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封国 封国的意思
fēngguó

封国

简体封国
繁体封國
拼音fēng guó
注音ㄈㄥ ㄍ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ēng,(1)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组词】:封闭。密封。封口。封存。封条。封贮。封面。封底。封锁。封顶。冰封雪飘。封山育林。(2)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组词】:信封。赏封。(3)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组词】:封侯。封君(领有封地的贵族)。封邑。封拜(拜官授爵)。封典。封建。(4) 疆界。【组词】:封疆。封域。封界。(5) 限制。【组词】:故步自封。(6) 帝王筑坛祭天。【例句】:封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7) 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组词】:一封信。(8) 姓。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基本含义

指国家关闭边境,不与外界交流或交往。

封国的意思

封国 [fēng guó]

1. 封土立国。

3. 指所封之国。

封国 引证解释

⒈ 封土立国。

《周礼·夏官·大司马》:“制畿封国,以正邦国。”
郑玄 注:“封,谓立封於疆为界。”
《汉书·诸侯王表》:“立爵五等,封国八百。”

⒉ 指所封之国。

《国语·晋语三》:“既败而诛,又失有罪,不可以封国。”
韦昭 注:“不可以守封国。”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叙》:“汉祖 封国过制,反者更起,累世乃定。”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封国》:“唐 宋 以下,封国但取空名,而不有其地。”


封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邦释义:古代诸侯的一个封国。 亦指一方。
    • 2.
      万邦释义:⒈所有诸侯封国。后引申为天下,全国。⒉泛指众多的国家。
    • 3.
      世国释义:世袭封国。
    • 4.
      世家释义:⒈古指门第高,世代做大官的人家:世家子弟。⒉中国纪传体史书的组成部分。主要记载世袭封国的诸侯事迹。如《史记》中的《留侯世家》,《新五代史》中的《十国世家》等。
    • 5.
      东土释义:⒈古代指陕以东某一地区或封国。 ⒉东晋、南朝时也特指苏南、浙江一带。⒊古代称中国。对西方而言。
    • 6.
      主国释义:⒈古代诸侯国互相聘问,受聘国称为“主国”。 ⒉公主的封国。⒊国都。
    • 7.
      五色土释义:古代帝王铺填社坛用的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分封诸侯时,王者按封地所在方位取坛上一色土授之,供在封国内立社之用。
    • 8.
      众利释义:⒈指众多的利益。《墨子·兼爱下》:“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唐 孟郊《石淙》诗之六:“从来一智萌,能使众利归。”⒉汉 代封国名。《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封国有“众利”。《汉书·霍去病传》:“封 復陆支 为 杜侯,伊即靬 为 众利侯。”
    • 9.
      六玺释义:秦 汉 皇帝除传国玺之外,尚有六玺,皆白玉制,螭虎纽,用 武都 紫泥封:一,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五,天子之玺,用于策封外国君主;六,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 其后,自 晋 至 隋,用制屡变而其名不改。
    • 10.
      准式释义:⒈标准,准则。清 顾炎武《日知录·封国》:“宋 时封国,大小之名,皆有準式。”⒉作为标准模式。《明史·周忱传》:“又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準式,革粮长之大入小出者。”⒊标准;楷模。南朝 宋 鲍照《论国制启》:“当今世问政睦,藩国相望,君举必书,动成准式。”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若夫 姬公 之籍,孔父 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⒋依照准则或样式。唐 孙逖《立忠王为皇太子制》:“宜膺择嗣之举,俾受昇储之命,可立为皇太子,仍取来月内择日册命,所司准式主者施行。”清 潘荣
    • 11.
      出合释义:皇子出就封国。
    • 12.
      出疆释义:犹出境。古代指离开某一封国疆土,前往他国。
    • 13.
      分封制释义: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将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君位世袭,在其封国内 拥有统治权,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分封的诸侯不世袭,只有征税权。秦 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后,封国官吏全由中央任免,只征 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已不相同。
    • 14.
      国相释义:⒈古时辅政的大臣。 《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鬭,况国相乎!”⒉比喻具有辅国之才的人。《史记·晋世家》:“晋公子 贤,而其从者皆国相。”⒊指王国或封国辅政之臣。宋 陆游《蜡弹省札》:“大者为王……其国并置国相一员,委本国选择保奏,当降真命。”⒋指侯国的长官。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五·宋州郡国相》:“扬州 南徐州 诸州但有令长,自 南豫州 以下始有国相。”
    • 15.
      宗城释义:语本《诗·大雅·板》:“怀德维寧,宗子维城。”后因以宗子封国,藩屏王室若城,称为“宗城”。
    • 16.
      封建论释义: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封建”指奴隶社会分封国土、建立诸侯国的分封制度。作者分析了这种制度的产生原因、形成过程及其弊病,论述了它终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意在反对唐中期的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的统一。措词严谨,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是古代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 17.
      州国释义:⒈犹州土,疆土。 ⒉谓州邑与封国。
    • 18.
      府国释义:即王府。诸王受有封国,故称王府为府国。
    • 19.
      弃国释义:丢弃封国或都城。
    • 20.
      悬国释义:远在京畿之外的封国。

封国(fengg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封国是什么意思 封国读音 怎么读 封国,拼音是fēng guó,封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封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