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繻 [qì rú]
1. 《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关中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弃繻 引证解释
⒈ 《汉书·终军传》:“初, 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 关,关 吏予 军 繻。
引军 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復传,还当以合符。’ 军 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弃繻而去。”
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 关中 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虙子 弹琴邑宰日, 终军 弃繻英妙时。”
清 吴伟业 《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
弃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壮情释义:豪壮的情怀、抱负。《后汉书·马援传赞》:“徂年已流,壮情方勇。明德 既升,家祚以兴。”唐太宗《入潼关》诗:“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 2.
弃繻关释义:汉 终军 入 潼关,弃繻,后因以“弃繻关”指 潼关。宋 司马光《送何济川知汉州》诗之一:“復寻题柱迹,重过弃繻关。”清 赵翼《卢抱经作重逢入泮诗纪事敬贺四律》之二:“尚有昔年题字柱,便当古蹟弃繻关。”参见“弃繻”。
- 3.
弃繻年释义:汉 终军 年十八被选为博士弟子,入 关 弃繻。 后因以“弃繻年”指少年有为之时。唐 耿湋《送郭秀才赴举》诗:“乡赋《鹿鸣》篇,君为贡士先。新经梦笔夜,纔比弃繻年。”参见“弃繻”。
- 4.
弃繻生释义:指 汉 终军。 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汉书·终军传》:“军 为謁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 关,关 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唐 李德裕《重过列子庙追感顷年与王仆射同题名于庙壁》诗:“重看题壁处,岂羡弃繻生。”参见“弃繻”。
- 5.
弃繻者释义:弃繻生。
- 6.
弃繻郎释义:弃繻生。郎,对少年的通称。元 朱自牧《送鄜州节判任元老罢任东归》诗之二:“都骑駸駸指 汶阳,关 门应识弃繻郎。”参见“弃繻”。
- 7.
弃繻释义:《汉书·终军传》:“初,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 关,关 吏予 军 繻。军 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復传,还当以合符。’军 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 关中 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唐 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唐 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虙子 弹琴邑宰日,终军 弃繻英妙时。”清 吴伟业《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
- 8.
授简释义:给予简札。 谓嘱人写作。语出 南朝 宋 谢惠连《雪赋》:“梁王 不悦,游於 兔园 ……授简於 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唐 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诗:“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明 杨慎《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宠高 梁 授简,恩迈 汉 临雍。”清 吴伟业《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
- 9.
英妙释义:⒈年少而才华出众的人;少年英俊。晋 潘岳《西征赋》:“终童 山 东之英妙,贾生 洛阳 之才子。”隋 薛道衡《豫章行》:“江 南地远接 闽 甌,山 东英妙屡经游。”宋 苏舜钦《朝奉大夫王公行状》:“子野 英妙,不衒文干进,当世佳士也。”⒉美好的少壮时期。唐 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虙子 弹琴邑宰日,终军 弃繻英妙时。”⒊优美。宋 文天祥《集杜诗·陆枢密秀夫诗序》:“﹝ 秀夫 ﹞字 君实,文笔英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