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劝善 劝善的意思
quànshàn

劝善

简体劝善
繁体勸善
拼音quàn shàn
注音ㄑㄨㄢˋ ㄕ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uàn,(1)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组词】:劝说。劝解(jiě)。劝导。劝教(jiào)。劝谏。劝慰。劝戒。劝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2) 勉励。【组词】:劝勉。劝学。劝业。劝善。

shàn,(1)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组词】: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2) 好的行为、品质。【组词】:行善。惩恶扬善。(3) 高明的,良好的。【组词】:善策。善本。(4) 友好,和好。【组词】:友善。亲善。和善。(5) 熟悉。【组词】:面善。(6) 办好,弄好。【组词】:善后。(7) 擅长,长(cháng )于。【组词】:善辞令。多谋善断。(8) 赞许。【例句】:“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9) 好好地。【组词】:善待。善罢甘休。(10) 容易,易于。【组词】:善变。善忘。多愁善感。(11) 姓。

基本含义

劝告人们做善良的事情,促使他人行善。

劝善的意思

劝善 [quàn shàn]

1. 勉励为善;勉力为善。

劝善 引证解释

⒈ 勉励为善;勉力为善。

《韩非子·守道》:“圣王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
《汉书·公孙弘传》:“臣闻上古 尧、舜 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善。”


国语词典

劝善 [quàn shàn]

⒈ 劝导人向善。

《管子·内业》:「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惩过。」
《三国演义·第二回》:「今海内统一,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

惩恶

助恶


劝善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惩恶释义:⒈憎恶惩戒。⒉惩治作恶的人。

劝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例释义:指《春秋》在行文上隐寓褒贬的五种体例。即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见 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
    • 2.
      凡聋释义:平庸昏聩的人。 唐 孟郊《劝善吟》:“知君方少年,少年怀古风。藏书拄屋脊,不惜与凡聋。”唐 李群玉《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庶期《白雪》调,一奏惊凡聋。”
    • 3.
      劝善戒恶释义: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
    • 4.
      劝善黜恶释义: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
    • 5.
      劝惩释义:奖惩。 《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后言劝惩本此。宋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师友以解其惑,劝惩以勉其进。”《清史稿·食货志一》:“初定劝惩之例,限年之法甚严。”
    • 6.
      号谥释义: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继昭夏,崇号諡,畧可道者七十有二君。”《汉书·宣帝纪》:“故皇太子在 湖,未有号諡。”唐 刘知几《史通·称谓》:“作者之书事也,乃没 吴 蜀 号諡,呼 权 备 姓名,方於 魏 邦,悬隔顿尔,惩恶劝善,其义安归?”
    • 7.
