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北方 北方的意思
běifāng

北方

简体北方
繁体
拼音běi fāng
注音ㄅㄟˇ ㄈ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ěi bèi,(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组词】: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组词】:败北。 ◎ 古同“背”,违背,违反。

fāng,(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方形.长方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组词】:方根。平方。开方。(3) 人的品行端正。【组词】:方正。方直。(4) 一边或一面。【组词】:方向。方面。(5) 地区,地域。【组词】: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圆。方隅(边疆)。方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组词】:方式。方法。教导有方。贻笑大方。(7) 种,类。【组词】:变幻无方。仪态万方。(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组词】:药方。(9) 违背。【组词】:方命。(10) 正在,正当。【组词】:方今盛世。方兴未艾。(11) 才,刚刚。【组词】:方才。如梦方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组词】:土石方。(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组词】:几方石章。(14) 姓。

基本含义

指北方的地区或方位。

北方的意思

北方 [běi fāng]

1. 向北的方向;地球北极的方向。

[ north; ]

2. 特指中国黄河以北的地区。

北方有侮臣者。——《墨子·公输》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资治通鉴》

[ the North; ]

北方 引证解释

⒈ 北;北面。

《易·说卦》:“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
《云笈七籤》卷十三:“肾主北方,其色黑。”
孙中山 《建国方略·第一计划》:“北方大港之筑,用为国际发展实业计划之策源地。”

⒉ 北部地区。在我国多指 黄河 流域及其以北地区。

《左传·文公九年》:“范山 言於 楚子 曰:‘ 晋君 少,不在诸侯,北方可图也。’ 楚子 师于 狼渊 以伐 郑。”
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大父 巨敖 ……为 太原 晋阳 令,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 太原 之 阳曲。”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你若是不曾离开 中国 北方,不曾离开到三年之久,你不会赞叹欣赏北方蔚蓝的天!”


国语词典

北方 [běi fāng]

⒈ 方位名。南的对面,即北边。

北边

南边 南方


北方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北边释义:⒈(北边儿)方位词。 北。⒉北方

北方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南方释义:⒈南。 ⒉南部地区,在中国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
    • 2.
      南边释义:⒈(南边儿)方位词。南⒉南

