗的一种饰有云形图案的旗帜。⒉饰有云形图案的车帘。泛指华美的车子。
    • 5.
      五明扇释义:⒈仪仗中用的一种掌扇。⒉指团扇。或泛指扇。
    • 6.
      仗下释义:⒈谓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隋书·麦铁仗传》:“尚书 蔡徵 ……於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詔书与 南徐州 刺史,铁杖 出应募,齎勑而往。”宋 苏轼《太皇太后阁春帖子词》之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⒉借指朝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甲辰,同修起居注 王存 言:‘古者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唐 贞观 初,仗下议政事,起居郎执笔记於前,史官随之,其后或修或废。’”
    • 7.
      仗队释义:仪仗队。
    • 8.
      仗马寒蝉释义: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 9.
      仗马释义:⒈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装饰华丽,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宋 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今谓之殿门天武官,极天下长人之选,八人。上御前殿,则执鉞立于 紫宸门 下,行幸则为禁围门,行于仗马之前。”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三卷:“西面白虎旗一、五星旗五、五凤旗十。仗马每面三疋,每疋御龙官四人。”⒉比喻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之官。语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林甫 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闕 杜璡 再上书言政事,斥为 下邽 令。因以语动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将顺
    • 10.
      仙仪释义:指皇家的仪仗。
    • 11.
      仙仗释义:⒈亦作“僊仗”。神仙的仪仗。⒉指皇帝的仪仗。
    • 12.
      仪仗队释义:⒈执行礼节性任务的武装部队。由陆、海、空三军人员组成(或由陆军人员单独组成),人数各国规定不等。仪仗队通常用来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将领等。也用于隆重的典礼。⒉走在游行队伍前边、由手持仪仗的人员组成的队伍。
    • 13.
      仪伞释义:⒈同“仪繖”。⒉指用为仪仗的伞。
    • 14.
      仪卫释义:仪仗与卫士的统称。 《魏书·李元护传》:“若丧过 东阳,不可不好设仪衞,哭泣尽哀,令观者改容也。”前蜀 杜光庭《宣再往青城安复真灵醮词》:“仰堂宇之威容,覩四垣之仪衞。”《宋史·仪卫志一》:“徽宗 政和 三年,议礼局上 大庆殿 大朝会仪衞。”清 戴名世《孑遗录》:“史可法 以父丧归,继 可法 者为 郑二阳。二阳 行军,仪衞甚盛。”
    • 15.
      仪刀释义: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历代形制不一。《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元年》:“皇城 留守 郭皎 奏:‘诸司仪仗有锋刃者,请皆输军器使,遇立仗别给仪刀。’”胡三省 注:“仪刀,以木为之,以银装之,具刀之仪而已。”《清会典图·舆卫二·仪刀》:“仪刀,鍊铁,通长三尺七寸三分,刃长二尺四寸八分,木柄长一尺二寸五分,端繫緑緌,鞘长二尺七寸五分,通鞔緑沙鱼皮,銎及铅皆涂金,鏤花文,繫以黄鹿皮,悬於革带,带饰亦涂金。”
    • 16.
      仪导释义:导引,开路的仪仗。《晋书·五行志下》:“元兴 三年,永安皇后 至自 巴陵,将设仪导入宫,天雷震,人马各一俱殪焉。”
    • 17.
      仪繖释义:指用为仪仗的伞。
    • 18.
      仪锽氅释义:仪仗名。 似旌而以仪锽为竿。
    • 19.
      仪锽释义:指用为仪仗的斧钺。
    • 20.
      仪迓释义:谓排列仪仗以迎客。

仪仗造句

1.仪仗队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首长的检阅。

2.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好像两排仪仗队整齐站列,欢迎欢迎!

3.三军仪仗队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首长的检阅。

4.国家主席陪同外国元首检阅三军仪仗队。

5.仪仗队雄纠纠,气昂昂地走过主席台。

6.一进公园大门,两排梧桐树威武雄壮,好像仪仗队,欢迎着游客的到来。

7.仪仗队的士兵站得笔挺。

8.在大厅的角落里,或者墙壁上显得太空虚的地方,建筑师安置了一些罗马仪仗钺作为装饰品,斧头露在外面。

9.尽管风狂雨暴,排列在人民大会堂前的三军仪仗队员仍是持枪挺立,纹丝不动。

10.仪仗队放飞了数以千计的彩色气球。

仪仗(yiz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仪仗是什么意思 仪仗读音 怎么读 仪仗,拼音是yí zhàng,仪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仪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