      壹切释义:⒈一切;全部。 《汉书·赵广汉传》:“壹切治理,威名流闻,及 匈奴 降者言 匈奴 中皆闻 广汉。”颜师古 注:“言诸事皆治理也。”⒉暂时;权宜。《汉书·张敞传》:“敞 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壹切比 三辅 尤异。”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壹切,权时也。”晋 傅玄《傅子·检商贾》:“及 秦 乱四民而废常贱,竞逐末利而弃本业,苟合壹切之风起矣。”《资治通鉴·汉元帝竟宁元年》:“臣恐议者不深虑其终始,欲以壹切省繇戍,十年之外,百岁之内,卒有他变,障塞破坏,亭隧灭絶,当更发屯缮
    • 8.
      天堂地狱释义: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 9.
      天疾释义:先天的疾病。 《穀梁传·昭公二十年》:“有天疾者,不得入乎宗庙。”唐 孟郊《劝善吟·醉会中赠郭行馀》:“瘦 郭 有志气,相哀老龙钟……视听互相隔,一身且莫同,天疾难自医,诗癖将何攻。”
    • 10.
      字人释义:⒈抚治百姓。《后汉书·吴延史卢赵传赞》:“吴翁 温爱,义干刚烈。延史 字人,风和恩结。”《隋书·刑法志》:“始乎劝善,终乎禁暴,以此字人,必兼刑罚。”《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县令,字人之官。”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凡有字人之责者,幸勿为煦煦孑孑,薄而不为。”⒉许配于人。清 李渔《巧团圆·剖私》:“[老旦]请问娘子,青春多少,可有尊堂,曾嫁过丈夫了么?[旦]年方十六,尚未字人。”《东欧女豪杰》第三回:“那处有一位富家女子……父母双亡,又没兄弟,今年已是二十二岁,还未字人。”
    • 11.
      惩劝释义:见“惩恶劝善”。
    • 12.
      改命释义:⒈改变成命。 《易·革》:“有孚,改命。吉。”高亨 注:“其命既下而又改之也。”唐 韩愈《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⒉更名;改变称呼。《左传·宣公四年》:“王思 子文 之治 楚国 也,曰:‘子文 无后,何以劝善?’使復其所,改命曰‘生’。”杜预 注:“易其名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夫人使馈之锦与马,先之以玉,曰:‘君之妾 弃,使某献。’左师改命曰:‘君夫人。’”
    • 13.
      献善释义:进劝善之言。
    • 14.
      献替可否释义: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同“献可替否”。
    • 15.
      盗赃释义:⒈亦作“盗臧”。 抢劫或偷窃财物。汉 王符《潜夫论·断讼》:“高祖 制三章之约,孝文 除克肤之刑,是故自非杀伤盗臧,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善消恶而已。”《晋书·刑法志》:“贼燔人庐舍积聚,盗赃五匹以上弃市。”⒉指抢劫或偷窃得来的财物。《汉书·高帝纪上》“伤人及盗抵罪”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宋史·食货志下一》:“索盗赃则不偿失主,检财产则不及卑幼。”清 秦鑅《归州纪事诗》:“釵环在首身衣裳,徵媒过聘皆盗赃。”
    • 16.
      立地成佛释义: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 17.
      诛恶释义:惩治作恶者。 汉 陆贾《新语·无为》:“夫法令者,所以诛恶,非所以劝善。”王通《元经》“永康 七年”唐 薛收 传:“曷谓称 晋 杀为文?曰:伦 虽矫制,而 晋 有天下,当称 晋 杀之,明天下共诛恶也。”清 朱之瑜《中原阳九述略·灭虏之策》:“诛恶者法贵从宽,执笔者理宜存厚。”
    • 18.
      贲贲释义:⒈状柳宿之形。 《左传·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杜预 注:“賁賁,鸟星之体也。鶉,鶉火,星名。”杨伯峻 注:“賁音奔,賁賁,状柳宿形。”金 赵秉文《仿玉川子沙麓云坞砚屏为吕唐卿藏》诗:“鶉火賁賁尾伏辰,状如赤鸟云非云。”⒉跳行争斗貌。《礼记·表记》:“《诗》曰:‘鹊之姜姜,鶉之賁賁;人之无良,我以为君。’”郑玄 注:“姜姜、賁賁,争鬭恶貌也。”清 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夫牀笫之言不踰閾,而今人每喜於宾朋高会,衣冠盛集,演诸淫褻之戏,是犹 伯有 之赋‘鶉之賁賁’也。”⒊象声词。形容声音宏
    • 19.
      阴骘文释义:⒈亦作“阴隲文”。旧时劝善书。⒉相术家称人脸上可借以推定其命运的纹路。

