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焉耳 焉耳的意思
yāněr

焉耳

简体焉耳
繁体
拼音yān ěr
注音ㄧㄢ ㄦ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ān,(1)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组词】:心不在焉。不复出焉。(2) 乃,才。【例句】: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3)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焉置土石?(4) 文言助词。【组词】:又何戚焉。

ěr,(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例句】: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2) 像耳朵的东西。【组词】:木耳。银耳。(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组词】:耳房。鼎耳。(4) 听说。【组词】: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组词】:想当然耳。(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例句】:“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基本含义

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为什么”。

焉耳的意思

焉耳 [yān ěr]

1. 见“焉尔”。

焉耳 引证解释

⒈ 见“焉尔”。


焉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习读释义:学习诵读。语出《公羊传·定公元年》:“定哀 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耳。”何休 注:“读谓经,传谓训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弘农 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 董遇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閒习读。”《太平广记》卷五三引 唐 谷神子《博异志·杨真伯》:“中秋夜习读次,可二更已来,忽有人扣学窗牖间,真伯 滛於典籍不知也。”
    • 2.
      武城宰释义:《论语·雍也》:“子游 为 武城 宰。 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武城 宰,武城 的长官。后借指 孔子 弟子 言偃(字 子游)。
    • 3.
      焉尔释义:亦作“焉耳”。于是,而已。《穀梁传·僖公二十年》:“秋,齐 人 狄 人盟於 邢,邢 为主焉尔。”何休 注:“焉尔,犹於是也。”《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焦循 正义:“焉耳,当作焉尔。”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鲁迅《<嵇康集>序》:“恨学识荒陋,疏失盖多,亦第欲存留旧文,得稍流布焉尔。”
    • 4.
      矴石释义:亦作“碇石”。稳定船身的石块或系船的石礅。《新唐书·杨瑒传》:“事益於人,书名史氏足矣。若碑颂者,徒遗后人作碇石耳。”宋 苏轼《峻灵王庙碑》:“夜半大风,浪驾其舟空中,碎之石峯下,夷皆溺死,儋 之父老,犹有及见败舟山上者,今独有矴石存焉耳。”《三国演义》第四五回:“至 操 寨边,瑜 命下了矴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金 以楼船併力攻 彦先,彦先 所乘舟下碇石,急收不应。金 人击之,彦先 与其家皆死。”
    • 5.
      翦灭释义:消灭。《左传·成公二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旧唐书·韩思复传》:“思復 以为蝗虫是天灾,当修德以禳之,恐非人力所能翦灭。”清 谭嗣同《仁学》一:“日受人之仁,安坐不一报,游惰困穷,至於为人翦灭屠割,揆之上天报施之理,亦有宜然焉耳。”
    • 6.
      讬始释义:缘起;开端。《公羊传·隐公二年》:“始灭,昉乎此乎?前此矣。前此则曷为始乎此?託始焉尔。曷为託始焉耳?《春秋》之始也。”何休 注:“《春秋》託王者始起所当诛也。”元 黄溍《平江西虹桥记》:“则夫可以修废举坠,而出於有司常事之外者,其屡书不一书,尚託始於兹桥也。”蔡元培《图画》:“中国 之图画术託始於 虞夏,备於 唐,而极盛於 宋。”
    • 7.
      靖献释义:谓臣下尽忠于君。语出《书。微子》:“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清 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且 居仁 作图,名虽为诗,意实不专主於诗;大约如制科以诗赋取士,不过借以为靖献之资焉耳。”
    • 8.
      骏杰释义:亦作“骏桀”。犹俊杰。骏,通“俊”。宋 罗泌《路史·后纪十·陶唐氏》:“养老尊贤,骏杰在位。”清 管同《与友人论文书》:“古来文人,陈义吐辞,徐婉不失态度;至若骏桀廉悍,称雄才而足号为刚者,千百年而后一遇焉耳。”

焉耳(yaner)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焉耳是什么意思 焉耳读音 怎么读 焉耳,拼音是yān ěr,焉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焉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