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平心静气 平心静气的意思
píngxīnjìng

平心静气

简体平心静气
繁体平心靜氣
拼音píng xīn jìng qì
注音ㄆ一ㄥˊ ㄒ一ㄣ ㄐ一ㄥˋ ㄑ一ˋ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íng,(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组词】:平地。平面。平原。(2) 均等。【组词】:平分。平行(xín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组词】:平列。平局。平辈。(4) 安定、安静。【组词】:平安。平服。(5) 治理,镇压。【组词】:平定。(6) 抑止(怒气)。【例句】:他把气平了下去。(7) 和好。【例句】:“宋人及楚人平”。(8) 一般的,普通的。【组词】:平民。平庸。平价。平凡。(9) 往常,一向。【例句】: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10) 汉语四声之一。【组词】:平声。平仄。(11) 姓。(12) 〔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xīn,(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组词】:心包。心律。心衰。心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组词】:心腹。中心。(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组词】: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jìng,(1) 停止的,与“动”相对。【组词】:静止。静态。静物。平静。风平浪静。(2) 没有声音。【组词】:安静。寂静。僻静。冷静。肃静。静悄悄。静穆。静谧。静默。静观。静听。(3) 安详,闲雅。【组词】:静心。静坐。(4) 古同“净”,清洁。(5) 姓。

qì,(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组词】:气体。(2) 呼吸。【组词】: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组词】:气候。气温。气象。(4) 鼻子闻到的味。【组词】:气味。臭气。(5) 人的精神状态。【组词】: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 怒,或使人发怒。【例句】: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7) 欺压。【组词】:受气。(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组词】:气功。气血。气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组词】:痰气。湿气。(10) 景象。【组词】: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基本含义

心平气和,保持冷静

平心静气的意思

平心静气 [píng xīn jìng qì]

1. 亦作“平心定气”。亦作“平心易气”。亦作:平心定气平心易气。

平心静气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平心定气”。亦作“平心易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宋 吕本中 《官箴》:“又如监司郡守严刻过当者,须平心定气与之委曲详尽,使之相从而后已。”
《朱子语类》卷三三:“横渠 论看诗,教人平心易气求之,到他説诗,又却不然。”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凡读古人文字,务须平心易气,熟参上下语脉,得其立言本意乃可。”
《红楼梦》第七四回:“凤姐 道:‘太太快别生气,若被别人觉察了,保不定老太太不知道。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李启文》:“诚能平心静气,一念不起,则火无所依,又何从而上炎乎?”
茅盾 《街角的一幕》:“我是不喜欢感情用事的,我们须得平心静气来研究。”


国语词典

平心静气 [píng xīn jìng qì]

⒈ 形容心情平和,态度冷静。清·纪昀也作「平心定气」、「平心易气」。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〇·如是我闻四》:「遇意外之横逆,平心静气,或有解时。」

平心定气 态度冷静 心平气和

暴跳如雷 大发雷霆 意气用事


平心静气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平心定气释义: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 2.
      心平气和释义: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平心静气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大发雷霆释义: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别人。霆:响雷。
    • 2.
      意气用事释义: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 3.
      暴跳如雷释义:跳着脚喊叫,像打雷一样,形容大怒的样子。

平心静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气释义:⒈证名。指肠胃郁结而排泄气体。⒉指人体下部之气。⒊运气学说术语。指六气定位下之气。如水位下之土气、土位下之木气等。⒋谓态度恭顺,平心静气。
    • 2.
      口燥唇乾释义:亦作“口乾舌燥”。 亦作“口乾舌焦”。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叶圣陶《未厌集·小病》:“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乱想都会集中到这上头去。于是口干舌燥,头里岑岑地作响。”柯岩《东方的明珠》:“那时,是她和她一起制定计划,一起讲课,真是讲得口干舌燥,磨破了嘴皮。”袁静《伏虎记》第二回:“指导员跟他平心静气地讲道理,讲得口干舌焦。”
    • 3.
      平心易气释义: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同“平心静气”。
    • 4.
      平心而论释义:平心静气地评论。
    • 5.
      平意释义:意气平和;平心静气。
    • 6.
      纪事本末释义:⒈史书体裁之一。 以历史事件为纲,将重要史实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顺序编写。创始于 南宋 袁枢 的《通鉴纪事本末》。《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五·纪事本末类》:“至 宋 袁枢 以《通鑑》旧文,每事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其始终,命曰纪事本末,史遂又有此一体。”⒉借指对某事的完整记述。瞿秋白《乱弹·<铁流>在巴黎》:“任何故意宣传鼓动的小说诗歌,都没有这种真实的平心静气的纪事本末来得响亮,来得雄壮--这是革命的凯旋歌。”
    • 7.
      降谏释义: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地进谏。

平心静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气释义:⒈证名。指肠胃郁结而排泄气体。⒉指人体下部之气。⒊运气学说术语。指六气定位下之气。如水位下之土气、土位下之木气等。⒋谓态度恭顺,平心静气。
    • 2.
      口燥唇乾释义:亦作“口乾舌燥”。 亦作“口乾舌焦”。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叶圣陶《未厌集·小病》:“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乱想都会集中到这上头去。于是口干舌燥,头里岑岑地作响。”柯岩《东方的明珠》:“那时,是她和她一起制定计划,一起讲课,真是讲得口干舌燥,磨破了嘴皮。”袁静《伏虎记》第二回:“指导员跟他平心静气地讲道理,讲得口干舌焦。”
    • 3.
      平心易气释义: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同“平心静气”。
    • 4.
      平心而论释义:平心静气地评论。
    • 5.
      平意释义:意气平和;平心静气。
    • 6.
      纪事本末释义:⒈史书体裁之一。 以历史事件为纲,将重要史实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顺序编写。创始于 南宋 袁枢 的《通鉴纪事本末》。《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五·纪事本末类》:“至 宋 袁枢 以《通鑑》旧文,每事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其始终,命曰纪事本末,史遂又有此一体。”⒉借指对某事的完整记述。瞿秋白《乱弹·<铁流>在巴黎》:“任何故意宣传鼓动的小说诗歌,都没有这种真实的平心静气的纪事本末来得响亮,来得雄壮--这是革命的凯旋歌。”
    • 7.
      降谏释义: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地进谏。

平心静气造句

1.出现了问题,要平心静气地解决,不要吵得天翻地覆的。

2.事情发生得那么突然,他却能够平心静气地处理,没有因此而乱了分寸。

3.平心静气地好好想一想,不要轻易地做选择。

4.但他知道,这种平心静气不是天生的,是需要修炼的。

5.我们做事要平心静气

6.小明的个性很急躁,很少见他有平心静气的时侯。

7.同事间意见不同时,应当平心静气地讨论,不可意气用事,製造不和。

8.这事你最好是平心静气地好好想想,千万别与他吵架。

9.你别发火,坐下来咱们平心静气地谈谈,到底是怎么回事?

10.你必须平心静气听我跟你解释这件事,先别发怒。

11.让我们平心静气,从两方面来谈谈滑铁卢吧。

12.同事之间闹了矛盾,应该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讲道理,而不能凭感情用事。

13.事情发生得那麼突然,他却能够平心静气地处理,没有因此而乱了分寸。

14.人生最让人平心静气的事莫过于沿着生命的轨迹前行。

15.只要你能平心静气,我们一定能找到解决事情的方法。

16.雷斯脱平心静气的把事情想过一番。

17.出现这种情况应平心静气地找原因。

平心静气(pingxinjingq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平心静气是什么意思 平心静气读音 怎么读 平心静气,拼音是píng xīn jìng qì,平心静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平心静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