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哈达 哈达的意思

哈达

简体哈达
繁体哈達
拼音hǎ dá
注音ㄏㄚˇ ㄉㄚ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ā hǎ hà,(1) 张口呼气。【组词】:哈欠。哈一口气。(2) 象声词,形容笑声。【组词】:哈哈大笑。打哈哈(开玩笑)。(3) 伛,弯。【例句】:哈腰(稍微弯腰)。(1) 方言,斥责。【组词】:哈他一通。(2) 姓。 ◎ 〔哈什蚂〕蛙的一种,雌的腹内有脂肪状物质,中医用作补品。

dá,(1) 通。【组词】:四通八达。达德(通行天下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2) 通晓。【组词】:洞达。练达。(3) 遍,全面。【例句】: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4) 到。【组词】:到达。抵达。通宵达旦。(5) 实现。【组词】:目的已达。(6) 传出来。【例句】:传(chuán)达。转(zhuǎn )达。(7) 得到显要的地位。【组词】:显达。达官贵人。(8) 姓。

基本含义

指敬礼或表示敬意的动作。

哈达的意思

哈达 [hǎ dá]

1. 藏族、蒙古族人在迎送、馈赠、敬神以及日常交往礼节上使用的薄绢,分红、黄、蓝、绿、白等色。颜色和长短因受赠人地位不同而分。又叫“哈达克”、“哈德”、“口嗒”

[kha-btags; hada;]

哈达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哈噠”。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丝巾或纱巾,多用于迎送、馈赠、敬神以及日常交往礼节。长短不一,以白色为主,也有红、黄、浅蓝等色。

清 无名氏 《西藏记·礼仪》:“凡进见,必递哈达一个。”
清 无名氏 《西藏记·婚嫁》:“亲友各将哈达与男女,长者掛于项,平交放于怀内,或堆积坐前。”
清 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卷三:“﹝ 土尔扈特汗 ﹞夫人遣其官等数人,餽以小哈噠一。”
原注:“哈噠者,薄绢也,红、黄二色。 蒙古 买以敬佛,为贵物焉。大者长丈餘,小者数尺。”
《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 高志诚 ﹞将一条崭新的哈达托在双手,向前一伸,搭在 隆珠 手上,同时接过了 隆珠 的哈达。”


国语词典

哈达 [hǎ dá]

⒈ 西藏、蒙古人用以敬佛或馈赠,表示恭敬和祝贺之物。为藏语 kha btags的音译。为丝或绢制成的长条型丝布,有白、黄、蓝等色,传统上多为白色,代表吉祥。藏人初次见面时皆献上哈达为礼以表示恭敬。


哈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兰哈达释义: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蒙语为乌兰哈达,是红色的山峰的意思。
    • 2.
      南关释义:⒈南方的关塞。《史记·秦始皇本纪》“上自 南郡 由 武关 归”裴骃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武关,秦 南关,通 南阳。”南朝 梁 江淹《望荆山》诗:“南关绕 桐柏,西岳 出 鲁阳。”唐 司空曙《送郑况往淮南》诗:“西楚 见南关,苍苍落日间。”⒉明 谓 海西女真 哈达部。该部分布在今 辽宁 开原 南 哈达河 畔,因靠近 明 当时所设马市 广顺关(俗称 南关),故有此称。
    • 3.
      哈哒释义:见“哈达”。
    • 4.
      哈达释义:藏语音译词。 藏族和部分蒙古族人民在敬神以及欢迎、馈赠等日常礼节交往上使用的丝巾。赠送哈达是表示敬意和祝贺。
    • 5.
      哈达街道释义:哈达街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中心城区。哈达,蒙古族语,其意为山峰的意思。
    • 6.
      女口释义:⒈女人的话。《汉书·五行志上》:“刘向 以为 齐桓 好色,听女口。”⒉女俘;俘以为奴的女子。《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下》:“丁丑,尚食奉御 王绍隐 除名,流 沙门岛,坐匿军营女口也。”《宋史·太宗纪一》:“禁内属部落私市女口。”《清史稿·高宗纪三》:“辉特 台吉 车布登多尔济 叛,哈达哈 讨获之。命尽诛丁壮,以女口赏 喀尔喀。”
    • 7.
      献哈达释义:献“哈达”是蒙古人民和藏族人民的一种礼节。 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 8.
      礼节释义: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献花圈、献哈达、鸣礼炮等。
    • 9.
      索喜释义:最普通的一种哈达,三尺长,用麻或生丝蘸粉织成,又作素喜。

哈达(had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哈达是什么意思 哈达读音 怎么读 哈达,拼音是hǎ dá,哈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哈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