北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令释义:⒈同“丁零”。《尚书大传》卷三:“北方之极,自 丁令 北至积雪之野,帝 顓頊 神玄冥司之。”《汉书·匈奴传上》:“其明年,丁令 比三岁入盗 匈奴,杀略人民数千,驱马畜去。”参见“丁零”、“丁灵”。⒉“丁令威”的省称。唐 李赤《灵墟山》诗:“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⒊指鹤。宋 李纲《雷庙读丁晋公所作碑》诗:“只应 寇老 曾迁此,作记何缘 丁令 来。”清 吴伟业《鲞鹤》诗:“丁令 归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参见“丁令威”。
    • 2.
      七下八上释义:每年的7月下旬至及8月上旬(又称“七下八上”)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雨季,气象和防汛部门把它视为防汛的重点时期。
    • 3.
      七郊释义:统称古代在郊外祀五帝(东方 青帝、南方 赤帝、中央 黄帝、西方 白帝、北方 黑帝)及天地的祭礼。
    • 4.
      三兵释义:三种兵器。 指矛、戟、钺。《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鼓三兵。”杨士勋 疏:“五兵者,徐邈 云:‘矛在东,戟在南,鉞在西,楯在北,弓矢在中央。’”按:天子五鼓为东方青鼓,南方赤鼓,西方白鼓,北方黑鼓,中央黄鼓。诸侯三鼓者去黑黄二鼓,则知三兵当去楯及弓矢。
    • 5.
      三北释义:指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三北防护林体系,被称为北方“绿色万里长城”。
    • 6.
      三十二天释义:⒈佛教小乘有部称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为三十二天。⒉道教称东南西北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二天。
    • 7.
      三尺门里释义:东北方言,指家庭之内的事。
    • 8.
      三胡释义:⒈指我国古代北方林胡、楼烦、东胡三族。⒉清代学者胡匡衷、胡培翚、胡春乔的合称。
    • 9.
      上岁释义:⒈丰年。 《史记·天官书》:“风从南方来,大旱……北方,为中岁;东北,为上岁。”裴骃 集解引 韦昭 曰:“岁大穰。”清 钱谦益《己卯元日次除夕韵》:“蚤约邻翁占上岁,共看幡信到墙东。”⒉成年。唐 李翱《断僧通状》:“上岁童子,二十受戒。君王不朝,父母不拜。”
    • 10.
      上方释义:⒈前面。⒉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⒊天上;上界。⒋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⒌上邦,大国。⒍上级。⒎同“尚方”。⒏同“尚方”。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⒐上方剑的简称。
    • 11.
      上炕释义:⒈犹上床。 炕,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一种床,底下有洞,可生火取暖。⒉方言。指坐月子。
    • 12.
      不咋地释义:北方方言,是不怎么样的意思。
    • 13.
      不折腾释义: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一个城乡老少皆知的一个民间用语。 拒绝反复,拒绝翻转,拒绝折磨。
    • 14.
      不稀得释义:北方方言,指不屑,懒得,不值得,不稀罕,用不着。
    • 15.
      丑地释义:⒈指东北偏北方位。 ⒉苦恶之地。常指边远偏僻的地方。
    • 16.
      丑羯释义:对北方部族 羯 族的蔑称。
    • 17.
      世仆释义:⒈世代相沿的奴仆。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宏而不博博而不宏》:“先是 永嘉 刘锡祖 父,掩据 羲之 墨池且百年,后为世僕所发。”孙中山《日本应助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乙是一个乡下的世仆(粤俗家庭中永久的奴仆之称,与北方老家奴的名称相似),还没有脱离奴隶的地位。”⒉明 清 时在 安徽 宁国府 地区,往往有某姓村民世代为另一姓村民服役的习俗,谓之世仆。
    • 18.
      东下释义:⒈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常山王 背 项王,奉 项婴 头而窜,逃归於 汉王。汉王 借兵而东下,杀 成安君 泜水 之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 自 江陵 将顺 江 东下。”清 吴伟业《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诗序:“久之,有闻其復东下者,主於 海虞 一故人。”⒉谓向东攻克。唐 李白《梁甫吟》:“君不见 高阳 酒徒起草中,长揖 山 东隆準公……东下 齐 城七十二,指挥 楚 汉 如旋蓬。”
    • 19.
      东北隅释义:东北隅的意思是东北角落或东北方向的意思。
    • 20.
      东南风释义:简单来说,东南风就是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吹向西北方向。

