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兴微继絶释义:使衰落了的振兴起来,中断了的延续下去。汉 应劭《风俗通·过誉·南阳五世公》:“主簿 柳 對曰:明府謹終追遠,興微繼絶。”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拔奇取異,興微繼絶。”参见“興滅繼絶”。
- 2.
世祀释义:世代祭祀。《左传·僖公十二年》:“管氏 之世祀也宜哉!”《宋书·礼志三》:“虽年絶世祀,代革精华,可得腾金綵,奏玉润。”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远协神期,用彰世祀。”
- 3.
优老释义:⒈德行高尚的长者。宋 范仲淹《皇储资圣颂》:“夫与股肱优老,羽翼令人,讲帝皇之风,参天人之理。”⒉优待老人。宋 陆游《拜敕口号》:“恭惟优老政,千古照青编。”明 彭时《彭文宪公笔记》:“但行优老之政为宜。若朝官父母年七十者与誥勅,百姓年八十与冠带,是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
- 4.
储铉释义:指太子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皇朝軫慟,储鉉伤情。” 吕延济 注:“皇朝,谓天子也。储,谓太子也。鉉,鼎耳也,谓三公也。”
- 5.
卧辙释义:东汉 侯霸 为 淮阳 太守,征入都,百姓号哭遮使车,卧于辙中,乞留 霸 一年。见《后汉书·侯霸传》。后常用为挽留去职官吏的典故。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三年,解 丹阳 尹,领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驹,前良取则;卧辙弃子,后予胥怨。”唐 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解龟踰卧辙,遣骑觅扁舟。”元 柯丹丘《荆钗记·民戴》:“卧辙攀鞍无计策,离歌别酒众难忘。”
- 6.
国纪释义:⒈国家的礼制法纪。《国语·晋语四》:“夫礼,国之纪也。”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御史温肃奏折附片二》:“不独国纪荡然,抑且人纪顿丧。”⒉治理国家的人。《管子·侈靡》:“择其好名,因使长民,好而不已,是以为国纪。”郭沫若 等集校:“谓以其人为国之经纪也。”⒊指本朝的编年史。清 姚鼐《明赠太常卿山东左布政使张公祠碑文》:“义果章於一家,忠烈光於国纪。”
- 7.
奏课释义:⒈把对官吏的考绩上报朝廷。 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为 义兴 太守,风化之美,奏课为最。”唐 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復淹留咏白苹。”明 方孝孺《祭叶夷仲主事文》:“入宰畿县,奏课最优。”⒉把计簿、户籍按规定时间报送朝廷。《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岐 俗质厚,彦光 以静镇之,奏课连为天下最。”胡三省 注:“奏课,奏计帐及输籍也。”宋 沉括《梦溪笔谈·技艺》:“天章阁待制 许元 为 江 淮 发运使,奏课於京师。”
- 8.
如干释义:若干。表示不定数。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是用缀缉遗文,永貽世范,为如干秩,如干卷。”《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如干蠲免,某月须如干救助。”胡三省 注:“如干,犹言若干也。程大昌 曰:若干者,设数之言也。干,犹箇也。若箇,犹言几何枚也。又説:干者,十干,自甲至癸也,亦以数言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张 母大喜,多方乞贷,共得如干数。”
- 9.
姬姜释义:⒈春秋 时,周 王室姓 姬,齐 国姓 姜,二姓常通婚姻,因以“姬姜”为贵族妇女之称。《左传·成公九年》:“虽有 姬 姜,无弃蕉萃。”杜预 注:“姬 姜,大国之女。蕉萃,陋贱之人。”汉 班固《西都赋》:“游士拟於公侯,列肆侈於 姬 姜。”⒉称美妇女的宗族。唐 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族茂 姬 姜,仁深圣善。”⒊泛指美女。《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室无姬姜,门多长者。”李周翰 注:“姬姜,美女也。”《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唐 孔颖达 疏:“而谓之姬者,以 黄帝 姓 姬
- 10.
寅夜释义:夤夜,深夜。宋 苏轼《乞诗赋经义各以分数取人将来只许诗赋兼经状》:“天下学者寅夜竞习诗赋,举业率皆成就。”《前汉书平话》卷下:“大 汉 十六年五月初四日寅夜,樊亢 领三千军入内,将 吕 家三千口家属,尽皆斩首。”明 彭时《彭文宪公笔记》:“达官中有 马亮 者知之,寅夜诣至 恭顺侯 吴瑾 家言之。”
- 11.
弘长释义:⒈光大发扬。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弘长风流,许与气类。”唐 高仲武《中兴閒气集·钱起》:“‘穷达恋明主,耕桑亦近郊。’则礼义克全,忠孝兼著,足可弘长名流,为后楷式。”⒉弘大长远。《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士元 弘长,雅性内融。”李周翰 注:“弘,大;长,远也。言其思虑大远也。”南朝 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将恐弘长之道,别有未周。”《北齐书·幼主纪论》:“武成 风度高爽,经算弘长,文武之官,俱尽其力,有帝王之量矣。”
- 12.
