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历正 历正的意思
zhèng

历正

简体历正
繁体歷正
拼音lì zhèng
注音ㄌ一ˋ ㄓ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1) 经过。【组词】:经历。来历。阅历。历尽甘苦。(2) 经过了的。【组词】:历程。历代。历史。历来。(3) 遍、完全。【组词】:历览。历数(shǔ)。(4) 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组词】:历法。

zhèng zhēng,(1) 不偏斜,与“歪”相对。【组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2) 合于法则的。【例句】: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3) 合于道理的。【组词】:正道。正确。正义。正气。(4) 恰好。【组词】: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例句】:他正在开会。(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组词】:正面。正本。(7) 纯,不杂。【组词】:正色。正宗。正统。纯正。(8) 改去偏差或错误。【组词】: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组词】:正方形。(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组词】:正电。(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例句】:正数(shù)。(12) 姓。 ◎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基本含义

历史上的正统。

历正的意思

历正 [lì zhèng]

1. 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历正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 少皞 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 凤鸟氏,歷正也。”
杜预 注:“凤鸟知天时,故以名歷正之官。”
孔颖达 疏:“歷正,主治歷数正天时之官。”


国语词典

历正 [lì zhèng]

⒈ 职官名。古代掌管历法,正天时的官吏。

《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


历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之日释义:犹言一月之日。一月指 夏 历十一月, 周 历正月,亦即农历十一月。《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毛 传:“一之日,十之餘也;一之日, 周 正月也。” 孔颖达 疏:“一之日、二之日,犹言一月之日、二月之日。” 唐 罗隐 《谗书·吴宫遗事》:“﹝ 夫差 ﹞復筑臺於 姑苏 之左……一之日,视之以 伍员 。”
    • 2.
      七宝羹释义:旧俗,农历正月初七日采七种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称“七宝羹”。
    • 3.
      三之日释义:夏 历正月。
    • 4.
      三五传柑释义:古时农历正月十五夜近臣侍饮,贵戚有以黄柑相遗赠之俗,谓之“传柑”。见 南朝 梁 宗懍《荆楚岁时记》。
    • 5.
      三五释义:⒈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宋 贺铸《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清 林则徐《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⒉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宋 李清照《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宋 刘辰翁《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⒊谓十五岁。晋 陶潜《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唐
    • 6.
      三元释义:⒈旧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三元。 ⒉农历正月初一,为年月日三者之始,旧时称为三元。⒊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
    • 7.
      三朔释义:指农历正月初一。
    • 8.
      三长善月释义:佛教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斋戒之月。于此三月尤须作善以要福。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寅、午、戌月,世人多斋素,谓之‘三长善月’。其事盖出於佛书。云大海之内,凡有四洲,中国与四夷特 南赡部 一洲耳。天帝之宫有一镜,能尽见世间人之所作,随其善恶而祸福之。轮照四洲,每岁正、五、九月,正在南洲,故竞作善以要福。至 唐高祖 武德 二年,遂詔天下,自今正月、五月、九月不行死刑,禁屠杀。”参阅“三长月”。
    • 9.
      三阳节释义:谓农历正月初七。 即人日。
    • 10.
      三阳释义:⒈《易》八卦中的《乾》卦,由三阳爻构成,故亦以“三阳”指《乾》卦。⒉古人称农历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合称“三阳”。唐 崔琮《长至日上公献寿》诗:“应律三阳首,朝天万国同。”⒊指春天。也指农历正月。《艺文类聚》卷八引 南朝 宋 孔皋《会稽记》:“餘姚县 南百里,有 太平山 ……三阳之辰,华卉代发。”宋 王安石《谢林肇长官启》:“三阳肇岁,万物同春。”《西游记》第四四回:“三阳转运,万物生辉。”参见“三阳开泰”。⒋中医谓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脉为三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
    • 11.
      上元释义:⒈节日名。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旧唐书·中宗纪》:“﹝ 景龙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水浒传》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明,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放花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登高》:“岁上元夜,寺僧燃灯遶塔奏乐,金光明空,乐作天上矣。”⒉古代历法名称之一。《史记·天官书》:“其纪上元。”司马贞 索隐:“上元是古历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积分,上求数千万岁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
    • 12.
      上春释义:孟春。 指农历正月。
    • 13.
      丹鸟氏释义:传说上古帝王 少皞 时的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玄鸟氏 司分者也,伯赵氏 司至者也,青鸟氏 司启者也,丹鸟氏 司闭者也。”杜预 注:“丹鸟,鷩雉也,以立秋来,立冬去,入大水为蜃。上四鸟皆历正之属官。”孔颖达 疏:“立秋立冬谓之闭,此鸟以秋来冬去,故以名官,使之主立秋立冬也。”
    • 14.
      亥正释义:颛顼历正月,即周历十二月或夏历十月。
    • 15.
      传召释义:每年 藏 历正、二月在 拉萨 大昭寺 举行的祈祷法会。 宗喀巴 于 明 永乐 七年始创。正月举行的法会规模较大,俗称“传大召”;二月的较小,俗称“传小召”。
    • 16.
      元七释义:阴历正月初七日。即人日。
    • 17.
      元夕释义: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
    • 18.
      元宵节释义:我国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从唐代起,在这一天夜晚就有观灯的风俗。也叫灯节或上元节。
    • 19.
      元宵释义:⒈也叫灯节、上元节。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的晚上各地有观灯的风俗。⒉元宵节应时食品。用糯米面做成,球形,有馅,煮着吃。
    • 20.
      元日释义:一年的第一天(旧指农历正月初一)。

历正(liz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历正是什么意思 历正读音 怎么读 历正,拼音是lì zhèng,历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历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