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学 [dú xué]
1. 谓自学而无师友指导切磋。
独学 引证解释
⒈ 谓自学而无师友指导切磋。
引《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颖达 疏:“谓独自习学而无朋友,言有所疑无可諮问,则学识孤偏鄙陋,寡有所闻也。”
南朝 梁武帝 《撰孔子正言述怀》诗:“孤陋乏多闻,独学少击叩。”
唐 韩愈 《招扬之罘》诗:“《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復。”
独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与人书一释义: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 2.
声光化电释义:清 末 民 初时指自 欧 美 传来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现不常用。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八》:“何况一个人,先须自己活着,又要驼了前辈先生活着;活着的时候,又须恭听前辈先生的折衷:早上打拱,晚上握手;上午‘声光化电’,下午‘子曰诗云’呢?”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二:“从戊戌算来,也有二十年了,我们学人家的声光化电,多少还有点样子,惟独学到典章政法,却完全不成个气候。”
- 3.
孤陋寡闻释义:指学识浅薄,见闻狭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4.
比踪释义:比迹。 三国 魏 曹植《责躬诗》:“超 商 越 周,与 唐 比踪。”《南史·王筠传》:“筠 曰:‘陆平原 东南之秀,王文度 独步 江 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说郛》卷六二引 宋 桑世昌《兰亭博议·临摹》:“宋 兴百餘年间,雄文硕学之士相继不絶,文章之盛遂追三代,独学书之法寂寞不振,未能比踪 唐 室。”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庚娘》:“谁谓女子,遂不可比踪 彦云 也?”参见“比跡”。
- 5.
独学寡闻释义: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 6.
禀给释义:亦作“禀给”。犹禀食。《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年,南部苦蝗,大飢,肃宗 稟给其贫人三万餘口。”《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民失业,归 慕容廆 者甚众,廆 稟给遣还,愿留者抚存之。”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六丁》:“独学舍禀给皆久废,用兵已来,捐貲者率许在籍肄业……雍中人才寥寥,素餐为惭耳。”参见“稟食”。
- 7.
谨守释义:⒈谨慎守护;敬慎守持。《晏子春秋·谏下三》:“景公 树竹,令吏谨守之。”晋 陆机《辨亡论下》:“将谨守峡口以待擒耳。”宋 楼钥《集英殿修撰曾公神道碑》:“事亲尽礼,谨守家法。”《诗刊》1978年第1期:“我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这样坚贞不渝地谨守着自己的诺言。”⒉操守严谨。明 吴宽《四川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陈君行状》:“其居官斤斤谨守,尤以廉洁称。”《人中画·自作孽》:“黄舆 道:‘此事不独学生不敢,就是 天隐 亦当谨守,倘一失足,悔之晚矣!’”王闿运《长沙攸县庆都龙君行状》:“及论贞介谨守之节,富贵不能淫
- 8.
踵息释义:道家炼气养生之法。亦指呼吸徐缓深沉。语本《庄子·大宗师》:“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成玄英 疏:“真人心性和缓,智照凝寂。至於气息,亦復徐迟。脚踵中来,明其深静也。”宋 陆游《独学》诗:“踵息无声酣午枕,舌根忘味美晨烹。”清 金农《广陵秋日杂作》诗之三:“屡访花隐翁,踵息无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