弱龄释义:⒈弱冠之年。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时司徒 袁粲,有高世之度,脱落尘俗,见公弱龄,便望风推服,叹曰:‘衣冠礼乐在是矣!’时 粲 位亚台司,公年始弱冠。”明 宋濂《符氏世谱记》:“文昌 之年犹未弱龄,朝夕奔走乎西东。”⒉泛指幼年、青少年。晋 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逯钦立 注:“弱龄,弱年,少年。”南朝 梁 沈约《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弱龄便神情峻彻,非常童稚之伍,行仁尚道,洗志法门,至年十岁,慈念弥篤。”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王城西北大河南岸旧
- 13.
得二释义:⒈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孔颖达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李善注:“子曰:‘知几其神乎!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而未尝復行。’韩康伯曰:‘在理则昧,造形则悟,颜子之分也,失之於几,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远而復,故知之未尝復行也。’”⒉
- 14.
总制释义:⒈总聚其制度。《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莫不总制清衷,递为心极。”张铣 注:“总,聚;衷,思也。言诸道术,莫不聚其制度,运於清思,递互为用於心中也。”⒉官名,即总督。明武宗 尝自称“总督军务”,臣下避之,乃改总督为总制。明世宗 嘉靖 十九年避“制”字,又改总制为总督。参阅《明史·武宗纪》及《职官志二》。⒊任总督官职。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王晋溪 总制三边时,每一廵边,虽打中火,亦费百金。”清 曾国藩《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国藩 奉命总制 两江。”⒋犹统率。《水浒传》第五七回:“中
- 15.
挂服释义:⒈亦作“掛服”。谓离任、去官。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三年,解 丹阳 尹……挂服捐驹,前良取则。”⒉戴孝。宋 苏轼《辨谤札子》:“臣於是岁三月六日在 南京 闻先帝遗詔,举哀掛服了当,迤邐往 常州。”明 冯梦龙《智囊补·捷智·韩琦》:“英宗 即位数日,挂服柩前,哀未发,而疾暴作。”
- 16.
操存释义:⒈执持心志,不使丧失。语出《孟子·告子上》:“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朱子全书》卷三:“为学之要,只在着实操存,密切体认自己身心上理会。”宋李光《赠赵璚夫》诗:“操存有约要真见,记问夸多只謏闻。”明叶子奇《草木子·原道》:“丹经言鼎鑪是安身立命也,採药是收敛精神也,火候是操存之意也,沐浴是日新之功也,抽添是勤怠之节也。”明彭时《彭文宪公笔记》:“先生平昔涉歷艰险,操存有素,故祸福不足以动心。”⒉指操守、心志。
- 17.
更造释义:⒈重造。 《汉书·食货志下》:“於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造钱币以澹用。”颜师古 注:“更,改也。”⒉犹更始。《文选·班固<东都赋>》:“且夫 建武 之元,天地革命;四海之内,更造夫妇。”张铣 注:“言 建武 元年,天地改命,夫妇、父子、君臣人伦之徒,皆以更始。”宋 曾巩《节相制》:“逮后王之更造,开阡陌以居民。隶伍符者,身不受於一廛;仗齐鉞者,位不连於九棘。”宋 杨万里《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诗》之二:“更造今 光武,中兴昔 武丁。”
- 18.
期岁释义:⒈亦作“朞岁”。 一周岁。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朞岁而孤,叔父司空 简穆公,早所器异。”《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朞岁方过,此女害了痘疮,医药不効,十二朝身死。”清 徐士銮《宋艳·奇异》:“我死无乳,故日市粥以活之,今已期岁。”⒉指一年。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芳林十哲》:“秦韜玉 ……驾幸 西蜀,为 田令孜 擢用;未期岁,官至丞郎,判盐铁,特赐及第。”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朞岁,晋公 黜 岭 外,李 復謁 唐。”
- 19.
本号释义:⒈原来的官号。 《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永明 元年,进号卫将军。二年,以本官领 丹杨 尹……四年,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餘悉如故。”李善 注:“本号,卫将军也。”⒉店、铺的自称。
- 20.
本官释义:⒈原任官职。 相对于后之兼职而言。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太祖 崩,遗詔以公为侍中尚书令,镇国将军。永明 元年,进号卫将军。二年,以本官领 丹阳 尹。”《北齐书·鲜于世荣传》:“后主 幸 晋阳,令 世荣 以本官判尚书右僕射事,贰 北平王 北宫留后。”《隋书·赵才传》:“化及 忿 才 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以本官从事,鬱鬱不得志。”⒉指本部门的主管官员。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待制自如本品,无职则随本官在庶官班中,皆繫皂带。”《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原来 王太 昔年因误触了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