劝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例释义:指《春秋》在行文上隐寓褒贬的五种体例。即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见 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
    • 2.
      凡聋释义:平庸昏聩的人。 唐 孟郊《劝善吟》:“知君方少年,少年怀古风。藏书拄屋脊,不惜与凡聋。”唐 李群玉《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庶期《白雪》调,一奏惊凡聋。”
    • 3.
      劝善戒恶释义: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
    • 4.
      劝善黜恶释义: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
    • 5.
      劝惩释义:奖惩。 《左传·成公十四年》:“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后言劝惩本此。宋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师友以解其惑,劝惩以勉其进。”《清史稿·食货志一》:“初定劝惩之例,限年之法甚严。”
    • 6.
      号谥释义: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继昭夏,崇号諡,畧可道者七十有二君。”《汉书·宣帝纪》:“故皇太子在 湖,未有号諡。”唐 刘知几《史通·称谓》:“作者之书事也,乃没 吴 蜀 号諡,呼 权 备 姓名,方於 魏 邦,悬隔顿尔,惩恶劝善,其义安归?”
    • 7.
      壹切释义:⒈一切;全部。 《汉书·赵广汉传》:“壹切治理,威名流闻,及 匈奴 降者言 匈奴 中皆闻 广汉。”颜师古 注:“言诸事皆治理也。”⒉暂时;权宜。《汉书·张敞传》:“敞 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壹切比 三辅 尤异。”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壹切,权时也。”晋 傅玄《傅子·检商贾》:“及 秦 乱四民而废常贱,竞逐末利而弃本业,苟合壹切之风起矣。”《资治通鉴·汉元帝竟宁元年》:“臣恐议者不深虑其终始,欲以壹切省繇戍,十年之外,百岁之内,卒有他变,障塞破坏,亭隧灭絶,当更发屯缮
    • 8.
      天堂地狱释义: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 9.
      天疾释义:先天的疾病。 《穀梁传·昭公二十年》:“有天疾者,不得入乎宗庙。”唐 孟郊《劝善吟·醉会中赠郭行馀》:“瘦 郭 有志气,相哀老龙钟……视听互相隔,一身且莫同,天疾难自医,诗癖将何攻。”
    • 10.
      字人释义:⒈抚治百姓。《后汉书·吴延史卢赵传赞》:“吴翁 温爱,义干刚烈。延史 字人,风和恩结。”《隋书·刑法志》:“始乎劝善,终乎禁暴,以此字人,必兼刑罚。”《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县令,字人之官。”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凡有字人之责者,幸勿为煦煦孑孑,薄而不为。”⒉许配于人。清 李渔《巧团圆·剖私》:“[老旦]请问娘子,青春多少,可有尊堂,曾嫁过丈夫了么?[旦]年方十六,尚未字人。”《东欧女豪杰》第三回:“那处有一位富家女子……父母双亡,又没兄弟,今年已是二十二岁,还未字人。”
    • 11.
      惩劝释义:见“惩恶劝善”。
    • 12.
      改命释义:⒈改变成命。 《易·革》:“有孚,改命。吉。”高亨 注:“其命既下而又改之也。”唐 韩愈《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⒉更名;改变称呼。《左传·宣公四年》:“王思 子文 之治 楚国 也,曰:‘子文 无后,何以劝善?’使復其所,改命曰‘生’。”杜预 注:“易其名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夫人使馈之锦与马,先之以玉,曰:‘君之妾 弃,使某献。’左师改命曰:‘君夫人。’”
    • 13.
      献善释义:进劝善之言。
    • 14.
      献替可否释义: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同“献可替否”。
    • 15.
      盗赃释义:⒈亦作“盗臧”。 抢劫或偷窃财物。汉 王符《潜夫论·断讼》:“高祖 制三章之约,孝文 除克肤之刑,是故自非杀伤盗臧,文罪之法轻重无常,各随时宜,要取足用,劝善消恶而已。”《晋书·刑法志》:“贼燔人庐舍积聚,盗赃五匹以上弃市。”⒉指抢劫或偷窃得来的财物。《汉书·高帝纪上》“伤人及盗抵罪”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宋史·食货志下一》:“索盗赃则不偿失主,检财产则不及卑幼。”清 秦鑅《归州纪事诗》:“釵环在首身衣裳,徵媒过聘皆盗赃。”
    • 16.
      立地成佛释义: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 17.
      诛恶释义:惩治作恶者。 汉 陆贾《新语·无为》:“夫法令者,所以诛恶,非所以劝善。”王通《元经》“永康 七年”唐 薛收 传:“曷谓称 晋 杀为文?曰:伦 虽矫制,而 晋 有天下,当称 晋 杀之,明天下共诛恶也。”清 朱之瑜《中原阳九述略·灭虏之策》:“诛恶者法贵从宽,执笔者理宜存厚。”
    • 18.
      贲贲释义:⒈状柳宿之形。 《左传·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杜预 注:“賁賁,鸟星之体也。鶉,鶉火,星名。”杨伯峻 注:“賁音奔,賁賁,状柳宿形。”金 赵秉文《仿玉川子沙麓云坞砚屏为吕唐卿藏》诗:“鶉火賁賁尾伏辰,状如赤鸟云非云。”⒉跳行争斗貌。《礼记·表记》:“《诗》曰:‘鹊之姜姜,鶉之賁賁;人之无良,我以为君。’”郑玄 注:“姜姜、賁賁,争鬭恶貌也。”清 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夫牀笫之言不踰閾,而今人每喜於宾朋高会,衣冠盛集,演诸淫褻之戏,是犹 伯有 之赋‘鶉之賁賁’也。”⒊象声词。形容声音宏
    • 19.
      阴骘文释义:⒈亦作“阴隲文”。旧时劝善书。⒉相术家称人脸上可借以推定其命运的纹路。

劝善造句

1.佛家子弟也要劝善惩恶,不能任谬种流传。

2.这部小说通过离奇的故事情节进行惩恶劝善

3.他惩恶劝善的善举令人感动和佩服。

4.过去虽然也经常采用各种方式惩恶劝善,但收效甚微。

5.对于犯错误的同志,包括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我们都要坚持“惩恶劝善,治病救人”的方针。

6.惩恶劝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7.宗教之功,胜残劝善,未尝无益于人群;然其迷信神权,蔽塞人智,是所短也。

8.宗教之功,胜残劝善,未尝无益于人群;然而其迷信神权,蔽塞人智,是所短也。

劝善(quansh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劝善是什么意思 劝善读音 怎么读 劝善,拼音是quàn shàn,劝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劝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