北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令释义:⒈同“丁零”。《尚书大传》卷三:“北方之极,自 丁令 北至积雪之野,帝 顓頊 神玄冥司之。”《汉书·匈奴传上》:“其明年,丁令 比三岁入盗 匈奴,杀略人民数千,驱马畜去。”参见“丁零”、“丁灵”。⒉“丁令威”的省称。唐 李赤《灵墟山》诗:“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⒊指鹤。宋 李纲《雷庙读丁晋公所作碑》诗:“只应 寇老 曾迁此,作记何缘 丁令 来。”清 吴伟业《鲞鹤》诗:“丁令 归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参见“丁令威”。
    • 2.
      七下八上释义:每年的7月下旬至及8月上旬(又称“七下八上”)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雨季,气象和防汛部门把它视为防汛的重点时期。
    • 3.
      七郊释义:统称古代在郊外祀五帝(东方 青帝、南方 赤帝、中央 黄帝、西方 白帝、北方 黑帝)及天地的祭礼。
    • 4.
      三兵释义:三种兵器。 指矛、戟、钺。《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鼓三兵。”杨士勋 疏:“五兵者,徐邈 云:‘矛在东,戟在南,鉞在西,楯在北,弓矢在中央。’”按:天子五鼓为东方青鼓,南方赤鼓,西方白鼓,北方黑鼓,中央黄鼓。诸侯三鼓者去黑黄二鼓,则知三兵当去楯及弓矢。
    • 5.
      三北释义:指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三北防护林体系,被称为北方“绿色万里长城”。
    • 6.
      三十二天释义:⒈佛教小乘有部称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为三十二天。⒉道教称东南西北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二天。
    • 7.
      三尺门里释义:东北方言,指家庭之内的事。
    • 8.
      三胡释义:⒈指我国古代北方林胡、楼烦、东胡三族。⒉清代学者胡匡衷、胡培翚、胡春乔的合称。
    • 9.
      上岁释义:⒈丰年。 《史记·天官书》:“风从南方来,大旱……北方,为中岁;东北,为上岁。”裴骃 集解引 韦昭 曰:“岁大穰。”清 钱谦益《己卯元日次除夕韵》:“蚤约邻翁占上岁,共看幡信到墙东。”⒉成年。唐 李翱《断僧通状》:“上岁童子,二十受戒。君王不朝,父母不拜。”
    • 10.
      上方释义:⒈前面。⒉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⒊天上;上界。⒋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⒌上邦,大国。⒍上级。⒎同“尚方”。⒏同“尚方”。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⒐上方剑的简称。
    • 11.
      上炕释义:⒈犹上床。 炕,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一种床,底下有洞,可生火取暖。⒉方言。指坐月子。
    • 12.
      不咋地释义:北方方言,是不怎么样的意思。
    • 13.
      不折腾释义: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一个城乡老少皆知的一个民间用语。 拒绝反复,拒绝翻转,拒绝折磨。
    • 14.
      不稀得释义:北方方言,指不屑,懒得,不值得,不稀罕,用不着。
    • 15.
      丑地释义:⒈指东北偏北方位。 ⒉苦恶之地。常指边远偏僻的地方。
    • 16.
      丑羯释义:对北方部族 羯 族的蔑称。
    • 17.
      世仆释义:⒈世代相沿的奴仆。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宏而不博博而不宏》:“先是 永嘉 刘锡祖 父,掩据 羲之 墨池且百年,后为世僕所发。”孙中山《日本应助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乙是一个乡下的世仆(粤俗家庭中永久的奴仆之称,与北方老家奴的名称相似),还没有脱离奴隶的地位。”⒉明 清 时在 安徽 宁国府 地区,往往有某姓村民世代为另一姓村民服役的习俗,谓之世仆。
    • 18.
      东下释义:⒈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常山王 背 项王,奉 项婴 头而窜,逃归於 汉王。汉王 借兵而东下,杀 成安君 泜水 之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 自 江陵 将顺 江 东下。”清 吴伟业《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诗序:“久之,有闻其復东下者,主於 海虞 一故人。”⒉谓向东攻克。唐 李白《梁甫吟》:“君不见 高阳 酒徒起草中,长揖 山 东隆準公……东下 齐 城七十二,指挥 楚 汉 如旋蓬。”
    • 19.
      东北隅释义:东北隅的意思是东北角落或东北方向的意思。
    • 20.
      东南风释义:简单来说,东南风就是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吹向西北方向。

北方造句

1.许多北方人刚到南方时,都不服水土。

2.雄伟壮丽的长城,傲然屹立在我国北方

3.南宋小朝廷建都杭州,守着半壁江山,不思收复沧陷于金兵的北方大片国土。

4.我在北方,你在南方,千里迢迢,我们何日才能见面。

5.曹操在北方站稳脚跟以后,积极厉兵秣马,准备南下。

6.今年北方大旱,小麦大幅度减产,与每年的车载斗量的丰收景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7.我们的铁道游击队,在北方纵横驰骋,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

8.北方局势如此危险,我认为政府毫无理由沾沾自喜。

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江南的菱角到了北方,竟被一些人当作装饰品。

10.南方美,北方也美!它们都是祖国的锦绣山河!

11.美国内战以后,北方地鞭长莫及者试图控制南方。

12.北方的冬天气候寒冷,有时刮风,有时下雪。

13.当你站在新华桥中段向东北方向眺望,一条银白色的玉带桥,拱起在抚西河口上,那玲珑剔透的造型,给碧波荡漾的浑河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14.春天像一粒豌豆,让我把她从南方衔回北方

15.北方的冬天真冷啊,就好像身在冰窖里一样。

16.秋天冷着个脸,气呼呼地从北方疾行而来,胆子小的一片片黄叶被吓得赶紧从依恋了大半年的树妈妈身上挣脱开来,躲到大地上来。

17.南方的雨,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北方的雨,像北方小获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

18.听听,秋的声音,一阵阵秋风吹来“呼呼”,是和天空告别的话音。听听,秋的声音,一只只小燕子向南飞去,“叽叽”,是和北方告别的歌韵。听听,秋的声音,一片片叶子落下,“哗哗”,是和大树告别的话音。听听,秋的

19.秋的声音,是和天空告别的话音。秋的声音,是与秋天亲吻的话语。秋的声音,是和北方告别的歌韵。

20.裘皮服装在北方很实用,到南方就用不着了。

北方(beif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北方是什么意思 北方读音 怎么读 北方,拼音是běi fāng,北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北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