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 [dà zhōng]
1. 乐器名,谓锺之大者,即镛。
大钟 引证解释
⒈ 乐器名,谓锺之大者,即镛。
引《国语·周语下》:“又铸大钟。”
《墨子·非乐上》:“是故 子墨子 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
《尔雅·释乐》:“大钟谓之鏞。”
邢昺 疏引 李巡 曰:“大钟,音声大。鏞,大也。”
大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复释义:⒈犹言三遍。《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读书不过三復,终身不忘。”⒉谓反复诵读。晋 陶潜《答庞参军》诗序:“三復来貺,欲罢不能。”唐 李白《任城寺大钟铭》:“天书褒荣,辉之简牘,稽首三復,子孙其传。”金 宇文虚中《姑苏滕惇礼榜所居阁曰斋心》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华》第四篇。”董必武《我国抗战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两句古语,值得政府当局三复的。”参见“三復白圭”。
- 2.
丝镛释义:泛指琴瑟钟磬之类的乐器。镛,大钟。
- 3.
九鼎大吕释义:九鼎:古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庙大钟。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 4.
剑轮释义:佛教语。阿鼻地狱之一。其间罪人,不断受利剑的斩截之苦。 唐 李白 《化城寺大钟铭》:“赦汤鑊於幽途,息剑轮於苦海。” 王琦 注引《法苑珠林》:“阿鼻地狱有十八剑轮地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天香夜爇,全澄汤鑊之波;花雨晨飞,尽灭剑轮之火。”
- 5.
午上释义:⒈南方的上空。 《宋书·天文志二》:“《星传》曰:‘日阳,君道也。星阴,臣道也。日出则星亡,臣不得专也。昼而星见午上者为经天,其占为不臣,为更王。’”⒉中午。《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夏老爹 説:‘我到午上还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午上我给 周 少大人硬灌了七八大钟,到此刻还没醉得了呢。”
- 6.
声如洪钟释义: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 7.
奏庸释义:击钟。庸,通“鏞”,大钟。
- 8.
广车释义:⒈大车。《战国策·西周策》:“昔 智伯 欲伐 厹由,遗以大钟,载以广车,因随入以兵,厹由 卒亡。”高诱 注:“广大车也。”《韩非子·喻老》:“知伯 将袭 仇由,遗之以广车。”⒉纵横排列的车辆。指战车。《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郑玄 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陆德明 释文:“广,古旷反。”孙诒让 正义:“广与横,声类同,古通用。横陈,谓纵横陈列之,以自固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使御广车而行。”杜预 注:“广车,兵车。”
- 9.
景钟释义:⒈见“景鐘”。⒉亦作“景钟”。春秋晋景公所铸之钟。⒊大钟。⒋传说黄帝时五钟之一。
- 10.
梵钟释义:佛寺中的大钟。唐太宗《谒并州大兴国寺》诗:“梵鐘交二响,法日转双轮。”清 吴翷《金陵》诗:“回首 景阳 遗簴失,但餘百八梵鐘声。”清 纳兰性德《浣纱溪·小兀喇》词:“犹记当年军垒跡,不知何处梵鐘声。莫将兴废话分明。”
- 11.
洪钟释义:大钟:声如洪钟。
- 12.
笙镛释义:亦作“笙庸”。古乐器名。镛,大钟。
- 13.
贲镛释义:语本《诗·大雅·灵台》:“虡业维樅,賁鼓维鏞。”孔颖达 疏:“賁,大也。故谓大鼓为賁鼓……大钟谓之鏞。”后亦用以形容如钟鼓般宏壮的声音。
- 14.
超尘逐电释义:腾空而行,追逐电光。形容奔驰之速。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大钟寺》:“長安 少年多馳驟車馬以爲樂,超塵逐電,勞瘁不辭。”
- 15.
躨跜释义:⒈盘曲蠕动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虬龙腾驤以蜿蟺,頷若动而躨跜。”吕延济 注:“躨跜,动貌。言虬龙飞举盘屈,頷然若动也。”唐 储光羲《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诗:“朝出猛兽林,躨跜登高峯。”清 张熙纯《楞严坛诗百韵》:“苔龕藻井环忍殿,象豸驯伏龙躨跜。”⒉踞伏貌。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尔其龙质炳发,虎形躨跜。”清 赵翼《同蓉溪芷堂游狮子林题壁兼寄园主同年黄云衢侍御》诗:“躨跜如见奇兽蹲,痀癭似逢老人叱。”
- 16.
金镛释义:华美的大钟。
- 17.
钟楼释义:⒈旧时城市中设置大钟的楼,楼内按时敲钟报告时辰。⒉安装时钟的较高的建筑物。
- 18.
钟镛释义:钟和镛。泛指大钟。
- 19.
镛石释义:大钟和磬。
- 20.
雄雄释义:⒈威势盛大貌;旺盛貌。 《楚辞·大招》:“雄雄赫赫,天德明只。”朱熹 集注:“雄雄,威势盛也。”唐 权德舆《建除诗》:“建节出王都,雄雄大丈夫。”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引 明 汤显祖《边市歌》:“中兴 汉水 天飞龙,天街月气何雄雄?”⒉众多貌。《尔雅·释训》“薨薨,众也”唐 陆德明 释文:“薨薨,顾舍人 本作雄雄。”明 汤显祖《紫钗记·雄番窃霸》:“横行 崑崙 岭西,片片雪花吹铁甲;直透 赤滨河 北,雄雄星宿立鑌刀。”⒊形容声音宏大。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雄雄洪鐘砰隐天,雷鼓霆击警大千。”前蜀