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掩耳 掩耳的意思
yǎněr

掩耳

简体掩耳
繁体
拼音yǎn ěr
注音ㄧㄢˇ ㄦ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ǎn,(1) 遮蔽,遮盖。【组词】:掩护。掩体。掩饰。掩映。掩盖。掩蔽。掩埋。掩人耳目。瑕不掩瑜。藏瑕掩疵。(2) 关,合。【组词】:掩闭。掩门。掩卷。(3) 门、窗、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组词】:掩了手。(4) 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组词】:掩杀。掩击。掩袭。

ěr,(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例句】: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组词】:木耳。银耳。(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组词】:耳房。鼎耳。(4) 听说。【组词】: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组词】:想当然耳。(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例句】:“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基本含义

掩盖耳朵,不听或不理会别人的警告或劝告。

掩耳的意思

掩耳 [yǎn ěr]

1. 捂住耳朵不听。

2. 指不闻不问。

4. 御寒护耳的用品。

掩耳 引证解释

⒈ 捂住耳朵不听。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荀躒 掩耳而走。”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趋走。”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劝参留守謁大尹,言语纔及輒掩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 西湖,望 建业 五色云起,诸君谓为庆云,拟赋诗。 刘 独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气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当辅之。’众皆掩耳。”

⒉ 指不闻不问。

清 唐孙华 《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折腰怜傲吏,掩耳作家翁。”

⒊ 御寒护耳的用品。

《元典章·礼部五·春牛经式》:“释策牛人罨耳……寅亥时为通气,故揭一边。子丑时芒神全戴掩耳,为严凝时全掩也。”


国语词典

掩耳 [yǎn ěr]

⒈ 摀著耳朵,表示不愿听闻。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有识傍观,犹却掩耳,况当之者乎?」


掩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丝棼释义:《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杨伯峻 注:“棼,音汾,纷乱之意。”后因以“丝棼”形容纷繁紊乱。《关尹子·三极》:“圣人道虽虎变,事则鱉行;道虽丝棼,事则棊布。”宋 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皇纲於是丝棼,黔首以之瓜割。”明 宋濂《凤阳单氏先茔碑铭》:“掩耳不闻,乱如丝棼。”明 梅鼎祚《玉合记·道遘》:“这相逢有缘,似环解重连,丝棼难断。”
    • 2.
      崴脚布释义:顾名思义,是人崴脚后用来包扎伤口的布,起到遮掩的作用,所谓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同样的意思。
    • 3.
      捷雷不及掩耳释义:犹迅雷不及掩耳。 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 4.
      掩耳偷铃释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掩耳盗钟”。
    • 5.
      掩耳释义:⒈捂住耳朵不听。《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荀躒 掩耳而走。”汉 荀悦《汉纪·昭帝纪》:“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趋走。”唐 韩愈《寄卢仝》诗:“劝参留守謁大尹,言语纔及輒掩耳。”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 西湖,望 建业 五色云起,诸君谓为庆云,拟赋诗。刘 独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气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当辅之。’众皆掩耳。”⒉指不闻不问。清 唐孙华《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折腰怜傲吏,掩耳作家翁。”⒊御寒护耳的用品。《元典章·礼部五·春牛经式》:“释策牛人罨耳……寅亥时为通气,故揭一边。子丑时芒神全
    • 6.
      擪耳释义:掩耳。亦以喻不闻世事。
    • 7.
      月望释义:望月,满月。月满之时,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旧历每月十五日。《吕氏春秋·精通》:“月也者,羣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羣阴盈。”高诱 注:“月,十五日盈满,在西方与日相望也。”唐 王度《古镜记》:“是后每至月望,则出镜於暗室,光尝照数丈。”《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詰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胡三省 注:“至十五日,日月相望,谓之月望。”清 袁枚《续新齐谐·鳖精》:“女掩耳曰:‘腐气迂儒之谈,勿污吾耳。’因口吐白金一锭,细珠数粒示观察云:‘此緑袍人聘我礼也,约月望来取。’”参见“月相”。
    • 8.
      由言释义:说话。《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陈奂 传疏:“此诗乃深戒 幽王,当慎用其言,不得易出诸口。”《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八年》:“以 太祖 之含弘,尚掩耳於 彭城 之戮;自斯以后,谁易由言!”
    • 9.
      电征释义:⒈极言行进速度之快。 ⒉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威猛无比的力量加以征伐。
    • 10.
      疾雷不及塞耳释义: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11.
      疾雷不及掩耳释义: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 12.
      疾雷不暇掩耳释义: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13.
      疾霆不暇掩目释义: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14.
      盗钟释义:亦作“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 15.
      盗铃掩耳释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 16.
      盗铃释义:见“盗铃掩耳”。
    • 17.
      窃钟掩耳释义:见“竊鍾掩耳”。
    • 18.
      迅雷不及掩耳释义:也说疾雷不及掩耳。突然响起的雷声,使人来不及捂耳朵。比喻事情来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备。《六韬·龙韬》:“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掩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丝棼释义:《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杨伯峻 注:“棼,音汾,纷乱之意。”后因以“丝棼”形容纷繁紊乱。《关尹子·三极》:“圣人道虽虎变,事则鱉行;道虽丝棼,事则棊布。”宋 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皇纲於是丝棼,黔首以之瓜割。”明 宋濂《凤阳单氏先茔碑铭》:“掩耳不闻,乱如丝棼。”明 梅鼎祚《玉合记·道遘》:“这相逢有缘,似环解重连,丝棼难断。”
    • 2.
      崴脚布释义:顾名思义,是人崴脚后用来包扎伤口的布,起到遮掩的作用,所谓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同样的意思。
    • 3.
      捷雷不及掩耳释义:犹迅雷不及掩耳。 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 4.
      掩耳偷铃释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掩耳盗钟”。
    • 5.
      掩耳释义:⒈捂住耳朵不听。《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荀躒 掩耳而走。”汉 荀悦《汉纪·昭帝纪》:“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趋走。”唐 韩愈《寄卢仝》诗:“劝参留守謁大尹,言语纔及輒掩耳。”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 西湖,望 建业 五色云起,诸君谓为庆云,拟赋诗。刘 独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气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当辅之。’众皆掩耳。”⒉指不闻不问。清 唐孙华《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折腰怜傲吏,掩耳作家翁。”⒊御寒护耳的用品。《元典章·礼部五·春牛经式》:“释策牛人罨耳……寅亥时为通气,故揭一边。子丑时芒神全
    • 6.
      擪耳释义:掩耳。亦以喻不闻世事。
    • 7.
      月望释义:望月,满月。月满之时,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旧历每月十五日。《吕氏春秋·精通》:“月也者,羣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羣阴盈。”高诱 注:“月,十五日盈满,在西方与日相望也。”唐 王度《古镜记》:“是后每至月望,则出镜於暗室,光尝照数丈。”《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詰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胡三省 注:“至十五日,日月相望,谓之月望。”清 袁枚《续新齐谐·鳖精》:“女掩耳曰:‘腐气迂儒之谈,勿污吾耳。’因口吐白金一锭,细珠数粒示观察云:‘此緑袍人聘我礼也,约月望来取。’”参见“月相”。
    • 8.
      由言释义:说话。《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陈奂 传疏:“此诗乃深戒 幽王,当慎用其言,不得易出诸口。”《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八年》:“以 太祖 之含弘,尚掩耳於 彭城 之戮;自斯以后,谁易由言!”
    • 9.
      电征释义:⒈极言行进速度之快。 ⒉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威猛无比的力量加以征伐。
    • 10.
      疾雷不及塞耳释义: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11.
      疾雷不及掩耳释义: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 12.
      疾雷不暇掩耳释义: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13.
      疾霆不暇掩目释义: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14.
      盗钟释义:亦作“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 15.
      盗铃掩耳释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 16.
      盗铃释义:见“盗铃掩耳”。
    • 17.
      窃钟掩耳释义:见“竊鍾掩耳”。
    • 18.
      迅雷不及掩耳释义:也说疾雷不及掩耳。突然响起的雷声,使人来不及捂耳朵。比喻事情来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备。《六韬·龙韬》:“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掩耳造句

1.日本军国主义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了珍珠港,引发了太平洋战争。

2.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攻占了敌人的阵地。

3.那些掩耳盗铃,贪赃枉法的官员,迟早会作法自毙的。

4.他光明正大,从不做掩耳盗铃的怪事。

5.这件事早已是家喻户晓了,而你还在掩耳盗铃,岂不是自欺欺人。

6.这两种阴谋论听起来像极了掩耳盗铃。

7.掩耳盗铃只有在这儿是可能的,另外一边儿是不成能的。

8.你这样做,跟掩耳盗铃没什么分别。

9.你不要再干掩耳盗铃的蠢事!

10.无论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实事求是,不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11.你太愚蠢了,不要再做掩耳盗铃的事情了。

12.掩耳盗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自食其果。

13.老张迅雷不及掩耳盼着分别多年的老伴早日归来。

14.这些在岸边接应的毒梟,在警方迅雷不及掩耳行动中,被一网打尽。

15.他这个人从来都不会做掩耳盗铃的事情。

16.对于自我价值的掩耳盗铃会将你引入邪路。

17.你这种愚蠢的做法无疑是掩耳盗铃。

18.他们硬把汉奸合法化了,这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

19.这种一手遮天的做法,正是掩耳盗铃,欺骗不了大家。

20.妄想把不法行为合法化,只不过是掩耳盗铃把戏罢了。

掩耳(yaner)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掩耳是什么意思 掩耳读音 怎么读 掩耳,拼音是yǎn ěr,掩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掩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